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要不还是再想想别的办法吧!”
“行了,不用再说了!朕都知道,国库里不是有三百万两银子的预算是用来修造皇陵的吗?这样吧,朕看这三百万两银子还是先挪动一下,补做粮饷,运往云州吧!”
摆了摆手,李世民一口便将事情敲定下来,丝毫不打算给长孙无忌多说话的机会。
“陛下,这......”
但听完李世民的决定后,下面的长孙无忌显然脸上没有露出认同的表情。
稍微愣了片刻,他便又继续说道:“陛下,修建皇陵可是大事啊!虽说眼下北方大军的粮饷的确紧急,可这也不能因此而耽误皇陵之事啊!”
目光坚定,神色严肃,长孙无忌俨然一副绝不退让的样子表现在李世民面前。
而长孙无忌似这般模样面对李世民,却还是第一次呢!
只因,修造皇陵一向是被各朝各代看做是影响朝代气运跟皇帝命数之事!
所以,在长孙无忌的心里,修造皇陵与大军北征能否胜利几乎是同等地位的。若非真的到了紧要关头,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同意延误皇陵修造的。
“无忌啊,这皇陵早建一日也是建,晚建一日也是建,还是要多看看眼前的事啊!如今北方马上就要开战了,要是粮饷不能及时送达,可是要出大事的。朕的意思,也不是不让建了,不过就是晚几年再建也不迟嘛!”
看着面前一脸严肃的长孙无忌,李世民也知道他是替自己着想,便将语气缓和了下来说道。
“陛下,修建皇陵的日子是钦天监早就算出来的。如果现在随意更改,那修建皇陵又还有什么意义呢?”
没有因为李世民语气的缓和而做出让步,长孙无忌依旧满脸严肃地坚持道。
“修皇陵!修皇陵!无忌啊,你怎么总是想着修皇陵呢?难道修了皇陵,我大唐就一定能风调雨顺?难道修了皇陵,我大军就能在没有粮饷的情况下打败突厥?难道只有修了皇陵,我大唐才能持续下去?”
眼见长孙无忌一直不肯松口,想不到其他办法的李世民不免又有些心急起来。
但很快,他又变得冷静下来,缓缓开口说道:“修皇陵,不就是给朕造坟墓吗?若是给朕一人造坟墓,何须这么麻烦,耗费这么多钱财呢?自古人生天地之间,亦消亡于天地之间,其间种种,不过忧思多虑罢了!朕之皇陵,一切从简即可。况且,修建皇陵的这三百万两银子皆是用于大军北征突厥上面,若能有机会一举击败突厥,维护我朝安定,岂不比修建皇陵要有用的多啊!”
“陛下,可是......”
“好了,无忌,这件事你就不要再说了。挪动修建皇陵的银子,无非就是改变了朕一人的坟墓。可要是不挪动这笔银子,使得北征的那十五万大军没了粮饷,导致失败,到时候可就是我整个大唐无数子民的坟墓了!朕一直都相信,治理天下靠的是民心,是让天下的百姓都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至于修皇陵,不过是求个心安罢了!”
说罢,李世民便缓缓从案桌后面站起身来,一步一步地走向站在原地的长孙无忌。
啪!
来到长孙无忌跟前,伸手轻轻拍打了他的肩膀一下,李世民就背过了身去。
一切,都在不言之中。
“臣......遵旨!”
最终,长孙无忌也明白李世民的决心已经无法改变,只得点了点头,认同了他的决定。
随后,他见李世民一直背对自己不说话,便不打算再待下去了。
“陛下,既如此,那臣即刻去安排将国库里的那三百万两银子取出,运往云州。”
告退一声,长孙无忌就准备转身离开这里。
但接下来,李世民的一句话又让他瞬间想起了什么 。
“对了,还有一件事。你马上派人传旨给扬州刺史陶笋,问问他,他这个刺史是怎么当的?堂堂的一州刺史,下面出了这等盗匪竟不知剿灭,闹得现在连粮饷都被劫了去,他这些年都在干什么呢?”
