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阅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前段时间,朱棣徐妙云与刘老先生一起大力推行土豆的生产,使得土豆的产量大增,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显着的推动作用。同时,红薯和玉米的种植也获得了大丰收,让人们欣喜不已。

在这个喜悦的时刻,朱棣和徐妙云决定将这些新的农作物献给父皇朱元璋作为生日礼物。他们认为,这些来自海外的新奇食物将会给父皇带来惊喜。于是,在父皇生日的那一天,他们精心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这一天,天气晴朗,秋风送爽,皇宫里充满了欢乐和喜庆的气氛。为了庆祝朱元璋的生日,一场盛大的宴会正在举行。由于朱元璋希望一切从简,所以这次宴会选择在奉天殿简单举办,并且只邀请了还在皇宫内的皇子皇孙们以及一些重要的大臣,如刘老先生、徐达、汤和和蓝玉等。

在安静的厨房中,马皇后亲自下厨为朱元璋煮长寿面。她熟练地系上围裙,洗净双手,眼神专注而温柔。先从橱柜中取出精心挑选的面粉,倒入面盆中,缓缓加入清水,用双手开始揉搓。那面团在她的巧手下逐渐变得光滑且富有弹性。

马皇后站在案板前,熟练地将揉好的面团擀成薄如蝉翼的面饼,动作娴熟而优雅。随后,她拿起一把锋利的菜刀,小心翼翼地将面饼切成了均匀细长的面条,每一刀都蕴含着她的细致和用心,仿佛这不是普通的面条,而是她对朱元璋深沉的爱意。

灶台下的火焰熊熊燃烧,锅里的水开始欢快地翻滚起来。马皇后轻轻地将面条放入锅中,用一双筷子轻柔地搅拌着,以防面条相互粘连。她全神贯注地盯着锅中,精准地掌握着火候,确保每一根面条都能煮到恰到好处的口感。

紧接着,她迅速准备好了一碗鲜美可口的汤汁,将切好的葱花和香菜撒入其中,瞬间散发出令人垂涎欲滴的香气。最后,她小心翼翼地将煮熟的面条捞入碗中,缓缓地浇上精心调制的汤汁。袅袅的热气从碗中升腾而起,那熟悉的面香顿时弥漫在整个厨房之中。

马皇后微微眯起双眼,满意地点点头,然后轻声吩咐一旁的侍女:“把这碗面条端到奉天殿给陛下吧。”说罢,她整理了一下衣衫,紧跟在侍女身后一同前往奉天殿。

奉天殿中,气氛庄严肃穆。朱元璋端坐在首位,他身着明黄色的龙袍,显得格外尊贵。他面带微笑,目光中透露出威严与慈爱,仿佛一座不可撼动的高山,却又充满温暖。待众人一一落座后,大殿内陷入短暂的沉默。

“恭祝皇上生辰快乐,愿祝大明江山永固。”众人齐声高呼,声音整齐划一,响彻整个殿堂。这一声声祝福如同一股暖流,让朱元璋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

就在这时,刘伯温手捧着一件精美的琉璃缓缓走上前来。那琉璃晶莹剔透,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上,一条栩栩如生的龙蜿蜒盘踞,每一片鳞片都闪烁着璀璨光芒,细腻而逼真,让人惊叹不已。刘伯温恭敬地躬下身去,将琉璃递到朱元璋面前,声音温和而沉稳:“陛下,此龙形琉璃乃臣亲手雕刻,愿陛下如龙跃九霄,福泽万年。”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他小心翼翼地伸出双手,接过那件琉璃。琉璃入手,冰冷而光滑,触感温润。他细细端详着那条龙,只见它身姿矫健,张牙舞爪,仿佛要破璃而出,腾飞九天。朱元璋忍不住赞叹道:“伯温啊,此琉璃真是巧夺天工,朕甚是喜爱。你的心意,朕心领了!”

