到最后,紫宝儿也情不自禁地跟着紫三郎哼唱起来:“妹妹哟,妹妹哟……”
小四和小五看到他们三叔(阿爹)和小姑姑配合地那叫一个默契,就也忙不迭地凑上前来,也摇头晃脑地跟着打起了节拍,一口一个“妹妹哟,妹妹哟……”
哼唱得那叫一个欢实。
众人:……
这都算什么事儿啊,真真是……
滑稽他娘给滑稽开门,滑稽到家了。
本来,紫家其他的人看到紫三郎哭得那般凄惨,心里也都发酸着呢。
结果,让紫宝儿和小四小五这么一整,哪里还有什么伤感,全程反转。
伤感风立马就变成搞笑风了!
王三妞本就笑点最低,此情此景也着实不好在屋里笑,就说了句:“我要去茅房。”
话音落,人已经飞出去了。
紧接着,后院就传来王三妞那魔幻般的、惊天地泣鬼神地哈哈大笑声。
屋里的众人面面相觑,愣了那么一瞬,也都忍不住笑出了声。
只是,那笑容里闪着的是晶莹的泪花。
众人低下头,纷纷掩饰着奔涌而出的泪意。
他们先前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等待紫宝儿的苏醒?
紫宝儿就是紫家最大的救赎!
“行了,”还是顾辞开口打破了低迷,“各回各屋,稍微休息会儿。”
日子好过,手头也宽松了许多,她的底气也足了。
“三郎家的,下午你就跟我一起,先把五郎同窗的书包给缝制出来。”
“好的,阿娘。”
“我们呢?”王三妞从门口探了个脑袋进来。
顾辞犹豫了下道:“你和大郎家的,也先来帮忙裁剪,到饭点了,再准备晚食。”
“好嘞。”
杨盼盼和王三妞也都应下。
他们俩的绣工没有顾辞和吴余的好,但是简单的剪裁还是不成问题的。
“我,还有我,”紫宝儿见顾辞没有提到她,就举着小手道,“阿娘,我来画小猫咪和小猴子,还有麦穗穗。”
“当然,”顾辞笑着摸了摸她的小脑袋说道,“缺了宝儿的画,咱们的书包即便是做出来,也是没有灵魂的。”
没有灵魂,就等于没有生命。
“对,阿娘就是有文化。”王三妞拍马屁道。
有文化的人说出来的话,就是不一样。
在紫家,单论拍马屁的功夫,她王三妞如果称第二,就绝对没人敢称第一。
文化人顾辞:……
这个憨憨!
杨盼盼和吴余悄悄对视一眼,低头闷笑。
吴余也思索着顾辞的话,暗暗点头。
灵魂?
可不就是,小姑子的画,才是整个书包的灵魂所在。
紫宝儿就趴在炕桌上,小脑袋瓜正琢磨着紫五郎书信里写的各种要求。
想要书包的三个人,都是和紫五郎同一寝室的同窗。
一个叫任洪涛,想要一只小猫咪,一个叫王楚歌,想要猴子,还有一个叫展武清,竟然是想要麦穗穗。
想要小猫咪的任洪涛,肯定年龄还比较小,喜欢那种毛茸茸的小动物。
紫宝儿想着想着,小手手就拿着炭笔和各色蜡笔,在粗糙的稿纸上划拉起来。
此时正是深秋时节,外面的风还带着丝丝凉意,树叶也开始泛黄、飘落。
紫宝儿构筑的大背景,就是在一棵高大粗壮的梧桐树下,泛黄的树叶随风飘落。
一只浑身雪白的小猫咪,正乖巧地直立着上身,右爪撑着一把和落叶同色系的花纸伞,仰着脑壳,左爪伸出,似是想要挽留那片飘落而下的落叶。
那小模样,简直可爱到爆!
吴余坐在炕沿上,一直都用余光在观察紫宝儿的动作。
紫宝儿一动笔,她的注意力就被吸引。
待到紫宝儿把整幅画的线条勾勒出来,吴余怔住了。
她停下手上的动作,专心致志地看着这幅画,只觉得一股极其温馨的感觉,扑面而来。
顾辞看到吴余的动作,也下意识地转头看过来。
“这是宝儿画的小猫咪?”顾辞好奇地问道。
她还从来没有见过半直立的猫,孩子的想象力还真是太丰富了。
“对呀,”紫宝儿放下手中的蜡笔,拿起稿纸凑到顾辞面前,不无得意地显摆道,“阿娘,宝儿画得好不好?”
顾辞接过稿纸,认真端详着,斟酌道:“好,阿娘觉得这场景太温暖了。”
温暖得就像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在一起的感觉。
吴余一听顾辞的话,连连点头附和着:“阿娘也有这种感觉吗?”
她看了也是觉得温馨,一眼就喜欢上了。
“小姑子,”吴余顿了顿,还是认真说道,“你能给三嫂嫂也画一幅吗?”
“可以啊,”紫宝儿睁着大眼睛看着吴余道,“三嫂嫂喜欢什么?”
“等嫂嫂想好了,再告诉小姑子。”
“好哒。”
“阿娘,”紫宝儿又问道,“能绣出来吗?”
如果不能绣出来,她完全可以直接用空间作弊,兑换出符合这个时代的粗布画,直接缝制上去就好。
“等阿娘和你三嫂嫂商量商量,看看怎么绣比较好。”顾辞看了吴余一眼道。
她没想到,这个三儿媳,竟然还会双面绣。
但是他们这次,只是在麻布上直接勾勒出简单的线条而已,没必要那么复杂。
杨盼盼和王三妞也轮流传看着紫宝儿的画,也都是喜欢的不要不要的。
但凡是女人,就没有不喜欢这种可可爱爱的小生物的。
紫宝儿坐在一旁,瞧着几人的反应,心里却在暗自偷笑着。
她就知道,这幅画保准能讨得大家伙儿的欢心。
她嘴角微微上扬,眼神里还透出些许得意。
“小姑子,”王三妞也不客气地说道,“二嫂也想要。”
“阿娘想要什么?”
还没等紫宝儿说话,门外就传来小四的声音。
小四来了,小五还会远吗?
果不其然,两小只一前一后进来了。
小四见王三妞没搭理她,就又执着地问道:“阿娘想要什么?”
“要这个,”王三妞把稿纸递给儿子,没好气道,“你能给阿娘画出来吗?”
早知道养儿子这么没用,她也生女儿了。
可她忘了,女儿是那么好生的吗?
如果好生,顾辞也不会连生五个男娃,才得了一个宝贝闺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