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在大队部的院子里,由张会计牵头儿组织了一场热烈的欢迎会。
全村儿老少不用敲钟,都跑过来参观北京来的知青。
是的,开始就像参观一样!
一大群人把三个知青围在中间,指指点点、品头论足。
“看人家大姑娘长得,啧啧啧……咋就那么好看哩,像画里的仙女儿一样!那脸蛋儿嫩的,不用掐都能往外流水儿。”
不是只有小伙子们死盯着人家女知青看,村儿里的大闺女小媳妇儿也是稀罕地不得了。
有胆子大的还过去和两个女知青拉拉手、摸摸人家衣服。
“小伙子也挺精神!一看人家就和咱村儿里人不一样,张会计咋说的来着?”
“嗯……叫气质!”
“对,说人家城里人比咱们有气质,尤其人家还是首都北京来的!”
“气质是个啥东西?”
“……你也上过几年学,咋连这都不懂!气质嘛……就是后背有一股气儿,能让身子支愣着!”
“你看不见,人家城里人站得都倍儿直?哪儿像你,刚三十出头儿就罗锅子了!”
还好张会计跑过来让乡亲们都散开,说这样围着人家不好,不是待客之道,没礼貌!
尤其是那些半大小子们,警告他们注意自己的形象,别给咱们村儿丢人。
还都让他们坐到最后边去。
等把乡亲们都劝开,趁大队干部们还没来,就对三个知青说,其实是对刘若彤说:“村儿里人没见过世面,你们别介意,他们都是好人。”
“非常欢迎和……喜欢你们,但是不知道该怎么表达!”
这话说得好像有点儿一语双关!
尤其是后半句,隐隐含有表白之意!
张会计说完像是犯了什么错,赶紧手脚不闲地假装忙这忙那。
不过一边擦着会议桌,一边偷偷往刘若彤脸上瞅。
王斌与何燕没觉着什么,都笑着说没关系,感谢乡亲们的热情欢迎。
但刘若彤似乎听出点儿话里有话,红着脸低下了头,一句话也没说。
女孩子,尤其漂亮内向的女孩子,心思都比较敏锐。
她昨天一进大队部就感觉到这个张会计不对头!
在家上学时,天天都有男同学偷偷看她,她也心知肚明。
时间长了也习惯了!
尤其上了高中以后,偷偷地,她心里反而还有那么一丝骄傲。
但像张会计昨天那样明目张胆地死盯着看,她还是头一回经历!
开始有些怒气,但是回头一想,可能农村人很少见到城里人,而且他们还是从北京来的。
尤其是今天一早被乡亲们围观着,这阵势着实吓了她一跳!
主要是张会计昨天那种看,脸上表现出的更多是惊讶、欣赏和不可思议的表情。
虽然让人感觉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但也不能算是猥琐之态。
刘若彤也就没往心里去。
刚才张会计跑来给他们解围,她还挺感激的。
乡亲们热情是热情,但让一群人像围观猴子似的指指点点。
而且他们有口音,说些什么自己还听不大懂,这让她感觉很不舒服!
可听到张会计刚才那样说话,她又有点不知所措!
低头一想:可能是自己太敏感了,人家兴许说得不是那个意思。
刘若彤啊刘若彤,你也太拿自己当回事儿了。
想到这儿抬头一看,张会计的脸马上高兴地像一朵绽放的鸡冠花!
还冲她点头示意!
仔细一瞅,张会计今天上身依旧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不过明显熨烫过,显得很板正!
胸口别着的钢笔帽,在太阳照耀之下闪闪发光。
还感觉哪里不对……
噢,头发上居然抹了头油!
梳了一个大背头,可能抹得多了些,头发像一个钢盔似的扣在脑袋上。
刘若彤看到这儿,感觉很滑稽,不禁“噗嗤”一声乐了出来。
马上又觉得自己这样很失礼,红着脸又把头低了下去。
感觉自己的耳朵和脖子因为害羞,都好像有些发烫!
张会计不看则已,真是美人一笑,倾国倾城!
自己那颗不争气的心脏,又开始擂鼓般“咚咚咚”地跳个不停!
他心想抽空儿得找卫生所的张济德给他把把脉。
别媳妇儿没娶到手,自己先心率失速过去了。
不一会儿,人都到齐了。
支书先慷慨激昂地长篇大论一番,这回台底下没人起哄了。
连交头接耳的都没有!
大家眼睛都看着台上的三个北京知青,至于耳朵里听没听见支书都说了啥,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然后是知青派代表发言!本来何艳想让刘若彤上去,可刘若彤打死也不肯。
只好还是由那个男知青王斌做代表。
也是一番意气风发、激昂慷慨的发言。
社员们虽然听不懂,但仍然报以热烈的掌声!
下面是何燕、刘若彤给大家表演了一个合唱《大海航行靠舵手》!
歌声嘹亮,曲词朗朗上口,歌颂了毛主席伟大的革命思想!
演唱完毕,台下掌声雷动。
“看人家小闺女,唱得真好听!嗓子像百灵鸟叫唤,比电影里的那个洪湖水浪打浪唱得都好听!”
“我听着也就那么回事儿,咋?只有他们北京长大的孩子会唱歌儿?我闺女唱得也挺好听!”
“你可拉倒吧!夸孩子也得看看场合!”
“没听这俩闺女唱歌前,你闺女那嗓子也能凑合着听。”
“可听完人家唱的,你闺女那不叫唱歌,像号丧!”
“老孙家的!你那破嘴才号丧呢!咋说话呢你!”
两个妇女在底下因为听歌差点儿撕吧起来!
在周围众人的劝说下,总算是没打起来。
后边前大街村小学的几个孩子也上台做了表演,又唱又跳的挺热闹。
最后,大队妇女主任带着几个妇女上台表演了一段样板戏红灯记。
虽然荒腔走板、高音儿也上不去,但是把欢迎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最后在欢迎会快结束时,支书又站起来说了两句:“社员同志们,这三个孩子从今天起就正式加入咱们生产队啦!”
“他们还年轻,没在农村生活过,可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
“咱们就是看在毛主席他老人家的面子上,也要多帮助他们!”
“啊……这个这个……”
“去年,咱们村儿张大川考上了北京的大学!他在北京人民的关怀下,在人家那儿好好地学本事呢!”
“现在,北京人民又送给咱们三个北京的娃娃!咱们也不能让北京人民的孩子在咱这儿受委屈!”
“今天的欢迎会开得很成功、很圆满!”
“我宣布:北京知青欢迎会到此结束!是这……散了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