其他人纷纷投来钦佩的目光,交头接耳地称赞刘伯温的手艺和对陛下的忠心。他们深知,这件琉璃不仅仅是一件礼物,更是刘伯温对皇帝的敬意和忠诚的体现。

徐达步伐矫健,大步向前,双手恭敬地捧着德胜饼,脸上洋溢着豪迈的笑容,说道:“陛下,此乃臣家乡之特产德胜饼。虽非珍稀之物,然其中蕴含着臣对陛下之诚挚心意,祈愿陛下尝后喜悦。”朱元璋闻言,爽朗地大笑起来,说道:“徐达啊,朕深知汝之意,此饼必定美味至极!”众人皆随声附和,欢笑之声不绝于耳,氛围愈发热烈。

汤和亦步亦趋,紧随其后。他所携之美食,乃是淮河鱼卷与泥巴扣肉。汤和面带憨厚笑容,言道:“陛下,此淮河鱼卷鲜嫩无比,泥巴扣肉更有独特风味,肥而不腻,实乃臣特为陛下精心准备,望陛下喜爱。”朱元璋闻到食物香气,馋虫顿时被勾起,笑道:“汤和,汝所献美食,仅闻其香便令朕垂涎欲滴!”众人大笑,有人甚至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蓝玉则捧着一套精致的文房四宝,恭恭敬敬地走到朱元璋面前,将其呈上,并说道:“陛下,臣送上这文房四宝,愿陛下挥毫泼墨,书写大明盛世华章。”朱元璋看着眼前这套精致的文房四宝,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他满意地点点头,说道:“蓝玉,你这份贺礼甚合朕意!”

一旁的徐达、汤和以及刘伯温等人,也都纷纷附和着朱元璋的话,表示蓝玉的礼物确实非常不错。他们纷纷称赞蓝玉用心挑选了这样一份特别而有意义的礼物,既体现了他对皇帝的尊重与祝福,又展现出他对文化艺术的关注。

朱元璋微笑着接过蓝玉的礼物,轻轻抚摸着那套精美的文房四宝,仿佛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沉淀。他相信,在这样的环境下,自己一定能够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为大明王朝留下宝贵的文化财富。同时,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热爱文化艺术,推动大明王朝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而后皇子皇孙们也纷纷献上各自的贺礼,一时间,大殿内满是祝福与欢笑之声。

“重八,快来尝尝我亲手做的长寿面吧。”马皇后小心地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长寿面,满脸笑容地说道。她的眼神里透着温柔,仿佛要把所有的关怀都融入这碗面中。

朱元璋的脸上露出了惊喜的表情,他深情地看着马皇后说:“妹子啊!你真是太好了,自从我们相识以来,每年的生日你都会给我准备一碗长寿面,我可是日日夜夜都盼望着这一刻呢!”

朱元璋怀着满心的期待和感动,伸出双手小心翼翼地接过马皇后递过来的长寿面。他深吸一口气,那股浓郁的面香扑鼻而来,直接钻进了他的心底。他不禁微微眯起了眼睛,脸上流露出陶醉的神情。

他轻轻地拿起筷子,小心翼翼地挑起几根面条。那面条晶莹剔透,上面挂满了鲜香的汤汁。朱元璋将面条慢慢送入口中,牙齿轻轻一咬,面条的筋道和汤汁的鲜美瞬间在口中融合。他慢慢地咀嚼着,细细品味着每一口的滋味,那熟悉的味道让他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眉眼间满是满足。他的喉结上下滑动,咽下这口饱含深情的面条,脸上露出满足而幸福的笑容。朱元璋一边吃着,一边不时地抬眼看向马皇后,眼中满是感激与深情。

朱元璋一边吃着长寿面,一边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他想起了自己曾经的困苦生活,想起了与马皇后一起经历过的风风雨雨。如今,他们已经走过了许多艰难岁月,而这份感情却愈发深厚。

吃完最后一口长寿面,朱元璋感慨地对马皇后说:“妹子,谢谢你这么多年来的陪伴和照顾。有你在身边,我感到无比幸福。希望我们能永远这样相伴下去。”马皇后微笑着点头,眼中闪烁着泪光。

此时,朱元璋的心中满是感慨与温暖。他想着,这么多年来,无论是身处艰难的征战岁月,还是如今坐拥天下,马皇后始终陪伴在侧,不离不弃。这碗面里,有他们共同经历的酸甜苦辣,有马皇后的温柔与体贴。他觉得自己是如此幸运,能有这样一位知心爱人。

自他们结婚以来,每一年朱元璋的生日,马皇后都会亲手为他煮这一碗饱含深情的长寿面。那看似简单的面条,承载着他们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和他们坚定不移的爱情。马皇后微笑着看着朱元璋,眼中尽是温柔与关怀。她知道,这碗面不仅仅是食物,更是他们之间无需言语的默契和深深的眷恋。

