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吕华闻言,顿时抚掌大笑,“老陈,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这份电报,不仅要发,而且要大张旗鼓地发,让全国同胞,乃至全世界都看到我们386旅的决心和信心!”
旅长也笑了,他点点头:“行,既然你吕老弟都这么说了,我要是再矫情,那就显得太不识抬举了。”
“这份电报,我发!”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不过,吕老弟,咱们可得说好了。”
“这汾城一战,你可得给我好好谋划谋划,多造出些攻城利器来,要是打输了,我陈某人可就没脸见人了。”
吕华哈哈一笑:“你放心,老陈,这一战,我有信心,也有把握。”
“只要咱们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拿下汾城,不在话下!”
发报的过程十分迅速且顺利。
在吕华和旅长达成共识之后,通讯兵们立刻进入了紧张而高效的工作状态。
他们熟练地调试着发报机,确保每一个频率都准确无误。
随着电报员熟练的手指在发报机上跳动,一份份电报从紫云山旅部飞出,穿越电波,传向四面八方。
这些电报不仅发往了全国各地的电台和收音设备上。
更是通过特殊渠道,传向了海外,让全世界的华人华侨都能了解到386旅的壮举。
电报的内容如下:
【386旅通电全国】
致全国各族同胞,及海外华人华侨同胞:
自抗战烽火燃起,我386旅便肩负民族之希望,挺立在晋州大地,以铁血之躯,誓死扞卫家园!
今日,我们热血沸腾,向全国及海外同胞报捷:
在我旅将士的奋勇冲杀之下,晋东南、晋西南以及晋南的辽阔疆土,已再度回归祖国的怀抱!
狗日的小鬼子,更是在我们的铁拳下节节败退!
然而,战斗的脚步从未停歇。
我们深知,要想彻底驱逐侵略者,光复我泱泱华夏,还需付出更多努力。
因此,我386旅决定乘胜追击,发起对汾城的总攻战役!
我们将在明年开春之际,以排山倒海之势,攻克汾城,将鬼子彻底驱逐出晋南平原,还我河山一片清净!
此一战,我们将倾尽全旅之力,以不屈的战斗意志,誓将胜利之旗插在汾城之巅!
我们相信,在全国同胞的声援与鼓舞下,我们定能所向披靡,再创抗战新辉煌!
同时,我们诚挚邀请全国各界英勇人士前来观战,共同见证这一震撼人心的历史时刻。
让我们并肩作战,共筑胜利之基,迎接民族复兴的壮丽曙光!
此外,我386旅再次振臂高呼,发布招贤令!
号召全国广大同胞,乃至华人华侨,来到我晋州大地上,协助我386旅同抗击侵略者,为抗战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
每一份力量的加入,都是我们走向胜利的重要步伐。
无论你是英勇的战士,还是智勇双全的指挥官,亦或是拥有医疗、后勤等专业技能的志士仁人,我们都热烈欢迎你的到来!
我们热切期盼有志之士加入我们的战斗序列,共同为抗战胜利贡献磅礴力量。
正是因为有你们的加入,我们386旅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让小鬼子闻风丧胆!
让我们携手共进,以满腔热血铸就抗战胜利的辉煌篇章!
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勇往直前,就没有我们无法战胜的敌人,就没有我们无法克服的困难!
为了胜利,为了民族,向前!向前!向前进!!!
不得不说,这份电报的内容写的还真有些中二。
可……里面的战绩却是实打实的,而且它热血呀!
这份电报一经发出,便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轰动。
电报的内容仿佛一颗火种,点燃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各地的报纸纷纷转载,电台不断重复播报,这份来自386旅的电报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热议话题。
“听说了吗?386旅又打胜仗了!”街头巷尾,人们聚在一起,兴奋地讨论着。
“看到了吗?电报上都说了,386旅不但全面光复了晋西南和晋东南。
还要把小鬼子赶出晋南平原,真是好样的!”一位老者挥舞着手中的报纸,满脸的自豪。
“这次他们还要邀请全国各界人士去观战!
我也想去看看,给咱们386旅的将士们加油助威!”一个年轻人眼中闪烁着期待。
在学校里,学生们也热议着这份电报。
“看!这才是能打胜仗的队伍,才是我们抗战胜利的希望!”一位青年学生挥舞着手中的报纸,脸上洋溢着自豪。
“没错!386旅真是我们的英雄部队,每次都能打出漂亮的胜仗,真是太厉害了!”另一位学生兴奋地补充道。
“我要休学!去参加这样的抗战队伍,为国家出一份力!”一个身材魁梧的男生挥舞着拳头,满脸的热血与决心。
“休学参军?这主意不错!”一个戴着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的男生推了推眼镜。
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我们不能只在教室里谈论英雄,更应该成为英雄的一部分。
386旅的壮举激励了我,我也要为抗战出一份力!”
“可是,参军打仗很危险的。”
一个女生担忧地说道,但她的语气中更多的是对英雄行为的敬佩,“万一……”
“没有可是!”一个平时沉默寡言的男生突然开口,他的声音虽然不大,却异常坚定。
“正是因为危险,才更需要有人站出来。
我们读书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吗?
现在国家有难,正是我们挺身而出的时候!”
“对!”另一个女生附和道。
她的眼中闪烁着泪光,但那不是恐惧,而是被这份激情所感染的激动。
“我们可以组织起来,为前线的战士们募捐物资,做他们的后盾。
或者,我们也可以加入宣传队,用我们的笔和声音,为抗战鼓劲加油!”
“没错!”在场的学生们纷纷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