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骄兵计?”
李元昊现在对马元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汉人就是不一样,脑子里的阴谋诡计似乎层出不穷啊。
更关键的是,他竟然只是大宋一名落榜的书生。
这样的人才,大宋竟然不善加利用,活该大宋灭亡!
在李元昊看来,这是上天对党项人的恩赐,大夏崛起,乃天命使然。
就听马元笑道:“回大王,可让诈降的士卒在军中再散布流言,极力赞美李士彬,以骄其心。”
“就说大夏就是因为有铁臂相公存在,所以不敢和他作对,如此一来,李士彬便会放松对大夏的警惕,然后我军乘时攻之,金明寨一举可破。”
李元昊大喜过望,遂从其言。
一时之间,“党项士卒惧怕铁臂相公”的言论,开始在金明寨中弥漫开来。
大宋守将听到这里,心里都倍感有面,更别说李士彬了。
随着此调愈演愈烈,李士彬也开始飘了起来,瞬间感觉自己就是大宋的守护神,开始变得骄纵。
部下一旦犯点小错,便随意鞭打,对诈降的党项士兵,反而重加赏赐,渐渐放松了警惕和戒备。
李元昊见计谋得逞,在马元的建议下,更是火力全开。
一面对李士彬行骄兵之计,另一方面又休书给包拯,表达和谈之意,试图让大宋彻底放下戒备。
此计虽妙,只可惜打错了算盘,遇上的是包拯。
包拯岂能看不出李元昊这点小伎俩,所以将计就计。
同样修书一封与李元昊,表达双方和谈之意。
另一方面,却积极备战,加固城防,在各个隘口设置堡垒的同时,积极训练士卒。
岳飞和林冲训练骑兵,鲁智深和武松训练步兵。
同时,又暗中提醒李士彬,告知这是西夏的骄兵之计,不可疏忽大意,随时做好战斗的准备。
李士彬这才恍然大悟,假装骄横,心里却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以麻痹李元昊,暗中做好防御工作。
宋夏双方足足维持了一个多月的宁静,李元昊为了让包拯相信他的诚意,没有发动任何偷袭。
而包拯为了让李元昊相信自己中计谋,也没有对西夏做任何攻伐。
宋夏之间以一种极为微妙的状态,维持了短暂的和平。
李元昊误以为时机成熟,大宋已彻底放松警惕,于是集中优势兵力,将西夏最为精锐的铁鹞子军、擒生军、卫戍军、泼喜等常备军集结西平府,决定一举拿下金明寨和延州府。
西夏实行的是征兵制,成年壮丁二丁抽一,编入军籍。
士兵平时从事生产,或牧马、或种地、或打造器械,闲暇时训练,一旦战时,便由各大部落首领召集出征,灵活自如。
而大宋在军队方面,实行的却是终身制,国家每年的财政税收,百分之八十都用于养兵,给大宋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征兵制的实行,大大减轻了西夏的财政负担,也让西夏有精力四处作战。
早在李元昊的爷爷李继迁时期,党项人便对吐蕃、回鹘和辽国用兵。
到李元昊时期,西夏已扩张了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地盘。
李元昊时期,西夏军队已抵达五十万人。
在全国设置了十二个军区。
军队重点集中在贺兰山、灵州、兴庆府三角地带,以及边界地区。
这样的配置,不但扞卫了首都兴庆府,还加强了边防。
布防极为合理,内外并重,灵活自如。
而边防军队,配备的是战斗力极强的羌兵,称之为“山讹”,乃边防主力大军。
除此之外,李德明和李元昊均推行另一项军事政策——血夫政策。
何为血夫?
李德明父子为了弥补西夏人口短缺问题,所以不得不在士卒上下功夫。
无论古今,人口始终是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最基本因素。
而相比辽国和大宋,乃至于南边的大理和吐蕃,西夏的人口是最少的一个国度。
所以,李德明和李元昊经常发动对周边国家的侵扰战争,尤其是大宋边境,掠夺人口。
将八岁以下的男丁编入军籍进行魔鬼般的残酷训练。
将这些掠夺而来的孩子集中在一起,封闭式军事训练,从小便相互搏斗厮杀。
待到孩子稍微年长之后,便模仿对敌作战的阵势,让孩子相互冲杀。
被打倒的一方,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均会被强制要求站起来继续冲杀对抗。
等到长到十四五岁,就直接派上战场。
可以说,西夏残酷的练兵方式,几乎把士兵当成了战争的机器。
所以,西夏士兵无一不好战,无一不英勇。
作战之时,西夏士卒不畏生死,勇往直前。
其战斗力之强悍,纵观古今历史,鲜有能与之相提并论。
便是强横一时的辽国以及蒙古大军,在面对西夏士兵的时候,也屡屡受重挫,吃了不少大亏。
而铁鹞子,是西夏最精锐的骑兵。
李德明时期有三千人,到李元昊时期便已发展到三万人。
铁鹞子军堪称后世金国的铁浮屠,战斗力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铁鹞子装备精良,身披重甲,刀枪不入,善骑射。
平时乃是李元昊的贴身护卫骑兵,发生战争时,铁鹞子就是冲锋陷阵的先锋部队。
所到之处,所向披靡,无论是辽国骑兵,还是大宋骑兵,都无可与之争锋者。
除了铁鹞子外,西夏还有十万擒生军团。
装备也极为精良,是战斗力仅次于铁鹞子的精锐部队。
主要职责就是配合铁鹞子进攻,然后负责在后掠夺人口、牲畜和钱粮等。
其次便是西夏戍卫军。
这支军队又叫贵族军,全都是从党项贵族子弟之中挑选的能骑善射之精英。
约五千余人,负责策应和守卫其他大军。
这也是李元昊为了保卫西夏奴隶主的地位,同时又牵制各部豪强的质子军。
最后是泼喜军,又称炮兵队,但只有几百人。
负责旋风炮的投射。
旋风炮并非火炮,而是石弹。
旋风炮用骆驼运载,用于攻击城池。
西夏一系列的军事制度,可谓将西夏国度打造成了一个纯粹的战争机器,弥补了经济落后,人口不足的劣势,使得西夏在对外作战之中,屡屡大胜。
不但多次打败大宋,就连辽国也吃了不少败仗,最终在政治上承认了西夏成为独立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