朱标恭敬地呈上一份精心准备的礼物——上千字经。他神情专注,目光紧紧盯着纸上的每一个字,一笔一划地亲手书写着上千字经。他的字迹工整秀丽,每一个字都像是他内心深处对父亲的敬爱与祝福的倾诉。他的眼神坚定而又充满深情,仿佛这千言万语能够穿越时空,传递他心中对朱元璋的深深敬意和孺慕之情。

与此同时,朱柏也满怀欣喜地献上一幅自己亲手绘制的画。画卷缓缓展开,展现出的是朱元璋亲自照顾他的温馨场景。画面中的朱元璋面容慈祥,眼中透露出对儿子的关爱和呵护。朱柏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每一个细节,每一笔线条都饱含着他对那段温暖时光的怀念和对父亲的感恩。

朱雄英更是别出心裁,他用自己的小手努力地塑造着每一个细节,最终成功地捏出了一个朱元璋和蔼可亲的雕塑。这个小雕塑上的笑容仿佛重现了朱元璋平日里对他的慈爱。

朱棣和徐妙云也不甘示弱,他们手捧着烤红薯和烤玉米,笑意盈盈地来到朱元璋面前。那烤红薯和玉米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就如同他们对朱元璋的真挚情谊般朴实而又温暖。

朱元璋看着孩子们精心准备的礼物,眼中满是欣慰与感动。他的目光在千字经、画卷、雕塑和烤红薯烤玉米之间流转,脸上绽放出无比灿烂的笑容,那笑容中既有身为父亲的骄傲,又有身为帝王难得的放松与惬意。

他先拿起朱标的千字经,仔细端详着那工整的字迹,不住地点头称赞:“标儿这字写得越来越好了!”接着,又轻轻抚摸着朱柏的画,回忆着画中的温馨瞬间,眼角微微湿润。看着朱雄英的雕塑,他忍不住开怀大笑,伸手摸了摸朱雄英的头:“雄英啊,这雕塑做得真像我!”最后,接过朱棣和徐妙云的烤红薯烤玉米,感受着这份来自孩子们的朴实关怀。他感慨地说:“孩子们长大了,都知道孝顺朕了。”

这次宴会简单而又不失情怀,群臣皇子皇孙也不互相攀比,只有真情流露,可谓是给天下人一个表率。刘老先生亲手雕塑琉璃,马皇后亲自下厨、徐达汤和蓝玉送礼力所能及又蕴含真情。接下来,大家围在一起品尝美食,羊肉烧萝卜、韭菜炒千张、虎皮豆腐、青葱烧豆腐、珍珠翡翠白玉汤、德胜饼、淮河鱼卷、泥巴扣肉、烤红薯及烤玉米等。一道道精美的佳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朱元璋、朱标、朱棣、徐妙云、马皇后、刘伯温、徐达、汤和及蓝玉纷纷动筷,开始细细品尝这满桌的美食。

“这个羊肉烧萝卜真是美味啊!”朱元璋夹起一块萝卜放入口中,赞叹道:“入口即化,还有羊肉的香味。”

朱元璋率先夹起一块羊肉烧萝卜,放入口中仔细咀嚼后,满意地点头道:“嗯,这羊肉烧萝卜,羊肉鲜嫩多汁,入口即化,萝卜吸收了羊肉的鲜味和油脂,口感软糯,味道鲜美,真是一道不可多得的佳肴啊!”他一边说,一边又夹了一块放进嘴里,脸上露出满足的表情。

朱标见状,也跟着品尝起来。他细细品味一番后,微笑着评价道:“这道菜荤素搭配得当,口感层次丰富,既不油腻,也不过于清淡,恰到好处。”

朱棣则对韭菜炒千张产生了兴趣,他夹起一筷子送进嘴里,立刻露出惊喜的神色,兴奋地说道:“哇,这韭菜香气浓郁,千张嫩滑爽口,两者相互融合,真是太好吃了!”

