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想好了,只去工部。”
沈浩语气铿锵,眼神坚定。
此刻的朝堂,因为沈浩的话安静到落针可闻。
而沈浩,他早就做好决定,必须要去工部。
想要让自己心中的科学院组建起来,单靠他自己,可不够。
没有众志成城,估计他这辈子到死,都难搓出来个蒸汽机。
所以,去工部,他势在必行。
在场所有大臣大气都不敢喘。
沈浩也太刚了,居然还要去工部。
此时连赵如风都频频给沈浩使眼色,让沈浩先别说了。
宣德帝气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他辛苦培养沈浩是为了什么。
不就是希望沈浩能在朝堂上站稳,以后还能辅佐下一任皇帝。
可沈浩居然自毁前程去工部,简直是不思进取,有负皇恩。
相对于宣德帝的生气。
一旁的工部尚书薛礼却很激动。
刚才他眼看众多大臣抢夺沈浩,他也想沈浩来工部。
可。
抢人的里面可是有赵侍中,严首辅,齐国公这些国之脊柱。
他一个工部尚书,有什么资格在这些大佬面前抢人。
所以薛礼到最后都忍住没开口。
他不能因为自己的自私,而断送沈浩仕途。
谁想到。
沈浩会主动加入工部,这对他来说,简直是奇迹。
宣德帝也发现工部尚书激动模样,开口道:“工部尚书何在。”
薛礼连忙横跨一步道:“臣在。”
“工部现在可还缺人?”宣德帝寒着脸问。
薛礼刚想回答缺人。
他又看了看宣德帝脸色,小心道:“陛下,工部目前不缺人。”
宣德帝冷哼:“既然工部不缺人,关于沈浩的安排,之后再议,退朝。”
诸位大臣松了口气。
眼看陛下离开,他们一个个赶紧走。
刚才陛下的脸色太吓人了,他们都觉得沈浩再多说一句,就会被砍了。
但最后陛下还是饶过沈浩,说明陛下依然很看重沈浩的。
就和那赵如风一样,也多次顶撞陛下,陛下多次都想砍了赵如风,最后不也没砍。
下朝后。
赵如风第一个来劝说:“沈小子,我说你图啥呢,来商部大展拳脚多好。”
严世蕃紧随其后:“臭小子,跟老夫去中书府。”
齐国公看到这一幕,有心挽留,但碍于身份,最终还是没过来劝说沈浩。
沈浩却没有任何婉转,直接拒绝:“赵叔,你们就别难为我了,我肯定是要去工部。”
“如果不能去工部,真没办法发挥我的才华。”
严世蕃气急:“沈浩,你的才华,就是跟老夫去中书府,工部能做个什么。”
沈浩知道两人是为他好,被责怪,也不生气,认真解释:“赵叔,严老,我这么跟你们说,在我看来,无论商部还是中书府,都是只给出决策的地方。”
“反之,工部,是真正落实和实施的地方。”
“就拿我弄出来的酒精和石炭来说,这本身都该是工部要做的。”
“只有工部强大起来,才能进一步推动民生。”
“哪怕商部以后需要更多国企工坊,不也需要工部造出更多利国利民的产品才能有更多国有工坊。”
赵如风明白沈浩要说的是什么,他仍然不死心道:“沈浩,难不成你在临京县的国有酒精工坊不办了?”
