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弘治朝的主要文官:
内阁成员
- 徐溥:弘治元年进入内阁,后成为内阁首辅。他以安定平静为宗旨,务守成规,爱护人才,曾多次劝谏孝宗皇帝。
- 刘健:孝宗即位后入阁,弘治十一年成为内阁首辅。擅长判断,能精确预知事物发展走向,提出的建议大多能被皇帝接受。
- 李东阳:精于谋略,思维缜密,内阁的策划大多由他发起,还引领文坛数十年,是茶陵诗派的代表人物。
- 谢迁:曾中科举状元,口才出众,负责内阁与其他部门打交道,能言善辩,使得敢于弹劾内阁的官员很少。
六部尚书
- 吏部尚书:王恕,在弘治初期整顿朝纲,多次向皇帝进谏;倪岳,任吏部尚书期间也有一定作为。
- 户部尚书:李敏、叶淇等,在管理国家财政方面发挥了作用。
- 礼部尚书:耿裕,曾两次担任礼部尚书;丘浚,长期从事编纂工作,以经世致用为信条,多次劝谏孝宗。
- 兵部尚书:马文升,将军队中贪污腐败的军官剔除,与王恕、刘大夏并称为“弘治三君子”。
- 刑部尚书:闵珪,在任期间公正执法,处理了许多重大案件。
- 工部尚书:曾鉴,在工部任职多年,对各项工程建设等事务管理有方。
其他文官
- 杨守陈:担任经筵讲官等职,对经史有深入研究,为皇帝讲解经义,对文化教育方面有一定贡献。
- 费宏:成化二十三年进士第一,弘治年间逐步升迁,担任过太子朱厚照的讲读官等职。
————
大明弘治朝的主要武将:
- 王越:1426年-1499年在世,河南浚县人,是成化、弘治时期西北着名军事统帅。他姿表奇伟,身经十余战,善于出奇取胜,奖拔士卒,聚集豪俊,用财如流水,人们乐于为他所用,以功封威宁伯。
- 武振:字维扬,经历了明王朝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四朝。弘治年间,擢任山丹卫守备都指挥,后率军在陕、甘、宁交界的三边地区作战,屡立战功,朝廷擢升他为征西将军,后任甘肃总兵,晚年官至右军都督佥事。
- 马文升:在弘治年间担任兵部尚书,不仅在军事理论上有一定建树,还多次参与朝廷的军事决策和边防事务,对稳定明朝边境局势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整顿军备、加强边防建设,使明朝的军事防御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 刘大夏:同样是弘治朝的兵部尚书,刘大夏在军事上也有着重要贡献。他注重军事屯田,通过加强屯田管理,提高了军队的粮食自给能力,为军队的稳定和战斗力的提升提供了保障。同时,他也参与了一些对边境军事防御的规划和调整。
大明弘治朝较为有名的宦官:
- 李广:弘治年间颇受明孝宗宠信的太监。他以符箓祷祀等方术获得皇帝信任,曾劝孝宗建毓秀亭于万岁山。后来李广因事畏罪自杀,孝宗派人查抄其家,发现有众多大臣与他往来的账本,可见他在当时朝廷中交结广泛,对朝政可能有一定影响。
- 蒋琮:弘治朝任南京守备太监。曾与南京户部主事卢锦、给事中方向等发生冲突,互相弹劾,引发了一些朝廷纷争,在当时的南京官场有一定影响力。
- 何鼎:弘治朝宦官,为人正直敢言。他曾因反对明孝宗宠幸的张皇后家人的一些行为,而与张氏家族产生矛盾,最终被张皇后的兄弟等设计陷害致死。
此外,高凤也活跃于弘治时期。他勤于职守,给太子朱厚照复习讲官进讲的功课,对太子生活言行加以劝导,很受明孝宗重用。
————
大明弘治朝民间出名人员:
- 李梦阳:明代文学家,“前七子”之一,与何景明并称文坛领袖。弘治六年举陕西乡试第一,次年中进士。他倡导复古以救当时诗文之弊,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 何景明:明代文人,“前七子”之一。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其诗文风格俊逸,与李梦阳共同领导文坛,对改变当时的文风起到了重要作用。
- 徐祯卿:明代着名诗人、文学家。字昌谷,一字昌国。其诗风格清朗,注重情韵,在当时诗坛有较高声誉,与李梦阳、何景明、边贡并称“弘治四杰”。
- 边贡:明代着名诗人、文学家。弘治九年进士,官至太常丞。以诗着称于弘治、正德年间,诗风婉约,有不少清丽隽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