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一愣,疑惑的看着莫问,“你也要去?为何?”
“我要有军功。”
莫问看着李世民的眼睛,语气坚定的说道:“只有爵位不够,我必须有军功在身,才有资本在宗室面前说娶两个公主。”
李世民狐疑的看了莫问一眼,这个理由有些勉强。
严格一些来说,马蹄铁,火药,以及飞雷炮都是用作军事,这些都可以算作军功,为何还要漂洋过海的去倭国走一趟?
一路上说不定有多大的危险呢?
依这小子的性子,不应该会这么主动的要求啊?
是为了孙老丈?
应该不会,罪首伏诛,祭奠大礼都举办完了,孙老丈也妥善安排了住处,刚刚满一岁的婴孩也安排了乳娘。
实在想不出倭国人还有哪里惹了他。
“不行,丽质跟兕子也不会同意的。”
李世民摇摇头,不去管到底是什么原因,想到两个女儿找自己要人怎么办?
“她们那里我来解释,李叔就算不同意,我自己造一艘船也要跟着。”莫问面容严肃,固执的说道。
“你...我看你是又想挨抽了。”李世民双眼一瞪,语气颇为不满。
“李叔,等我回来,你就是打断我的腿我都认了,但倭国我必须去。”
看着莫问固执的表情,还有那个眼神,李世民许多话都被憋在嘴边。
“啪”
“臭小子!丽质跟兕子同意你才能去,不然休想!”
给了莫问的脑袋一巴掌,李世民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揉揉脑袋,知道李世民这是松口了。
“嘿嘿,好嘞,李叔放心,我绝对不偷跑。”
“知道就行,敢偷跑,你看朕不打断你的狗腿。”
“是是是,李叔喝茶。”
~~~~~~
“小郎君~”
李明达笑嘻嘻的扑进莫问怀里,小脑袋蹭啊蹭的。
“兕子乖。”
莫问拍拍怀里的小脑袋,温和的笑了笑。
李丽质轻笑一声,眼神有些古怪的看着莫问。
“今天天气不错,我们去放纸鸢吧。”
莫问被盯的有些不自在,急忙转移注意力。
“好。”李明达立马抬头,笑嘻嘻的等着莫问去拿纸鸢。
“怎么样?够不够大?”
莫问得意的笑着,把足有一人大的纸鸢举过头顶。
“小郎君好厉害。”
李明达情绪价值给的到位,拍着手蹦蹦跳跳的跑了出去。
“快点快点。”
跑出外面,回头见莫问还没动,忍不住催促两句。
“来了。”莫问轻笑一声,拉着李丽质一起跟了上去。
地头上,麦子经过了寒冬,正趁着春日的阳光努力生长,一群大人小孩都手拿纸鸢三三两两的凑在一起。
此时正是放纸鸢的时间,村子里的许多孩童都围在一起,比一比谁的纸鸢飞的高,谁的纸鸢又更好看。
莫问带着两姐妹出现,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只见莫问拿着比自己还大一圈的蝴蝶纸鸢出现。
不少半大娃娃围了上来,一口一个莫哥,都想看看这纸鸢能不能飞起来。
莫问笑呵呵的给他们展示了一下。
看着半空中越来越高的蝴蝶,莫问得意的拍着胸口,“怎么样?这可是我自己做的,厉不厉害?”
一群半大娃娃一口一个厉害,一人一句佩服。
把莫问哄得团团转。
把纸鸢的转轮递给李明达,“兕子去玩吧,小心一些。”
李明达眼睛一亮,跟一群孩童比一比谁的纸鸢飞的高。
看着李明达离远了些,莫问的心情也变得有些沉闷起来。
他不知道该怎么说自己要去倭国的事情。
“小郎君有心事吗?”李丽质似乎是察觉到莫问的心情变化,主动询问道。
“丽质,我要...离开一段时间。”
莫问咬咬牙,看向李丽质温和的笑脸,说出自己要做的事情。
李丽质本来笑着的脸瞬间僵硬,不敢相信的看着莫问,“为何?”
“我要去倭国一趟,时间...会有些久。”莫问低下头,不敢与李丽质对视。
“为什么要去倭国?是为了孙老丈吗?”
“不,不是,我要军功,为了以后,我必须去。”
“可阿耶说过,你给的火药和马蹄铁就可以算作军功,为什么...”
“不够,将来我是要娶你跟兕子进门的,那点军功不够说服宗室的人,就算李叔和高明帮助,也会有人拿着我出身低微说事,我要做的,就是堵住他们的嘴。”
打断李丽质的话,莫问轻轻摇了摇头,找了个有些勉强的理由。
他说不出真正的原因。
李丽质眼眶微红,“可是,我跟兕子怎么办?去倭国要漂洋过海的,太危险了。”
“丽质,我必须去。”
莫问语气坚定,又看向正无忧无虑的李明达,“兕子她还小,拜托你帮我照顾她,如果...”
“我不听,你...你必须回来。”
李丽质拉住莫问的手,发白的关节证明了她的紧张,“兕子被你宠的都不听话了,要管你来管。”
莫问看着李丽质眼里的泪水,突然感觉有些心疼,抬手拿出一块手帕,“我保证,我一定会回来的。”
感觉到脸上的触感,两行清泪陡然落下。
“你不回来,我恨你一辈子。”
“嗯,我会回来的,我可不想被小丽质讨厌。”
~~~~~~
转眼,时间到了。
武田正元虽然还贪图大唐的美好生活,但他心里始终还是记得李清跟他说的那一句话,心里的野心时刻煎熬着他。
身负龙气,一遇风云便化龙。
想想也对,森长信兄弟全死了,几个主使要么被砍,要么命丧兽口。
唯独剩下自己能够主持大局。
这不就是天命加身吗?
于是他主动找到李世民,上表对大唐的教导感激涕零,又说出国许久,甚是想念国家,主动请辞,要回国教化族民。
李世民大手一挥,同意了他的要求。
又大方的表示,既然倭国使臣准备回国,一路上漂洋过海,朕派一支军队护送,望使臣不要拒绝。
武田正元眉头微皱,感觉有一丝不对,但他也不敢拒绝,答应下来。
最终,倭国使团的五只大船,在浩浩荡荡的近两百艘大唐海船面前显得犹如蝼蚁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