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有这样的联系很正常,我想,霍光对他的这位战神一般的兄长也是仰慕无比的。
他见证了汉武雄主的辉光,还有卫青和霍去病这两位帝国双壁最耀眼的时光,要说没有点念想,才奇怪吧?当然,也或许他看过了很多,所以哪怕他权力再大,也还是把自己框定在了“臣”的身份上,想的也是延续大汉的辉煌。他是权臣,也是忠臣。
那么,我们就来走进这位西汉权臣的一生——】
霍仲孺听闻此事,忧心忡忡。他深知流言险恶,“权臣”……他看向自己的儿子,眼底弥漫着淡淡的忧虑。
权力再大,能大得了皇帝陛下吗?当时的霍光在想些什么?他又是怎么样才拿到了权力?他的权力又是大到了什么地步?
一连串的问题几乎就要把他淹没。
这个时候,大家对于玉不识的形容都是好奇的。毕竟他们谁也想不到,当时的霍光居然能够废立皇帝。
霍光却一脸镇定,他抬头望着父亲:“爹,孩儿不怕。若能为大汉效力,亦是荣耀。”
霍仲孺长叹一声,这是怕不拍的问题吗?
霍光年纪虽小,但也听懂了天幕上的内容。
对于霍去病的形容他更是听得满是向往。冠军侯,一听就好威风啊!而冠军侯,是他的兄长!
哪怕他现在并不能全部理解其中的意思,他也看出来他的兄长是个天才,又怎么可能不向往之呢?应该没有少年人能够拒绝“冠军侯”吧?
【霍光,字子孟。河东平阳人。西汉权臣、政治家,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大司马霍去病异母弟、汉昭帝皇后上官氏的外祖父、汉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
霍光一生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官至大司马大将军。期间曾主持废立昌邑王刘贺。汉宣帝地节二年,即公元前68年,霍光去世,谥号“宣成”。两年后,霍家因谋反被族诛。
霍光常被人与伊尹相提并论,称为“伊霍”。后世更是往往以“行伊霍之事”代指权臣摄政废立皇帝。】
“等等,天女说霍光是权臣,也是忠臣。但霍家的结局是以谋反被族诛?还是两年后?然后他自己也还是这什么‘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
刘彻忽然有些搞不懂自己这位孙子的想法……应该是孙子吧?刘彻有些不确定地想。
这里面怎么还有废立皇帝的事呢?昌邑王刘贺又是谁?现在他的父王、刘彻的第五子刘髆都还没出生,自然是对其中的关系不了解。
你要说他的孙子不在意或是不满霍光吧?好像也没有,毕竟哪怕族诛,霍光的名字也还好好地在麒麟阁中。
但你要说他这孙子对霍光很满意呢,也是没有的。就像他对卫青和霍去病,其实也是有点爱屋及乌的心思在的,如果不是卫子夫,他也不会这么快就注意到卫青,如果没有卫青,他也不会挑中霍去病,但他这孙子对霍光的族人毫无这样的心思,因谋反而族诛……
刘彻想不明白,还是先再看看。毕竟,霍家谋反为真,也不影响霍光是忠臣啊!
而且,现在的霍光应该也还是个小不点呢,他现在派人去找了,找到后还不是由他来教?教成什么样都是他来定。
更何况,他相信卫青和霍去病的为人,想来应该也是教不出谋反的孩子。嗯,尤其是卫青,太谨慎了。
霍去病尚且来不及反应,就被刘彻叫住了。
他的余光瞥到霍去病先是愣了一下,才有所反应,便说道:“别怕,这天幕所说、对于我们来说也不是‘未来’。”
更别说,他现在虽然对霍光有些兴趣,但他的成就都在后面,他现在的依仗也还是卫青和霍去病甥舅两人,霍光也只能是个备用的——虽然他们的路不同。
所以,他也知道谁才是最重要的,自然会以霍去病的想法为先。霍光还是个小娃娃呢,不急。
不过……刘彻心中有些疑虑,汉昭帝的皇后是霍光外孙女?据儿的年纪这也对不上吧?
要说他另立太子,这是现在的他想不到的。
玉不识也不愿多说什么霍去病的身世,哪怕是事实。
【公元前121年,元狩二年,霍去病拜骠骑将军之职,在出击匈奴的途中,被河东太守出迎至平阳侯国的传舍,并派人请来霍仲孺与之父子相见。霍去病替霍仲孺大量购买田地房屋和奴婢后离去。
霍去病此次出征凯旋时,再次拜访霍仲孺,并将异母弟弟霍光一起带到长安照顾。霍光当时年仅十多岁,在霍去病的帮助下,先任郎官,随后迁任各曹官,侍中等。
元狩六年,霍去病去世。霍光升任奉车都尉、光禄大夫等职位,侍奉汉武帝左右,前后出入宫禁二十多年,未曾犯一次错误。因此得到汉武帝的信任。】
【对于霍光来说,他和兄长霍去病的初次见面是难以忘记的。少年将军策马而来,英武非凡,而彼时的他尚且能够被兄长拎起来,或许他在往后的日子里,依旧能够记得那首温暖的手。在长安和兄长一起生活的那四年,应该就是他最快乐的时光。】
霍去病算了算,忽然有些兴奋,按照天女的计时方法,公元前121年,那他不就是十七岁吗?十七岁出征,这正好合了他想要上马打仗的愿望。
刘彻想的却不是这一点,他看的是“元狩六年”这个时间点。不过四年,去病就去世了?
每个人关注的都是自己最为关注的。
朝臣一边对霍去病年仅十七便拜骠骑将军感到复杂——毕竟他的起点可是很多人的终点啊!一边又为他这样年轻就能立下那样厉害的功劳而欢欣,匈奴之患,这是大汉上下共同的追击讨伐的对象,霍去病能够打下来,自然是算他厉害。
不过他们看到后面,心情就更加难以言说的。从元狩二年到元狩六年,不过短短的四年,霍去病就经历了出征、胜利、凯旋、封侯,没有人会不为之无动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