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意为使用驯鹿的人,和鄂温克,达斡尔并称为索伦三部,是前清时期的最强兵员。
特别是乾隆时期,差点没被用绝种,乃至后来辛亥的时候,索伦三部和关外的满族竟然率先响应起了共和。
其实,这事也不难理解。
进城过好日子,吃铁杆庄稼的时候,没有这些人的份,后来需要为国奉献,为国牺牲的时候,却可着人家征伐。
最主要的是,成年壮丁都快打光了,也不让人家休养生息,反而生活越来越困苦,那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要知道,身为一个底层百姓,凡是鼓励你去做的事,那就是需要你去填坑。
凡是禁止你去做的事,那就是有利润不想和你分享。
凡是要你不惜一切代价,意味着你才是那个代价。
凡是要你顾全大局的,意味着你不在这个局里。
身为满族中的底层,索伦人要是能早点明白这个道理,也不至于被割的那么惨。
好在,在七十年代,国家为了保护索伦三部的种族延续,建立了数个自治乡,自治旗,并将这些山民迁移下山,集中安置,人口才恢复了些。
马虎要去的,并不是位于嘉荫的鄂伦春小镇,毕竟那边已经没有多少老户了,估计养猎鹰的也不多了。
他要去的隔壁铁力市的一个林区,那边还有几个鄂伦春老户,过着原始的赶山狩猎生活。
至于大青山林场这边的人,为啥知道这些鄂伦春老户,说来也是件趣事。
要知道大青山往北那片老林子,可是直接连到伊春和老毛子边境的,自然也连着铁力那边。
老林子,若是没有十足的经验和辨别能力,是很容易迷失方向的。
所以除了老猎户,普通的职工和周边的村民进山,通常只敢在外围晃悠,但每隔几年,总有那么几个点背的,误入了老林子。
运气好的,可劲往一个方向走,还能走出来。
运气不好的,走上五天五夜,都不一定能出山,再加上山里的猛兽,结果可想而知。
而这鄂伦春老户,就是当年在从铁力那边的山里,救了两个在山里迷路的大青山母子,才被大家伙熟知。
知道有这样一个老炮头,老户,领着十几个族人,住在山的对面。
马虎,当然不会傻到,穿几天林子过去。
而是直接去县城坐了火车,到了那边的镇上,又赶了几公里的山路,才到鹿鸣山。
这些鄂伦春老户,住的地方是一处山间缓坡,附近还有一条小溪,房子都是木刻楞,看着有五六栋。
毕竟是现代社会了,虽然这些人不愿意下山,但也不会在住之前的撮罗子了。 “年轻人,你找谁?”
刚走到栅栏处,一名穿着褐布纹格短衫,头发稍长,面色黝黑,正在喂鹿的老者,就主动开口询问。
“大叔,我找莫永贵。”
“我就是莫永贵。”
莫永贵是汉名,鄂伦春人因为没有自己的文字,为了方便交流,大多都有汉名。
甚至许多人的普通话,比广西老表还溜。
“莫大叔,我是大青山林场来的,之前你救的xxx就是我们林场的。”
“是猎户吧,直接叫我老莫就好,进屋吧。”
听到对方是大青山来的,莫永贵热情了不少。
这几年,大青山林场来找他的人确实有一些,多数都是为了请教山里的事。
像前几天,就来了一个叫张小军的傻子,花了整整500块钱将他孙女养的雪地松鼠给买走了。
他们这些人,虽然不愿意下山定居,但也知道钱的好处。
这次有人再上门,他自然要好好接待一番。
木刻楞内的面积不大,估计也就四五十平,和想象中的不同,除了皮子多一点,其他的生活用品和山下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甚至还有一台小收音机。
甚至墙上,还挂着一块十分熟悉的方形金属牌子,上面竟然写着xxx村民小组,莫永贵书记。
“老莫,你还是书记?”
莫永贵给马虎倒了杯茶,笑道:
“别看我们这偏,那也是一处居民点啊,当然得有支部。”
“至于书记这玩意,给钱就当呗.........一个月38块钱呢。”
“小伙子,你也别笑叔贪财,别看我们在山里打猎,但这木刻楞,孩子上学,柴米油盐,哪样不要钱。”
马虎听的一阵恍惚,很难将眼前这个双眼放光,一脸精明的鄂伦春老汉,和传闻中的上山救人的淳朴老户联系起来。
可想想也是,以前是什么时代,现在是什么时代,经济挂帅,钱粮先行。
鄂伦春人虽是山民,但不代表人家是傻子,谁不想过好日子。
“莫叔,我这次来是想请教抓鹰的。”
马虎说完,十分诚恳的将两瓶五粮液,两条软中华放到了桌上。
这下,老莫有些尴尬了,本来他还想着宰个二三百块,没想到人家直接上了200块钱的烟酒。
他想了想劝道:“养猎鹰,是件十分麻烦的事,你有这个时间和精精力,不如捉摸几条好猎犬,效果更好。”
“而且,抓鹰,熬鹰,训鹰,根本不是一时半会能学会的。”
马虎笑了笑:“老莫叔,我就想学抓鹰,这个得学多久?”
光抓?不熬,不训.........这是什么路子。
难道是想打牙祭?
想到这里,老莫好心地又劝了一句:“小子,我跟你说,鹰肉一点也不好吃,用来入药还行。”
“我不吃鹰,只是想学习如何抓活鹰。”
马虎解释了一句,接着好奇道:”老莫叔,你咋知道鹰肉不好吃。“
“我也是.......听别人说的。”
老莫随口解释了一句。
他见马虎确实是想学抓鹰,而且是拉不回来的那种,便说了几种抓活鹰的法子。
包括套网法,诱饵法,隼台法,诱惑法,徒手补鹰法,鸟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