沈浩坚定道:“酒精工坊肯定要办,却也不耽误我在工部任职。”
“反正我就是这个意思,其他地方我都不去,只去工部。”
严世蕃叹了口气:“哎,我们倒是可以不强迫你,但也要看陛下怎么决定。”
“你今天的做法,让陛下很伤心。”
“可能你都不知道,陛下有多重视你,今天陛下听到你要去工部,没有当场砍两个人出气,已经是对你的仁慈了。”
沈浩也叹口气。
岳父多重视他,他心里明白。
否则,在皇权至上的古代,一位帝王,忍受着他的大不敬,还几乎每天都认真教授他文章,为他悉心解惑。
更是帮他找回娘亲尸骨,给他机会亲手报仇。
就算是个傻子,也看得出来岳父对他的重视。
可是。
这份关爱,他注定要辜负了。
工部地位低下已成共识,哪怕岳父也不例外。
这还是他曾经讲解过工匠的重要性,否则岳父会更不重视工匠。
要知道。
好的工匠,对标后世,那就是各科各业的顶尖人才。
沈浩就知道工部曾经有一位建筑学方面的大师。
皇宫的设计都是出自此人之手,虽然此人已经逝去,但他的弟子继承了他的衣钵,是绝对的建筑学大师。
可能直说建筑学大师,很多人不理解。
但在落后的古代,没有计算机模拟三维模型的情况下,紧靠着脑子,一支笔,一把鲁班尺,就能搞出来皇宫这样规模的建筑。
无论是建筑格局,排水系统,抗震等级,都是一等一的。
甚至还要考虑到万一真有一天敌人打到皇宫,该如何抵御敌人的问题。
这种各方面兼顾的建筑学能力,已经超过后世太多建筑学家。
而沈浩,偏偏就是需要这些人才的配合。
对沈浩来说,他们全都是大京迈入工业化时代的完美基石。
沈浩是越想越郁闷,没办法,以后他会想办法给岳父解释清楚工部的重要性。
甚至说,不需要解释,他要用事实说话。
……
后宫。
宣德帝原本要去皇后那里。
可心里有气的他,决定先去东宫转一圈。
不久后。
心满意足的宣德帝才离开东宫去后宫。
“这个沈浩,要气死朕了!”宣德帝喝口茶,重重将茶杯放下。
孝元皇后温柔一笑:“陛下今日不是宣布清瑶的婚事么,妾身也说了,陛下只需要宣布婚事,后面交由妾身便是。怎么还能生气。”
宣德帝又是一口茶,杯中茶立刻见底。
孝元皇后没着急追问,笑着又添了一杯茶。
宣德帝略微沉默后,才开口:“婚约的事情,倒是没出意外。”
“今天,出奇的,世家官员没有阻拦沈浩和清瑶的婚约。”
“只是,沈浩准备去工部。”
孝元皇后微微惊讶道:“这怎么行,清瑶的夫婿怎么能去工部任职。”
“朕也是这个意思,可这小子,执拗得很。你是没见到他今天在朝堂上那坚定的眼神,怕是朕砍了他,他都不会改变决定。”宣德帝深深出口气。
孝元皇后略微沉吟道:“此事不可,后面妾身会让清瑶问问沈浩是怎么回事。”
“以沈浩的才情,在工部,屈才了。”
可还不等孝元皇后派人去叫大女儿回来,贴身侍女阮梅回来了。
她汇报了一条令宣德帝震怒的消息。
翰林院闹起来了。
因为沈浩今天在朝堂上的一番言论,不仅仅将朱清气吐血了,还将翰林院的脸面按在地上摩擦。
沈浩说的是朱清不作为。
如果连翰林院的朱清都被批判不作为,那翰林院谁还能作为!
沈浩这不是连翰林院一起都骂了。
甚至最后传着传着,都传成了沈浩说翰林院的文人,都不是文人。
还有说沈浩要教他们翰林院的文人怎么做文人。
所以翰林院的学子和一些大学士,都奔着长公主府去了。
他们要找沈浩要一个交代。
宣德帝闻言眸中杀机一闪而逝。
凡是能被他安排进翰林院做学问的,都是腐儒。
他们纸上谈兵还行,实际治理百姓想法太过天马行空不切实际。
可他们走的是科考征途,宣德帝又不能不管他们。
因此才有了翰林院这座名声和权力的牢笼。
将腐儒困在其中,将能做事的学子,安排到朝廷重要部门。
或许这些腐儒到死都不知道翰林院成立的真正目的。
可是,这些腐儒若是闹事,就另当别论了。
长公主府。
沈浩得知翰林院数百学子居然找上门来,他脾气当时就上来了。
这些迂腐的玩意儿,没完没了了是吧。
“清瑶,给我亲卫兵。”沈浩道。
李清瑶已经知道今天朝堂上发生的一切。
在听说沈浩将朱清气晕气吐血后,也很是吃惊。
只是没想到,这些文人们居然敢来闹事儿。
她赶忙劝说:“沈浩,你别冲动。”
沈浩却道:“放心,我不会打人抓人。”
“你让人给我准备大一些的纸张和笔墨。”
“他们不是想看看什么是文人,那我就教他们什么是文人。”
李清瑶不解问:“你要做什么?”
沈浩嘴角微微上翘:“他们不也是自认为学问高深,心怀天下。”
“我今天就在他们最擅长的领域让他们知道什么才是文人该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