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顾佩言还在回忆纸上写的那些事情,魏冬凝也没着急,拉着他坐到她身边的椅子上,等着他慢慢看完。
纸上其实总共也没写多少内容。
多数都是他们刚成亲那会儿的事情。
随着他们相处的越来越久,早就都学会了有话直说。
就算是闹了小矛盾也都能及时沟通。
顾佩言将看完的纸折好放在一旁:“其实我从未真的对你生气过。”
“我知道啊,但我也不能一直仗着你大度,就肆无忌惮吧?”
日子是两个人过的。
总不好叫顾佩言一个人委屈。
夫妻不就是该互相理解的嘛。
顾佩言心里很是感动:“其实我也有很多做的不好的地方。”
比如他一直在吃味魏冬凝和二皇子的好关系。
再比如有的时候他也很嫉妒她对小五那么好。
不过是没让她看出来罢了。
“所以我觉得咱俩今天有必要把这些东西都说开,省得给以后留下更多的问题。”
“好。”
魏冬凝重新打开那张被折的四四方方的纸,指着上面第一条:“从第一次见面开始说。”
他俩第一次见面可谓着实不愉快。
完全是互相看不对眼的状态。
顾佩言立刻开始道歉:“那时你我互不相熟,有些误会。我也用不好听的话说了你,是我的不对。抱歉。”
“我也一直忽略了你的存在,太没礼貌了。对不起。”
手指滑到第二条,魏冬凝轻咳了一声:“我忘了你和父亲去下聘的日子,还出去喝酒,是我做错了,对不起。”
顾佩言看着她因为歉疚羞红的脸,心又软了一瞬:“我记得你也被岳父罚在家里禁足了许久。既然已经得到惩罚,我也没什么好生气的了。”
没等魏冬凝接着往下说,顾佩言便指着下一条说道:“还有你这次身体不舒服,睡觉前道的歉我也听到了。”
魏冬凝很显然没有想到:“你听到了啊?”
“嗯,当时并未睡熟。”顾佩言回想着当时的场景,低低地笑了一声:“你翻来覆去睡不着,我想看看你要做些什么。”
结果意外地收获了某人的一声抱歉。
那天晚上他睡觉他都觉得格外香甜。
魏冬凝从最开始的小学生坐姿,聊到最后,将头抵在了顾佩言的肩膀上:“你说我当时是不是太幼稚了一点?”
“你年纪尚小,再长几年就好了。”
“你好像个包容小孩子的长辈啊。”
“我毕竟年长你几岁。”顾佩言柔声细语地安慰着:“而且我知你本质不坏。”
“顾佩言,我有没有对你说过一句话?”
“嗯?”
“有你真好。”
魏冬凝将头埋进顾佩言的颈窝里,使劲儿蹭了两下。
柔软的发丝在他的颈间划过,不断激起他的痒意。
让他止不住地打了个颤。
“你是不是有些冷啊?”魏冬凝感受到他的颤栗,想从他的颈间抬起头。
他的身体比她可是“柔弱”多了,上次泡冷水染上的风寒好不容易刚好。
若再次着凉,怕是一时半会都好不了。
结果却被顾佩言用力压了回去,大掌顺势环在她的腰间:“无妨,只是有些痒。”
“哦。”
魏冬凝安安静静地在顾佩言的肩上靠了一会儿,再次从他的怀抱中挣脱开:“我还给你买了包子呢,我去让小福拿去热一下。也不知道放了一下午会不会影响口感。”
不容顾佩言拒绝,魏冬凝就从椅子上跳了下来,风风火火地跑了出去。
顾佩言对着她的背影无奈一笑,将她的那张“罪己诏”重新折好。
夹到了他平时在房间翻看的史书里。
魏冬凝素来不喜欢看这些,想来她是发现不了的。
顾佩言做完这一切,站起身子准备先到餐桌边等着魏冬凝回来。
结果不知道是撞到了什么东西,膝盖的位置被突然硌了一下。
“嘶。”顾佩言疼得倒吸了一口冷气。
弯腰将那个物件从桌子下搬到桌子上,打开外面包着的纸,露出里面木头做的锯齿状的长板。
想来方才撞到的就是锯齿的位置。
怪不得那么疼。
魏冬凝转身回头就看见了桌子上的那个物什,眉头微挑:“你怎么把这个找出来了?”
“这是什么东西?”
两个人的声音同时响起。
无用的默契在此刻显现的淋漓尽致。
魏冬凝“噗嗤”一下笑出声来:“这个啊,可是个好宝贝。我特意买回来当作礼物的。”
“是给我准备的吗?”
“不是,给闹闹准备的新婚礼物之一。”魏冬凝手在搓衣板上压了一下:“以后他要是欺负了玥玥,就让玥玥罚他跪在上面。”
谁说男人共情能力不够强的?
顾佩言最开始听见这个东西不是送给自己的 ,还小小的失落了一番。
可听见是要跪在上面时,他总觉得自己的膝盖正在隐隐作痛。
原本对二皇子的嫉妒瞬间变成了同情。
顾佩言理智地擒住魏冬凝的手腕:“这个礼物怕是不太妥当。”
“我知道。它就是我拿来和闹闹开玩笑的。真正要送的新婚礼物我已经想好要买什么了。”
前两日她在库房里找到一对翡翠手镯,刚好可以拿来送礼。
“那便好。”
端着食盒出现的小福打断了他们之间的谈话:“少爷,少夫人,晚膳已经准备好了。”
听见小福对他的称呼,顾佩言又是一愣。
偏头半是惊讶半是疑惑地看向魏冬凝。
今天晚上的她,真的给了他不少惊喜。
魏冬凝什么都没解释,拉着他走到餐桌边坐下,将那三个包子推到他的面前:“尝尝。”
冷透的包子被再次加热之后,口感和魏冬凝在店里吃时相比稍微差了一点。
顾佩言依旧吃得开心。
就连到顾嵩房里监督他喝药时,眼梢的笑意都没下去过。
顾嵩把手中的药碗放在旁边的茶几上:“何事让你开心至此?”
顾佩言斟酌了一下,缓缓开口:“父亲身体康健,此为第一幸;夫妻生活和睦,此为第二幸。”
“第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