徐妙云轻轻点头,表示赞同:“确实如此,这千张炒得火候刚好,韭菜也保持了鲜嫩,让人回味无穷。”她一边说着,一边优雅地夹起一片千张,慢慢放入口中,感受着其中的美妙滋味。

马皇后夹起一块虎皮豆腐,放在嘴里细细咀嚼。她的眼睛微微眯起,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过了一会儿,她轻声说道:“这虎皮豆腐外脆里嫩,豆香十足,口感细腻,真是美味至极。”说完,她又夹起一块放入口中,慢慢品味着那独特的滋味。

一旁的刘伯温放下筷子,缓缓说道:“此豆腐做工精细,口感独特,不愧是御厨手笔。”他赞赏地点点头,目光落在桌上的其他菜肴上。

徐达则大口吃着青葱烧豆腐,爽朗地笑道:“这青葱烧豆腐,清爽可口,正合我意。”他一边说着,一边又夹了一筷子放进嘴里。

汤和也跟着说道:“葱香与豆腐的结合,妙哉妙哉。”他轻轻摇头,似乎对这道菜十分满意。

蓝玉品尝着珍珠翡翠白玉汤,感慨道:“这汤看似简单,实则味道浓郁,让人回味无穷。”他端起碗来,仔细观察着汤汁中的食材,然后一饮而尽。

接着大家开始品尝其他美食。朱元璋他先是夹起一块德胜饼,轻轻咬了一口,酥脆的外皮在齿间碎裂,香甜的内馅瞬间充满口腔。朱元璋细细咀嚼,脸上露出满足的神情,不住地点头说道:“徐达啊,这饼甜而不腻,果然是家乡的味道,妙极妙极!”

朱标接着说:“饼皮酥脆,馅料丰富,徐将军有心了。”

接着,他又夹起一段淮河鱼卷,只见那鱼卷晶莹剔透,鱼肉的纹理清晰可见。放入口中,鲜嫩的鱼肉仿佛在舌尖上跳舞,朱元璋闭上眼睛,享受着这美妙的滋味,赞道:“汤和,这鱼卷当真鲜嫩,朕甚是喜欢!”

徐妙云也表示:“鱼卷的造型也很精致,看得出用心了。”

汤和连忙起身谢恩:“陛下过奖了,能让陛下满意是臣的荣幸。”

朱元璋哈哈一笑,继续品尝其他菜品。每一道菜都让他赞不绝口,对众人的厨艺表示赞赏。

当朱元璋品尝泥巴扣肉时,那肥瘦相间的肉片入口即化,浓郁的香味弥漫开来。朱元璋不禁加快了进食的速度,边吃边赞道:“此扣肉肥而不腻,口感醇厚,真乃佳肴!”

马皇后也尝了一口泥巴扣肉,满足地说:“这扣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美味非凡。”她微笑着看着朱元璋,眼中满是温柔。

刘伯温笑着说:“确实是一道佳肴,令人陶醉。”他轻轻地抿了一口酒,品味着菜肴的美味。

徐达和汤和互相看了一眼,哈哈大笑起来。他们一边吃着美食,一边愉快地聊天,气氛融洽而欢乐。

最后是朱棣和徐妙云送的烤红薯和烤玉米,一上桌就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那烤红薯外皮烤得微微焦糊,轻轻剥开,热气腾腾,一股香甜的气息瞬间扑鼻而来。咬上一口,软糯的红薯瓤在口中化开,甜蜜的味道瞬间弥漫整个口腔。那甜不是过分的齁甜,而是带着红薯本身的醇厚甘甜,仿佛是大地的馈赠,每一口都充满了自然的韵味。

烤玉米则散发着独特的香气,玉米粒颗颗饱满,金黄诱人。放入口中,首先感受到的是那微微的焦香,紧接着是玉米的清甜和软糯的口感。细细咀嚼,能品尝到玉米的鲜嫩多汁,那股清甜中还带着一丝炭火烘烤后的独特风味,让人欲罢不能。

当朱棣和徐妙云送的烤红薯和烤玉米摆上桌时,众人纷纷迫不及待地拿起品尝。

朱元璋咬了一口烤红薯,眼睛一亮,赞道:“这烤红薯香甜浓郁,入口绵软,妙啊!”