一顿问责过后,李世民又继续说道:“还有,让他务必查清抢劫粮饷的这批盗匪的身份,尽快将粮饷给朕追回来。”
说完,李世民就缓缓转过身体,看向后面要走的长孙无忌。
但此时的长孙无忌,却是在不停地在袖子里翻找着什么,好像根本没有认真听李世民说话似的。
“无忌,你这是......”
见状,李世民倒也没有生气,只是疑惑地问了起来。
“回陛下,臣差点忘了,扬州刺史陶笋除了这封奏书以外,还有......”
正说着,长孙无忌突然浑身一愣,停止了说话,目光随即向袖口看去。
只见,伴随着伸在袖口里的手臂缓缓伸出,一封表面划着朱红字迹的白色书信出现在两两人面前。
“这......无忌,这是......”
当看到书信从长孙无忌袖口掏出时,李世民已然觉得此物不简单。而当他再次看到书信上朱红的四个大字后,立马抬头向长孙无忌询问道。
“陛下,这是连同八百里加急的奏书一起送过来的。只不过,奏书是直接递给朝廷的,可这封书信却是陶笋让人单独交给臣的。”
双手托着书信,长孙无忌缓缓将它抬了起来。
一瞬间,书信上的那四个大字显得更加清晰起来。仔细看去,上面竟是写着\\u0027陛下亲启\\u0027四字!
“哦?无忌,你的意思是说,陶笋写了一封信,没有直接放到奏书里,反而是交给了你,再让你来交给朕?”
看着近在眼前的书信,李世民却没有立刻接过,而是沉默了一下,又语气平淡地对一旁的长孙无忌问道。
“回陛下,确是如此!”
点了点头,长孙无忌没有多说什么。
“这个陶笋啊,真不知道他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呢?”
轻笑一声,李世民似有调侃地说着,边说边顺手从长孙无忌手里拿过书信。
随后,他便转过身,看了看书信,便拆了起来。
“对了,无忌啊,这书信上的内容,你说说......”
谈话间,李世民又向着上面的案桌走去。
“陛下,这封书信是陶笋专门给您的,臣......还未曾看过呢!”
急忙打断李世民的话,长孙无忌拱手说道。
“嗯,朕知道了。”
来到案桌旁,李世民还没来得及坐下,正好完全将书信拆开,看起了里面的内容。
然而,就是这一看,却瞬间让一向沉稳冷静的李世民变了脸色。
淡然,疑惑,难以置信,阴沉,短短的几分钟内,全都在李世民的脸上一闪而过。
这一幕,也直接把下面的长孙无忌给弄得不知所措起来。
因为,他已经很多年没在李世民的脸上看到过这么多的表情变化了。这也让他对李世民手里拿的那封书信产生了极大的好奇。
如今,能让身为皇帝的李世民都脸色大变,那这书信上的内容该是怎样的消息呢?
一下子,长孙无忌的脑海里忍不住猜测起来,不一会就想了许多种可能,但却始终找不到一件能让李世民这般脸色变化的。
就这样,时间一点点过去,整个大殿内完全是一片可怕的寂静。
李世民没有继续说话,可他的目光却越发地凌厉起来,狠狠盯着手里的书信,仿佛眼前站着他的仇人一般。
下面,见李世民迟迟没有说话,长孙无忌也察觉到了氛围的不对劲,一时间也不敢贸然开口询问什么。
“多少年了?朕都快把他们给忘了,可他们还是不肯忘了朕啊!”
良久,在逐渐昏暗的大殿中,李世民终是在长呼一口气后,开口说了一句让长孙无忌完全听不懂的话。
“陛下,这......”
一旁,长孙无忌眼见李世民终于开口说话,刚想询问一番,却直接被李世民一摆手,示意退出去。
“罢了!无忌啊,朕累了,你先退下吧!”
站在原地,李世民的目光却仍旧没有离开那封书信。
“臣......遵旨!”
见状,长孙无忌也只得无奈先退了出去,只剩下李世民一个人站在大殿中。
咚!
忽然,就在长孙无忌离开不久,李世民便重重地向后倒了下去。
昏暗中,只见一只手臂微微颤抖,仅仅一个用力便将那封书信给捏成了一团。
半晌,殿内才再次传出微弱的声音。仔细听去,倒更像是悄悄说话的声音。
“你......你们......还是在......怨恨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