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休息几天,其实也是一直在收集整理资料。玉不识看着摆满桌子的笔记资料,有些苦恼的叹了一口气。她觉得自己再这样讲下去,说不定可以考虑一下去考历史师范的研究生了。
直播真是锻炼人啊!她从未这样觉得自己是个混子。要是当初好好学习,说不定也不会播的这样艰难了。不过按照系统的规划,内容有所调整,减少了很多东西,总体上是能够在这个暑假完成的,也幸好这个假期够长。
“明天的直播,还是先讲四大发明吧,这些东西还是很有用的,尤其是造纸术和火药。”
“再然后是介绍农耕工具的发展史,丝绸、瓷器等的介绍,以及提一提《天工开物》,穿插一些谷种桑麻的栽培之类的。”
她瞥了眼丝毫没有动静的系统,知道这是默许了的意思。
她一手托着下巴,一手转着笔,慢悠悠地想:也是个大工程呢。
******
玉不识整理了一下桌上放着的各类纸和《天工开物》,深吸一口气,对着系统说了声,“可以了。”
随着屏幕的展开,她展开了微笑,对着屏幕打了声招呼。
【早上好啊!今天要介绍的东西大家可要认真听啊——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其中的璀璨文化也一直照耀着如今的我们。而这次首先介绍的,是我们历史中的瑰宝,它们是着称于世的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它们闪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是华夏在世界科技史上的杰出贡献,而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更是对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
四大发明最初是由西方学者提出的,而这四大发明对欧洲、亚洲以及世界都影响深远——
火药将骑士阶层炸的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联系的通道,而纸张和印刷术则打破了教会对于知识的垄断,使欧洲的复兴变为可能。】
天幕中欧洲的骑士、海船、教会等的剪影一闪而过,然后回到四大发明本身。
【伟人曾说过:“在很早的时候,中国就有了指南针的发明。还在一千八百年前,已经发明了造纸法。在一千三百年前,已经发明了刻板印刷。在八百年前,更发明了活字印刷。火药的应用,也在欧洲人之前。所以,中国是世界文明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已有了将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虽然现在根据考古,历史的记录又往前推了不少的年岁,但伟人的这段话还是没什么可指摘的。岁月悠长,从古至今的薪火从未磨灭,我们今天就来一观。】
嬴政猛一抬眼,四大发明?
玉不识今天红衣白裙,上面的纹样在窗外阳光的照耀下显得闪闪发光、流光溢彩。
他看着玉不识声音婉转地说着对他来说很重要的东西,抬手叫内侍官记下,今天总是要讲些干货了吧?
一堆人对着嬴政投放在殿内中央的水幕,分工合作,刻刀都要挥出残影来了。
李斯对着嬴政笑着恭维道:“恭喜陛下,此乃天佑我大秦啊!”
先前都是在介绍诗词,虽然陛下也看出了天幕中可以吸收引用的东西,但到底不是真正介绍,一切都要靠摸索,在没有全套的资料下,进度还是比较慢的。现在直接开始介绍这所谓的四大发明,想来能够很快出现成果。
嬴政也是满面春风,他看着玉不识在系统的帮助下制作的小视频,看着雪白的纸张在风吹下簌簌作响,看着各个场景中人们纸张书写的场景,眼眸明亮如星辰。
——“造纸术”。
然后是工人模样的人拿着一排排印版在纸上印出一行行的墨字,然后是展示规范、齐整的成书——“印刷术”;
紧接着出现的是司南,勺形的天然磁石一直指着南方,然后是变换着各种形式的指南针,最后画面从浩渺的海面拉近,定格在罗盘上——“指南针”;
最后是轰的一声,乍然炸开的烟尘火焰,待散去后首先出现的是炼丹炉,从丹药逐渐演变为炸开的火药,最后停在现代巨大的蘑菇云——“火药”。
看到最后出现的东西,已经出现火药的位面还好,其他的位面的人都是看得双眼放光。
刘彻哈哈大笑,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之色,他一拍手,连声叫着人快快记下。
这是什么,这都是攻占的利器啊,有此等东西,匈奴还不就是手到擒来!
他看向身边围着的众大臣,声音激昂地说道:“今日得知此四大发明,实乃大汉之幸!若能将其应用于大汉的发展之中,必能使我大汉更加强大!”
群臣自然不会反对,他们也看出了其中的价值。他们纷纷附和,对这四大发明赞不绝口。
刘彻当即下令,命人先记下玉不识提到的内容,等她开始介绍了就可以进行研究了。
【那么这次我们就从“四大发明”出发,看看古人的智慧之作是怎样影响华夏、影响世界的。
巧夺天工,自出机杼。<天工开物>第一期,“造纸术”。】
在玉不识的话音落下,天幕上的画面定格在垂落的画卷上,上书“四大发明之造纸术”几个大字,背景是齐整规范的文篇,之前介绍过的诗词和众人眼熟的名篇都罗列其上。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纸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先前古人,文字记录用竹简,羊帛,牛帛,丝绢,绸缎,动物骨甲,石板,随着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最后出现了——纸。
而纸的出现,也进一步扩大了文化的传播范围。】
【大约在3500多年前的商朝,中国就有了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而到了春秋之时,大家已经用竹片和木片替代龟甲和兽骨,称为竹简和木牍。但是甲骨和简牍都很笨重,携带和使用都不是很方便。
其中,我们现在形容人学问很多的成语“学富五车”,它的典故正是出自战国时期—— 《庄子·天下》中记载:“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即战国时思想家惠施喜欢读书,每次外出游学身后都跟着五辆装满竹简的大车,所以有学富五车的典故。
等到了西汉时,宫廷贵族们开始用嫌帛或绵纸写字。嫌是细绢、帛是丝织品的总称,在一方帛上写字时,不但比简牍写得多,还便于书写,而且还可以在上面作画,只是价格昂贵,只能供少数王宫贵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