朱标吃着烤玉米,点头说道:“这烤玉米清甜多汁,别有一番滋味。”

此时,朱棣向前一步,拱手说道:“父皇,此次这玉米和红薯的来源,颇有一番曲折。儿臣偶然结识了一位海外商人,他历经艰辛,远渡重洋而来。在交谈之中,他提及这两种作物在其家乡备受重视,且产量颇高,与土豆不相上下。儿臣听闻后,心想若能引入我朝,或许能为百姓增添福祉,便与妙云一同想法设法将其弄来。”

朱棣话音刚落,大家便立刻有了此起彼伏的议论之声。

刘伯温激动得双手颤抖,拱手说道:“燕王殿下,若真如您所言,这两种作物产量颇高,那对于我朝百姓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喜事啊!多年来,粮食产量一直是困扰民生的大问题,若能借此得以改善,实乃国家之幸、百姓之福。”他的脸上满是期待与兴奋,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汤和听见也瞪大了眼睛,满脸兴奋,猛地一甩衣袖,大声说道:“是啊!若能大量种植,不仅能让百姓们填饱肚子,还能有更多的余粮储备,应对可能的灾荒之年。”

徐达也捋了捋胡须,眉头微皱,若有所思地说道:“但不知这两种作物对土地和气候的要求如何,是否能适应我朝各地的环境?”他的目光中透着一丝忧虑和谨慎。

蓝玉也立刻站起身来,双手叉腰,豪爽地回应道:“管他呢,先试种一番再说,若是可行,那可是造福千秋万代的好事!”

朱标这时迫不及待地凑向前,急切地问道:“不知这种植之法是否复杂,百姓能否轻易掌握?”他的脸上写满了焦急与关切。

徐妙云接着说道:“父皇,那海外商人对这两种作物极为推崇,详细讲述了它们的种植之法和诸多优点。我们深知这是难得的机遇,便不敢懈怠,紧锣密鼓地安排,终得将这玉米和红薯呈于今日之宴,望能得父皇和诸位品鉴认可。”

朱棣向前一步,恭敬而又自信地说道:“父皇,儿臣与妙云此番寻得两种新奇之物。这其一乃是烤红薯,红薯埋于地下,易于生长,产量颇高。儿臣尝过,其烤熟之后,外皮焦香,内里软糯香甜,在冬日里既能饱腹,又能暖身。这其二是玉米,玉米颗粒饱满,可煮可烤,同样是易于种植,且营养丰富。儿臣想着,若能在全国广泛种植,必能增加粮食产量,让百姓们不再为粮食发愁,这也算是儿臣为父皇寿辰送上的一份心意,愿我大明更加富足昌盛。”

马皇后尝了尝烤红薯,微笑着说:“如此美味,又能高产,实乃百姓之福。”

刘伯温细细品味烤玉米后又给予评价道:“这玉米口感独特,若能推广,必能增加粮食之产。”

徐达大口吃着烤红薯,说道:“这般好物,要是能让咱军中也多多有,那可太棒了!”

汤和咬了一口烤玉米,连连点头:“这味道好,产量高,真是难得。”

蓝玉也发表了看法:“若能借此丰富粮仓,乃国之幸事。”

在众人的称赞声中,这烤红薯和烤玉米仿佛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这场宴会增添了别样的意义。这场生日宴会也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结束。

第二天的朝堂,气氛庄重而热烈。朱元璋、朱标、朱棣三人神色郑重地将红薯、玉米放置在朝堂中央的几案上。

朱元璋率先开口,声音洪亮而威严:“诸位爱卿,今日朕与太子、燕王带来这两样新奇之物,名为红薯与玉米。”他指着案上的作物,目光扫过群臣。

朱标接着说道:“此二物乃是从海外引入,历经诸多波折。红薯不择土壤,耐旱耐瘠薄,哪怕在贫瘠之地也能生长,且产量极高。玉米植株高大,穗粒饱满,营养丰富,亦是高产之作物。”朱标边说边比划出红薯和玉米的形状大小,表情认真而专注。

朱棣向前一步,拱手道:“父皇,儿臣以为,若能在我大明广泛种植,必能大大增加粮食产量,造福百姓。但此事需从长计议,制定周全之推广方案。”

群臣顿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一位大臣站出来说道:“陛下,臣以为当先在部分地区试点种植,观察成效,再逐步推广。”他微微躬身,脸上满是谨慎。

另一位大臣紧跟着说:“还需考虑种子的分发和种植技术的传授,确保百姓能够正确种植。”

