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具体事宜听太上皇安排吧
接到圣旨的第二日,云天明唤来林忠商议接下来的事。
“忠叔,我过两日便进京了,此一去便要入仕了,以后何时回来就不好说了。你看你做何打算?”
“少爷不必多说,你去哪里老奴便跟到哪里。不过少爷的行程比较急,老奴还得留下处理后续之事。老奴想着少爷先行。进京后最好能将婚期定下,老奴在这边再采买些婚嫁用品,那边的事情让老二先打理着,待后续事情都办妥了,老奴再进京。这样行不行?”
“我也正有此意,这样就辛苦忠叔了。让忠叔留下还有别的事情处理,咱们府上在南边的铺子和生意,能出手的尽量出手,这边的庄子留下一处其他都出手了吧,我此次进京怕是需要很多银两,且以后不常回来了,咱们府上的生意都要往京城那边挪。田地什么的如果有可靠的下人在此就让他们帮忙看着即可。忠叔以为如何?”
“都听少爷的。老奴尽量把易出手的都变成银两,其他的老奴看着安排。不过下人的去留需要少爷做决定。”
“这个好办。有愿意进京的你只管带着,都是府中多年的老人了,用着放心。不愿意进京的想留下就住在林府打理一下留下的田地与生意,月例银子照给。忠叔觉得如何?”
“少爷仁义,那明天老奴就将府中众人招集起来问一下。不知少爷想几时走?需要带什么人去?”
“按圣旨要求越快越好,忠叔把一百万两银子凑齐我就动身。至于随行的人除了林风,再有三五人随行即可,其他人日后随你一起进京即可,怎么说这也相当于府上大搬家了,人手少了可不行。到时候我会让天机回来帮你,保证路上的安全。”
“这个放心,最多后天老奴就把钱凑齐,少爷便可动身。到了京城那边人手也是全的,老二办事大体上我也放心,就是少爷这些年不回去,对那边的下人不可太心软,要拿出家主的威严。等老奴去了必得好好整治一番才让他们知道厉害。”
这话说得云天明不禁笑了,“忠叔你这可多心了。我上次过去感觉林管家挺好,老宅中的下人也都挺得用的,除了人少了些没什么大问题。”
林忠也笑了,“老二对林家的忠心是没得说,就是对下人太面活心软了些。老奴也是怕少爷用得不顺手,多句嘴罢了。”
第二日林忠将林府众人都招集起来,言明家主不日便要进京入朝为官了,让众人考虑一下去留问题。众人听后,议论纷纷。有的表示愿追随家主进京,以求更好的前程;有的则因故土难离,想留下守着林府的产业。一个年轻的丫鬟怯生生地站出来说:“忠叔,我家中父母年迈,实在无法远行,我想留下照顾他们。”林忠点了点头,安慰道:“这是人之常情,你留下也好,府里会照看好你父母,月例银子也不会少你的。”又有几个小厮也表达了留下的意愿,林忠都妥善安排。
到了傍晚,林忠将统计结果告知云天明,愿意进京的有三十余人,留下的也有十多人。云天明看着名单,觉得安排得妥当。第三天,林忠凑齐一百万两银子,云天明简单收拾了一下行囊,带着几个小厮登上了北上的客船。
却说京城这边,建武帝立逼着隆盛帝下了圣旨后,立马让常喜去特色离皇宫近一些的大宅子,要给云天明住。
常喜劝了一下:“太上皇,那林府本就有宅子,虽然小了些,却也有三进,就是公子结婚用暂时也够了。您老人家给他张罗换个大宅子,一来不知道小公子是否愿意要,二来是不是也太打眼了些?一旦皇上知道了怕是会多想吧。不如等公子进京后你再与他商量?”
建武帝也听了进去,只是嘴却硬:“朕还怕小五子多想?这些年都对不住海儿了,朕不得补偿他一下?也罢,你这狗奴才说得也有道理,还是等海儿到了看他的喜好再给他换宅子。不过你最近还是先物色几处,到时候让他挑选一下。另外他这样急急进京,也不知道林家那个小破宅子现在是否齐全,你回头从朕私库里挑些得用的摆件与衣料送过去,别孩子到了啥啥都没有,那日子可没法过了。”
“说得好象人林府是什么破落户似的,人家也是侯门好不好?林府的宅子您老人家以前不也常去,也没听您老人家说人家的日子没法过。”常公公内心腹诽道,但嘴上可不敢说,“还是太上皇想得周到,奴婢明后天就挑了东西送去。只是突然赏这么多东西,要怎么对林家下人说?”
“有什么不好说的?就说朕赏的,谁还敢多说什么?”
得,这天下您老人家最大,您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吧——常公公再次在心里翻了个白眼,回了一声是。
这一日,云天明到了京城,径直先去宫中复命。
隆盛帝在养心殿召见了云天明。打量了云天明一会儿,隐隐的隆盛帝总感觉这林海有了变化,尤其是那双眼睛,居然有他看不懂的深邃与睿智,这让隆盛帝有些小小的惊讶:这两年多林海经历了什么,不仅没了当年中举时的青涩,成熟的有些让人看不透了。
看着一身素衣、站在眼前的玉公子,恍惚间隆盛帝仿佛看到了当年那玉树林风的太子二哥,再一细看,又无一处与太子二哥相似之处——隆盛帝只以为自己想多了,便道:“圣旨你也看了,是太上皇想要为林大儒修书,只得将你夺情,具体怎么做一会儿你去太上皇那里听他安排即可。你有什么要求也可提出来。”
“多谢皇上与太上皇看重,小臣并无要求,一切都听皇上与太上皇的安排。”去天明低着头、微微躬身答道。
隆盛帝对这个答复很是满意,也不再多言,只对刘公公道,“你带林编修过去吧。”
云天明施礼告退,跟着刘公公来到了宁寿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