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她想说点什么缓解一下他的悲伤情绪之时,赵大河却开口说话了。
“二丫,你不用这么想,我们是一家人,肯定是要互相帮衬着。既然这馒头是你孝敬大伯的,大伯肯定要吃。”
说完,就将赵树清手里举着的馒头接了过去,张开嘴巴就开始吃了起来。
赵树清一看目的达成,也很高兴,拿起另一个馒头也咬了一口。
这馒头没有她原来那个世界里的馒头有的甜味,就是纯纯的麦香,但也很好吃了。
叔侄俩就这样一边走一边吃着馒头,渐渐地隐入人群之中不见身影。
另一边,李氏和秦氏的鸡蛋卖得也很顺利。
这年头这季节,卖青菜的都少,卖鸡蛋的就更抢手了。
一篮子七十多个鸡蛋,没一会儿,两人就卖完了,各自收入一百多文。
此刻她们俩正等着赵树清他们回来,也不敢走开,生怕赵树清他们回来找不到她俩。
“这鸡蛋真是太好卖了,要是家里的鸡再多下一些就好了,要是卖两文一个不知道行不行?”秦氏坐在旁边对着李氏说道。
“得了吧大嫂,要想多卖鸡蛋,多养点鸡不就行了?
两文一个恐怕太贵了,别人都是三文两个,我们这样卖恐怕别人就不买了。”
“这不是养不起,没东西喂吗?要不然我肯定养它个十只八只,每次都卖它几百个鸡蛋,卖它个几年,我都能起一个房子了。”
秦氏说着说着自己就笑了起来,好像这些明天都能变成真的一样。
一旁的李氏看着她好笑,也不搭她的话。
当赵树清他们回来的时候,正看到秦氏拉着她娘说个不停,好像还很兴奋。
她跑过去,喊了一声,两人才发现她们回来了。
“娘,大伯娘,给你们馒头吃,刚买的,一人一个。”
李氏看着眼前的馒头,不禁说起她来。
“你这孩子,兔子卖了几个钱啊,就这么花钱,这馒头有什么好吃的?多少钱一个啊花这冤枉钱?”
“娘,也不贵,就三文钱一个。”
听到三文钱一个,李氏心疼不已,这就顶了两个鸡蛋了,这一个馒头能有两个鸡蛋好?
赵树清看她娘这个样子,顿时知道她在心疼钱了。
于是,赶忙说道:“娘,你不知道这兔子有多好卖?我们去卖给酒楼,人家给了我们十二文钱一斤,比正常卖还要多出两文呢!
十五只兔子将近卖了五百多文钱,吃个包子庆祝一下不应该吗?”
李氏没听清她怎么卖的,只听到说卖了五百文钱,一时呆愣住了。
一旁的秦氏反应就很快了,惊讶的问道:
“我的乖乖,真的假的,那兔子你卖了五百文?那都比得上我们卖多少次鸡蛋了?”说完,她赶忙看向赵大河。
赵大河看她看过来,赶忙说道:
“是真的,我们一起去卖的。但兔子皮和兔子不一样,兔子皮只卖了五文一张。”
他还把白兔皮少说了两文,赵树清也没点破。
“五文也不少了,顶三四个鸡蛋了不是。”秦氏一脸欣喜的说道。
赵树清看她们这样子,心里嘘唏不已。
真是艰难困苦久了,一点点小小的收获就很容易满足啊!
“大伯娘,来吃馒头,都有份,我和大伯刚才已经吃完了。”她说着还把包馒头的油纸往前递了递。
秦氏也不拒绝,伸手就拿了一个。
“二丫,你今天挣大钱了,这馒头大伯娘就不跟你客气了哈。”说完就吭哧吭哧的吃了起来。
一旁的李氏此时也回过神来了,知道了兔子确实卖了五百多文钱。
五百文钱啊!她手里还没有一次性拿过这么多钱啊!
这三文钱一个的馒头好像也不是不能吃!
看着递到自己眼前的馒头,她也不想再说什么了?
毕竟这钱都是她女儿自己赚的,该怎么花她女儿自个也会有个章程。
于是,她拿起一个馒头就吃了起来。
赵树清看她娘吃馒头了,就知道这件事就这样揭过去了。
于是,她问到:“娘,现在鸡蛋卖完了,我们现在去买盐和油还要不要再买点什么?”
“不用买了,家里也没缺什么?走,现在我们去买点油盐就回去了,时辰也不早了。”李氏边吃馒头边招呼大伯娘一起走。
赵树清听她娘这样说也小小的惊讶了一下。
没缺什么吗?家里什么都没有,很缺好不好?
真是过惯了穷日子,都忘记了好日子是怎么过的了。
但她也不去多说,今天时间有点仓促了。反正她也知道路了,以后自己再来逛就是,这县城还是挺大的,她今天才看了一个角而已。
几人来到肉摊前,李氏和秦氏分别要了两斤猪肉,而且还只是要肥的,回去好炼油。
卖猪肉的也不反对,乐呵呵的给她们割了两刀肥肉,还把瘦肉给剃到一边。
这操作把赵树清看得惊讶不已。
这人人都买肥肉,那最后不就是只剩下瘦肉了?那这瘦肉是不是要便宜一些?
她开口问了一句这瘦肉多少钱一斤?
嘿嘿!一样的价,和肥肉一样,三十五文钱一斤。
果然,还是城里人、富人会吃!
汝之砒霜,吾之蜜糖!
之后几人又去卖盐的地方买了一斤盐,赵树清看到李氏买了一斤粗盐,那盐还是板结的。
她有点想出声制止,这粗盐早晚得吃出毛病来。
但想想还是算了,要是说要买细盐,恐怕又要被她娘教育一顿了。
因为粗盐三十文钱一斤,而细盐则要四十五文钱一斤,足足贵了十五文钱,足足贵了十个鸡蛋呢!这让她如何敢开口?
以后自己单独来买就好了。
买完这些东西,几人就打道回府了。出城之后,赵大河还去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免税的榜文,说回去以后要跟里正说。
此时,巳时恐怕都快要过去了,即是快到十一点钟了。就算再快,回到家恐怕都要十二点多,真是太不方便了。
走在路上,赵树清暗暗算了一下账。
两斤肉就花了七十文钱,一斤盐花了三十文,总共就是九十文钱。这些东西可能也就是能吃一两个月吧!
而李氏卖鸡蛋总共得一百一十文钱,这鸡蛋也是攒了一两个月了。
不算她卖兔子的钱,现在兜里就只剩下二十文钱。
要是月月都是这样,一年到头卖鸡蛋也就能存个二百多文钱。
这还能买得起其他针头线脑吗?一匹最差的麻布都要几百文钱吧?
怪不得一家人的衣服都是补丁满身,实在是没有钱啊!
这一算完,赵树清都不禁暗笑一声。
这物价是谁定的这么有水平的?吃不好穿不好的同时又给点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