朱元璋微微颔首,目光坚定地说道:“朕心中已有规划。首先,在江南选取鱼米之乡的苏州、湖州,中原选沃野千里的开封、洛阳,北方挑广袤平原的太原、济南等地作为试点。每地派遣精通农事的官员与经验丰富的老农一同前往,仔细记录种植过程中的气候、土壤条件及作物生长状况。其次,设立专门的种子储备库,不仅要确保有充足的优质种子供应,还要严格把控种子质量,防止劣质种子流入民间。再者,组织编写通俗易懂的种植手册,图文并茂,派专人向百姓讲解传授种植技巧,必要时可深入田间地头亲自示范。对于积极参与种植且成果显着的农户,给予免税、奖励耕牛等优厚待遇。另外,要加强与各地粮仓的协调,提前做好粮食存储的准备,根据不同地区的预计产量扩建或新建粮仓。不仅如此,朕还将下令各地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定期上报种植进度和遇到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策略。同时,从国库拨出专款,用于购买农具、兴修水利,为种植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这时,刘伯温拱手道:“陛下,臣愿负责推广之责,精心规划,确保推广有序进行。”他目光坚定,神色从容。

徐达也抱拳大声说道:“陛下,末将愿与汤和、蓝玉负责维持秩序,确保种植过程中不生乱子。”徐达身姿挺拔,表情刚毅。

汤和和蓝玉齐声应道:“末将愿效犬马之劳!”

朱元璋微微点头,沉思片刻后说道:“好!就依众爱卿所言,由燕王、刘伯温负责推广改革,徐达、汤和及蓝玉负责秩序,务必使这红薯、玉米在我大明土地上生根发芽,结出丰硕之果!”

群臣齐声高呼:“陛下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场农业改革开始热火朝天进行,朱棣、刘伯温、徐达、汤和及蓝玉他们相互配合,拉动老百姓及其他官员一同参与,改革期间,朱元璋还会鼓励地方官员积极创新,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种植策略,但必须在总体规划的框架内进行,并且及时上报调整的原因和效果。

此外,朱元璋会定期召集相关官员和专家,在朝堂上讨论种植推广的进展和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推广方案。经过大家的努力,最后大明红薯玉米推广种植成功。红薯和玉米的推广种植对当时的农业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重要影响。

首先,红薯和玉米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在较为贫瘠的土地上生长,这大大增加了可耕种土地的面积。许多原本被认为不适合种植传统作物的荒地得以开垦利用,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为农业生产开辟了新的空间。

其次,它们的高产特性显着提高了粮食总产量。在红薯和玉米大规模推广种植后,粮食的供应更加充足,能够更好地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减少了因粮食短缺而引发的社会动荡和饥荒。

再者,新作物的引入丰富了农作物的种类,使得农业结构更加多元化。农民在种植作物时有了更多的选择,能够根据不同的土地条件和市场需求进行灵活安排。

此外,红薯和玉米的推广种植促进了农业技术的交流和发展。为了更好地种植这些新作物,农民们不断探索和改进种植方法、灌溉技术以及田间管理手段,推动了农业技术的整体进步。

最后,粮食产量的增加也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更多的剩余粮食可以用于酿造、养殖等副业,促进了相关产业的繁荣,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总之,红薯和玉米的推广种植在土地利用、粮食供应、农业结构、农业技术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为明朝的繁荣和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农业基础。

