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还有九位弟弟分别是:
—郑王朱瞻埈,他性格暴躁,曾多次因小事惩处官员。
就因为这臭脾气,被明成祖朱棣教训过。
不过,朱瞻埈后来变了很多,没有参与谋反,安稳过日子。
—越王朱瞻墉,他一直没就藩,留在京城。
1439年去世,年仅35岁,也没留下子嗣,所以封国被撤销。
蕲王朱瞻垠,但他1417年就去世了,年仅19岁,同样没有子嗣,封国没了。
襄王朱瞻墡,他很受明仁宗和明宣宗喜爱,多次被委以重任,这个人物也很重要。
荆王朱瞻堈,他先是在江西建昌就藩,后因嫌当地条件差,奏请迁到湖北蕲州。朱瞻堈曾强占民田,被弹劾,明英宗朱祁镇没怎么处罚他,1466年去世,享年75岁。
淮王朱瞻墺,他去江西饶州就藩,在封地没什么大动静,1450年去世,享年46岁。
滕王朱瞻垲,他1439年就去世了,年仅22岁,没有子嗣,封国被撤销。
梁王朱瞻垍。他1441年去世,年仅30岁,同样没有子嗣,封国被撤销。
卫王朱瞻埏,他自幼体弱,1439年去世,年仅20岁,没有子嗣,封国被撤销。
...
其中,襄王朱瞻墡这个人可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角色。
他是仁宗嫡三子,从就与朱瞻基关系极好,宣宗朱瞻基更是对其极为信任。
宣德三年,北方的兀良哈部时常侵扰明朝边境,对明朝的边疆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
为了打击兀良哈部的嚣张气焰,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明宣宗决定亲自率军出征,前往北方边境巡视并应对可能的军事威胁。
那么此时在皇帝离开京城期间,需要有人代理朝政,以确保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虽有太子,但此时朱祁镇仅仅三岁,显然不可能监国,于是,朱瞻基便想到了他的三弟,襄王朱瞻墡。
朱瞻墡在皇室中享有较高的威望,同时也展现出了一定的政治才能,更是深受朱瞻基信任。
因此,宣宗便决定在他御驾亲征时期由朱瞻墡来监国。
作为监国,朱瞻墡全面负责京城及全国的日常政务管理。
他每日按时上朝,与文武百官共同商讨国家大事,听取各部官员的奏报,了解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并对相关事务做出决策和部署。
在处理政务过程中,朱瞻墡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政治智慧,他能够迅速准确地把握问题的关键,做出合理的决策,并有效地组织官员执行,确保了国家政务的高效运转。
朱瞻墡拥有对部分官员的任免权和考核权,以确保朝廷官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他并未寻私,会根据官员的表现、才能和品德,对官员进行晋升、降职、调任或罢免等处理。
同时,他还注重对官员的考核,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考核制度,定期对官员的工作业绩、廉政情况等进行考核评价,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官员奖惩和晋升的重要依据。
通过这种方式,朱瞻墡有效地激励了官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提高了官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效率,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在明宣宗出征期间,维护京城的治安与稳定同样是朱瞻墡作为监国的一项重要职责。
他深知京城的安全稳定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因此采取了一系列严密的措施来确保京城的治安。
他加强了京城的军事防御力量,增加了巡逻的士兵数量,提高了巡逻的频率,加强了对城门、皇宫等重要场所的守卫,严格盘查进出京城的人员和车辆,防止不法分子混入京城进行破坏活动。
同时,他还加强了对京城社会治安的管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如盗窃、抢劫、杀人等,维护了京城的社会秩序和稳定。
此外,朱瞻墡还注重关注民生问题,积极采取措施解决百姓的生活困难,如发放救济粮、设立粥厂等,以安抚百姓的情绪,赢得了百姓的支持和拥护,为维护京城的治安与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朱瞻墡在监国期间,凭借其出色的领导能力和政治才能,有效地处理了国家的各项政务,确保了朝廷的正常运转。
他在官员任免、政策制定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合理的决策,稳定了朝廷的局势,避免了因皇帝出征而可能导致的政治动荡。
同时,他还注重与文武百官的沟通与协作,尊重官员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了官员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了一个团结和谐的政治氛围,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
在监国过程中,朱瞻墡充分展现了自己卓越的政治才能。
他在处理复杂的政务问题时,能够迅速准确地分析问题的本质,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有效地组织实施。
例如,在面对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难题时,他能够深入调研,了解实际情况,制定出一系列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减轻农民负担、鼓励商业贸易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此外,他在应对突发事件和危机时,也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果断的决策能力。他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迅速组织力量应对危机,采取有效的措施稳定局势,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朱瞻墡在监国期间所展现出的政治才能,不仅赢得了朝廷上下的一致赞誉和尊重,也为他日后在皇室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朱瞻墡的监国表现出色,不仅稳定了朝政,展现了自己的政治才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增进了皇室的威望。
在他监国期间,国家政务处理得当,社会秩序稳定,百姓生活安居乐业,这使得百姓对皇室的认可度和信任度大大提高。
同时,他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也能够秉持着和平友好、平等互利的原则,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和利益,展现了大国皇室的风范和气度,赢得了周边国家的尊重和赞誉。
朱瞻墡的监国经历,为增进皇室的威望和影响力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明朝的稳定和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
宣德朝后,在土木堡之变一事发生,消息传至京城,朝野震动,人心惶惶。
这时,便需要尽快确立皇位继承者,从而稳定局势。
面对这样的情况,孙太后认为国不可一日无主,而朱瞻墡是明仁宗朱高炽的嫡三子,品行端正,在皇室中威望颇高,且有过监国经历,具备一定的政治才能。
层有意让朱瞻墡登基即位,然而,朱瞻墡并未有任何想法,他从国家利益出发,分析过后,认为在当时的形势下,立朱祁钰为帝更有利于稳定局势。
朱祁钰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异母弟,在朝中也有一定的支持基础。
于是,朱瞻墡坚决拒绝了孙太后的提议,并亲自写信给孙太后,表明自己的态度,同时建议立朱祁钰为帝。
最终,在朱瞻墡的大力支持下,朱祁钰顺利登基,即明代宗。
不讨论那个时代可能存在其它事情,单从记载上来讲,朱瞻墡面对皇位可以做到拒绝,这一点便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后面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后,对朱瞻墡曾经拒绝登基并支持明代宗的行为并没有心怀怨恨,反而对朱瞻墡的深明大义和忠诚表示赞赏和感激。
因此,在明英宗复位后,朱瞻墡依然能够在皇室中保持尊崇的地位,生活安稳。此后,朱瞻墡一直秉持着低调谦逊的态度,远离政治斗争的漩涡,安享晚年。1478年,朱瞻墡去世,享年七十岁,谥号“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