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这一次的舆论战依然是汝辉胜出,不过事后总结时,张松年一再对贺兰“出风头”的种种举动表示不理解和不赞同。
他认为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按照相关规定回收处理就可以了,根本没有必要一次接一次地闹上电视新闻。本来卫宁台的受众有限,看过负面新闻的群众根本就没有多少,但是经过省台和央2节目的一再发酵,本来不知道的也知道了,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
这就是老一辈思想的局限性导致的问题了。张松年那一代人的普遍思维依然是勤勤恳恳本本分分以及酒香不怕巷子深,同时他并没有亲身经历过光明辣条事件,所以对于当代媒体能够起到的宣传作用他的认知十分有限。
贺兰对此表示理解,然后祭出一句至理名言:“舆论这块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比如说这次的事,为什么没有在群众当中引起比较大的反响?真的只是因为卫宁台的收视率上不去吗?我看更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厂把形象早早立住了,任劳任怨为人民服务的创办人、吃苦耐劳继承前辈意志的接班人,这些都是汝辉在群众眼里的形象,群众相信汝辉,所以才把那些摸黑的新闻当做耳旁风。”
“汝辉的形象怎么立住的呢?当然是电视宣传的功劳,这就是事先占领舆论高地的好处。”想到些什么,贺兰勾唇一笑,道:“时代不同了,以前提倡任劳任怨,现在嘛……只要你‘任怨’,就会有接不完的脏水往你脸上泼。”
“如果像你说的,召回问题产品然后默不作声地处理掉,不用想我都知道敌人的下一步动作是什么。雇佣几个‘演员’来厂门口闹事,安排报社记者和电视台摄像机全程跟随,只要能够持续不断在媒体上扩散汝辉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都不用天长日久,这么干两回,汝辉在群众眼中的形象就彻底塌了,再也无法挽回。”
张松年依然有些忧心忡忡,道:“可是树大招风,我怕你把汝辉宣传得太过,招来嫉妒。”
贺兰哈哈一笑,说道:“光明厂以前从不宣传,结果被海鑫吞了。汝辉刚成立的时候也从不宣传,我没看见鼎誉国际对咱们手下留情过。那既然宣传和不宣传都没有好结果,我干嘛非要做吃黄连的那个哑巴?我当然要喊出来了。”
“也许我是真的老了,第一次发现跟你们年轻人在思想上的代沟这么深。”张松年沉默许久后一声叹息,道:“下一步你打算怎么做?”
贺兰嘿嘿一笑,还不等她张口,陈进峰便白她一眼,扭头对张松年说道:“您还不了解她?报仇都不待过夜的,早就给鼎誉国际下好套了,就等对方往里钻呢。”
张松年是个操心的命,连忙说道:“凡事都要有个度,千万不能因为争口气把厂子耽误了。”
贺兰的笑容极为灿烂,“放心吧,您什么时候见我做过亏本的买卖?这一次我不仅要报仇,我还要在报仇的同时从鼎誉国际身上剜下一块肉来。”
就在三位厂长的碰头会过后不久,陈雪华忽然从西南地区赶了回来,且身后还跟着一个人。
来人名叫邓定国,是一名祖籍四川的台胞,他这次来汝辉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采购。
陈雪华负责西南地区的销售工作刚好一年整,这一年来她吃了不少苦,受了许多罪,可惜销售额却始终没有像其他地区那样出现迅猛增长。本来她已经决定灰溜溜回老家过年准备明年再战了,没想到临行前居然还有意外之喜。
不过她还是小瞧了邓定国的阔绰程度,在成都时邓定国只说十分看好汝辉的产品想要采购一批带回台湾销售,然而在参观完汝辉的生产车间后,他一张口就要下一百吨的订单。
陈雪华喜滋滋问贺兰:“怎么样,一百吨的订单,算不算大?”
“算,怎么不算。”贺兰瞧着面前小辫子已经翘起来的姑娘,呵呵一笑道:“不过你们怎么认识的?他一个台湾人怎么会跑去四川?”
陈雪华答道:“他父亲是国军,老家成都的,回来探亲顺便给长辈扫墓。在老家偶然间吃了咱们汝辉的辣条,觉得特别适合台湾人的口味,所以才想采购。”见贺兰不置可否,她还以为贺兰对邓定国的身份有所怀疑,便说道:“放心,台胞证和相关资质文件我在成都的时候已经验证过了,绝对没问题,他肯定不是骗子。”
贺兰微微一笑,道:“是不是骗子你说的不算,咱们合同上面见真章。”
一百吨是实打实的大单,也是汝辉成立以来接到的单笔最高订单量,因此厂里十分重视,谈判时三位厂长齐齐出动。
邓定国也是个生意场上的老手,不论是杀价还是谈条件他面面俱到且从不手下留情,一场谈判下来令张松年一把老骨头苦不堪言。
后来谈到交货日期的时候,邓定国对张松年提议的90天的交货时间嗤之以鼻,坚持要求汝辉45天以内交货。
贺兰刚刚表现出一丝犹豫的神色,张松年便一拍桌子,说道:“不可能!国内我们都没有45天交货的先例,出口的产品更不可能。”
邓定国不急不忙拿陈雪华在四川的订单做举例,说道:“明明之前三十天都有很多,你们不要不说实话。”
陈进峰说道:“那是之前,我们厂的交货时间在广交会后经历过一次调整。”
话音未落便遭到了贺兰和张松年的齐齐怒视,陈进峰一脸讪讪,默默低下头去。
邓定国道:“我听说了贵厂在广交会上斩获颇丰,产能超负荷我可以理解,但是45天的确是我能接受的最长时间,绝不可能再改变。如果汝辉无法接受我的要求,那么我只能去找别家。听说卫宁市还有一家叫做海鑫的合资食品厂?”
此言一出,邓定国敏锐地察觉到对面三人的神色起了细微的变化。坐在正中央的贺兰微扬起头颅,像是不服输,左侧的张松年眉间挤出川字纹,右侧的陈进峰则面露焦急。
过了一会儿,贺兰说道:“请给我们一点时间商量一下。”
邓定国一脸志在必得,说道:“可以,但是贺厂长你要知道,我是绝对不会接受更改交货时间的。”
闻言本来正要起身的贺兰又坐了回去,左右望了望,忽然说道:“如果邓先生强烈要求45天交货,那么我也有对应的条件要提。”
邓定国:“什么条件,请说。”
贺兰:“我需要50%的预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