叮!恭喜宿主,改变历史进程,奖励更为先进的航海造船技术。

UU阅书推荐阅读:魂穿王妃受冷落,龙凤胎暴打亲爹穿越:我在诸天肝成就原神,我和阿散有个约定被疯批校草盯上的日日夜夜我在异界当反贼一哄就沦陷,病娇哥哥成了恋爱脑盗墓:霸道花爷狠狠爱,小九别逃报告教官,学姐每天都在暴走女尊星铁:满级魅力,面见银狼追星秘籍:跟着明星闺蜜吃香喝辣瑶瑶修仙路惊!佣兵大佬她是满级BKing糯团萌到爆,七个舅舅争哄回家繁花锦绣不如逍遥一生惊呆,陛下又跪在娘娘房门口了铠甲:我从爆龙开始进化铠甲婚姻如麻在疯批包围里的雄虫杀回仙界,立地成神开局被虐,真千金她有毒宁秘书辞职后,总裁失控了青龙莲娇软女神穿成男主恶毒妹妹后跟着反派去流放全员团宠郡主别太坏【柯南】只想苟活却被迫加入主线从虐杀原形开始正灵剑骨清霜崩坏世界的【正常】科学家们绝色夫郎日日求妻主垂怜诸天:开局变身恶狼兽死亡后,获得儿子的重生系统?盗墓:嗨!小哥我回来了亮剑:我就这么成了李云龙上司?病娇小寡妇与渣夫在七零,拿下探亲兵哥哥长生不老后在各个世界当吃瓜群众穿成超稀有雌性,被大佬们追着宠非典型狗血嫁给村霸盖大房,恶毒养母悔断肠神豪养成系统:管家男友竟是主神穿越之从空我腰带开始拳打暴君脚踢女主!大佬都她小弟京宠春色创世破劫刑警出狱凡修奇幻组合蛮荒之神魔崛起失业后穿越致命游戏再就业
UU阅书搜藏榜:梦回九天君相逢商姝我,天才科学家,爆改海贼世界!首辅:我那一言不合就杀人的娘子快穿:拯救那个可怜落魄男人混源之体苟系统让我改造五毒俱全的亲戚们契约蜜恋:逸少的天价宠儿雷杰多的海贼家族碧海虫修恶毒女配的悠然生活独路不孤独穿成佐助,每天为哥哥伤透脑筋穿越年代:卷!从小山村开始穿书后,我拐走了反派白月光开局圣人,带着一群精灵遨游诸界尼姑山下天生凤命:家有团宠小锦鲤天选剩女昏不婚大鲁少年江湖行我的夫君是条傲娇大黑龙穿越甄嬛传眉庄只想嗑CP炮灰小庶女被读心后:被全家宠哭武战道之虫族机战王穿成霸总娇妻失败后,在恋综选夫祖魔穿越龙族,我在卡塞尔学院当卧底救命!和学姐谈恋爱真的太可怕了直播算命:你朋友她是恋爱脑脏玫瑰救命!穿书变寡妇,养育反派儿女不当校霸后,校花女主开始死缠烂打二叔的专宠溺爱小娇妻铠甲:向阳疯了,从铠一杀到铠三柯南:自带光环的愉悦犯先生甜撩!病娇反派每天在我怀里撒娇八岁小孩姐,我在改造综艺当大佬穿越成horror快穿之梦里繁花攻略至上穿越古代,特工王妃一顺百顺总裁追妻路漫漫暴躁小樱,莽穿木叶丁敏君仙塔尖尖重生发现仇人竟是穿书女七重神秘空间:我在修仙界逆袭超神学院:穿越,开局十二翼天主荒年不慌,姐带金手指住深山虽然有些屑,但是这个英灵使超强努力败家后老公成了首富
UU阅书最新小说:影源世界轮回后,你成深空5男主的心尖宠无启猫之茗之百万吨魔力成为意志统括者的琪亚娜重生八零,带着前世父母发家致富大剑Claymore阴年初见倾世皇妃回来了不是死遁,我只是冲业绩!顶流男团ACE的养成方法七零给女主下绝嗣药,她嫁糙汉初入职场:第一次当养成系老婆那跨越时空的回家路穿越后一言不合就搬空敌人库房娶宿敌做老婆,婚后被钓成翘嘴了凡人修魔:我要一步一步走到最高俞先生,你可以再混蛋一点行尸走肉:我在末世卖军火当老六吻星唇!禁欲大佬夜沦陷七零军婚,牺牲的老公回来了宝可梦:跨越世界的传奇觉醒圣体,我带妖族公主横扫四洲早死的白月光她回来了情缘四世:化缘为枕大佬之路从绑定神豪系统开始穿越之末世女彪悍为母宁做妖,不为仙谢邀,刚到中世纪,准备开砍失明三年,玄学大佬封神回归惊!无限流大佬他又又又自恋了!重生之我在古代当奶奶穿书之再也不要当炮灰了哄骗反派后,我被强制爱深渊逐星黙语军婚半年不见,提离婚他急红眼综:异界旅行斩神:林七夜竟是我基友!重走西游:姐拉三大反骨仔天天反星宇传奇之崛起之路予你一生,爱不晚娇养清冷首辅后,炮灰被宠懵了猫猫我啊,靠养皇子升咖啦HP从天而降救世主HP实用古代魔法的风神宠儿荒古之碧玉造化篇网王之不灭意志女配本恶:万人迷是朵黑莲花【错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