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附议!”
范景文语气同样坚定,孙承宗与他对望一眼。
见内阁其他几位未出言反对,阁老兼军机又力挺,皇帝知道,在形态上已经达成统一。
“李若链!”
“臣在!”
“现建奴并无班师迹象,但也说不定随时会班师,从即日起,军情处所有军情一并呈报军机处,与朕共享情报!”
“臣遵旨!”
孙承宗眼皮眨了一下。
军机处的短板就是情报,锦衣卫情报工作开展也才没多久,且主要针对关外。
正愁着这个事儿呢,这下好了,皇帝无比信任他们,也更方便办事儿了。
“孙爱卿、范爱卿!”
“臣在!”
“两位爱卿劳劳心,给朕弄一个作战方略出来!”
“臣遵旨!”
“诸位,今日之事天知地知,不得泄露半分,禁卫军立即战备,京营也不可怠慢,随时准备应战!”
“臣等遵旨!”
事情就这样了,当下只是吹风会,并不会深入探讨。
其中一些细节,还得再与孙承宗他们商议。
散会后,皇帝给王承恩轻声交代几句,一行人回往京师。
......
乾清宫,东暖阁。
李若链、孙承宗、范景文三人在场。
刚刚从北郊回到宫中,接着就马不停蹄小范围议事。
“孙爱卿,你将今日之意见缘由,详细给朕说说。”
“遵旨!”
“陛下,战略方面臣不再赘述,只论战术。”
“可以。”
理了理思路,孙承宗说道:
“臣今日观禁军比武收获良多,军心士气可谓非常之高。
黄得功周遇吉乃带兵能人,禁军气势不差,要想成为强军,非一战不可!”
皇帝点了点头,这一看法与老孙思路完全一致。
“故臣以为,禁军具备一战之力,粮草也无需担忧,宣大所存之粮足也!”
说完望向李若链,李若链拱手表示认同。
那边查抄了几十万石粮食,都还堆在晋商的各大仓库呢。
“陛下,建奴获得传国玉玺,势必愿尽早回朝,若开战,局部战役的可能性更高。”
孙承宗补充道。
“嗯,朕深以为然,那爱卿以为除开宣大,建奴有没有可能在其它地方叩关?”
“陛下,宣大相对蓟辽,防守更为薄弱,更容易劫掠,建奴不可能避虚就实。”
崇祯不住点头。
他虽拜读过戚少保的大作,不过那主要是练兵之术,对于这一层,还真没老孙看得通透。
“倘若与建奴在宣府对决,时日拖得过长,奴酋会不会在蓟辽兴风作浪?”
“臣以为有此可能,然蓟辽有侯大真运筹帷幄,理应无忧也!”
范景文接话道。
“登莱呢?”
“孔有德等逆贼前年叛逃,带有不少水军过去,但尚不具备跨海攻伐之力!”
“嗯,”崇祯微微点头。
数月来精力基本放在内政及陆地上,还没详细过问过大明水师。
孔有德带了那么多大炮船只给建奴,万一蝴蝶翅膀扇出个怪胎呢。
温体仁去闽粤,除了收税还有收拢郑芝龙之意。
然那个过程想必很漫长,他也不敢把大明水师未来,全部压在一个海盗身上。
只是一直想不起明末除了郑芝龙,还有何人能担当水师重任。
想到这儿,问道:
“现辽东至登莱一线水师,由何许人统领?”
“禀陛下,海防卫所改制后并入水师,现宁锦至登莱,由登莱水师参将黄蜚领兵,皮岛则由沈世魁统领。”
范景文禀报道。
黄蜚?沈世魁,这两个名字好耳熟。
努力回忆看过的资料,崇祯突地双眼一亮。
黄蜚可是个大明栋梁啊,死得也非常刚烈。
沈世魁好像是毛文龙小妾的养父,建奴攻占皮岛时誓死不降,绝对的忠臣,这下终于找到可用之人了。
一个海洋国家要强盛要走出去,没有海上力量绝对不行。
这也是当初下令裁撤卫所时,将海防卫保留,仅改制成营兵的主要原因。
得将海防抓起来了,否则两年后皮岛也将被建奴攻占。
忙问道:
“黄蜚是否为原东江镇总兵黄龙之外甥,沈世魁是否乃毛文龙之岳父?”
“正是!”
“两处水师有多少兵卒,战船几何?”
“登莱共计不足八千兵卒,战船近两百艘,多为小船;皮岛孤悬一岛,与朝廷联系几乎中断,臣无法考详。”
范景文面露愧色。
崇祯知道,东江镇原本管得很宽,皮岛是核心,可经历四次东江兵变,皮岛就像扔出去的弃子。
辽东半岛已经没有了,大明水师都退守于登莱半岛,情况确实很糟糕。
理了理情绪,崇祯说道:
“我朝水师战力堪忧,又受数次叛国之乱,是该整合一下了。
建奴有汉奸相助,窃取我朝船炮若干,虽暂不具备实力跨海攻击,然朕不得不未雨绸缪!”
两位内阁兼军机深有同感,作揖道:
“请吾皇示下!”
“建奴历次南下,均乃后方无忌惮,倘若东江镇有当年荣光,建奴岂敢那般从容!
朕不重视海洋,受不了百官弹劾毛文龙,当初纵容袁崇焕杀之,实乃昏庸也,哎...”
皇帝旧事重提,还表现出自责,在场人只能默不作声。
“为确保辽东防线,朕意将两地水师重组!”
两位老革命眉间紧锁,皇帝说的不无道理,只是又将花钱如流水。
大明士大夫普遍轻视海洋,朝廷也没那份钱粮去打造水师。
皇帝新税制方面提及关税,近期派温体仁去巡按闽粤重开市泊司,显然有开海之意,只是市泊司一事未在朝堂公布。
现在有点钱了,圣上将双眼正式看向大海,要干那就干吧。
“即刻下旨,两处水师合并为辽东水师,黄蜚为水师总兵,沈世魁副之!
若皮岛去不成,就由黄蜚想办法派船过去传旨,黄蜚接旨后进京面圣!”
“遵旨!”
“李若链!”
“臣在!”
“从各处广寻造船能人,尤其熟悉西洋战船之工匠,朕要在天津重建船厂!”
“臣遵旨!”
“两位爱卿都回去吧,就算建奴这次不来,朕也会重拾东江,绝不让奴酋睡安稳觉!”
“遵旨,臣等告退!”
走出殿外,两人都很感慨。
天子从建奴收服林丹汗部就想到这么远,还要大力造船重振水师。
看来片板不下海的岁月,已经不再长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