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时空
李世民看着画面上灾害遍地,百姓流离失所的画面,惊讶道,这离那明太宗朱棣的永乐一朝,不过十数年,为何大明感觉已经到了王朝末年?
魏征直言道,陛下,那朱棣晚年穷兵黩武,大明的积蓄估计已然被朱棣挥霍一空。
房玄龄也是开口道,那朱高炽和朱瞻基父子应该是马放南山,与民休息,不然这大明百姓也经不起这数十年的折腾。
李世民点了点头,而后对太子李承乾道,高明,你看清楚了,外敌固然要打,但要体恤百姓,量力而行啊!
······
明太祖时空
朱元璋紧盯着画面上逃亡的卫所军,怒火中烧,他一拍龙案,声音震得大殿嗡嗡作响:“这些士卒,居然敢逃亡,敢背叛朝廷!”
大臣们见状,一个个噤若寒蝉,不敢出声。
此时,马皇后轻声开口:“皇上,你当年为何逃亡,不在家里好好待着?”
朱元璋气哼哼地说道:“当年,咱那是因为活不下去了,所以去逃荒。”
马皇后继续劝解道:“那你现在看看画面上的这些士卒和百姓,他们能活下去吗?”
朱元璋难受地说道:“咱定下的制度怎么会有错,只要这些百姓安分守己,怎么会这样呢?”
马皇后微微一笑,语气中带着一丝睿智:“难道当年汉高祖、唐太宗这些人,没有为子孙定下万世的制度吗?但人心不可测,总有一些贪官污吏想着欺压百姓。”
朱元璋叹了口气,心中暗自思索,片刻后,他沉声说道:“标儿,你去主持,推行新的户籍政策。咱上次看了朱棣的讲解,原本以为稍微放松一点就可以,没想到不仅百姓苦,连咱的卫所制度都有问题!”
······
明太宗时空
朱棣盯着直播上的讲解,眼中闪过一丝惊愕,他心中明白,大明如今的困境并非朱祁镇短时间内所能造成。
他转头看向朱高炽,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和急切:“太子,朕的大明真的已经这么困难了吗?”
朱高炽见状,连忙站出来,痛心疾首地说道:“父皇,您连年征战,百姓确实是受不了了,还请父皇先与民休息几年吧!”
朱棣的目光再次落在画面上,心中涌起一阵痛苦和自责:“朕知道了,止戈。”
接着,他又补充道:“还有派御史巡查卫所,查到哪些军官私役军士,全部下狱!”
······
【正常来讲,要是朱高炽和朱瞻基在位,大明的危机应该能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
毕竟这父子俩已经参与政事多年,对朝野有着足够的掌控能力,而且他们父子二人对民间的艰难困苦也是深有体会。
让百姓休养生息也是朱高炽和朱瞻基在世时的主要政策,甚至他们俩加起来不到十年的统治时间,都被后世称作 “仁宣之治”,是华夏又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
但命运这玩意儿就是这么难以捉摸,大明的命运突然就交到了一个还没成年的孩子手里,而且这孩子在深宫里长大,对大明的情况没有足够的了解。
朱祁镇和王振高高在上,不理解百姓的痛苦,反倒一门心思要成就自己的大业,想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号!
阴差阳错的,这个机会来了,为了能让他们名留青史!
大家应该还记得青鸟讲朱棣北征漠北时的鞑靼部落,这次的主角就是他们!
正统年间,北方蒙古鞑靼部(也就是元朝皇室后裔,当时的大汗是脱脱不花)被瓦剌部首领脱欢、也先父子控制,势力越来越强,甚至把原本属于明朝势力范围的关西七卫、兀良哈三卫都给拿下了,其势力范围东边到辽东、朝鲜,西边到甘肃、西域。
也先,是个有政治抱负,而且能力不错的蒙古部族领袖,他暂时统一蒙古各部落之后,企图进一步重建大元,一统天下。
也先常常把明朝叫做 “南朝”,而自称 “北朝”,显示出他跟明朝政治对立的态度,真实意图也是要跟明朝争夺天下。
正统十三年十二月,也先派使者来进贡,这次来进贡的实际是二千五百二十四人,却虚报成三千五百九十八人,王振下令降低马价。
另外,之前也先请求跟明朝联姻,指挥吴良擅自同意了,却没向朝廷报告,所以等也先的使团说这些贡马是 “聘礼” 的时候,不知情的明朝朝廷直接拒绝了。也先得到消息后,以此为借口大规模入侵明朝。
首先,这里战争爆发有王振的原因,但不能把所有原因都算在王振头上,咱们先来看看为啥王振要降低马价。
从朱棣之后,大明跟草原部落的贡市就成了规定。明朝还以回赐的名义给瓦剌的封建主很多贵重的东西,来笼络蒙古。
因为明朝朝廷往往给的回赐很多,蒙古各部落特别看重这种朝贡贸易。通过朝贡贸易不光能得到丰厚的经济利益,还能增强自己部落的实力。
但是当蒙古部落逐渐统一之后,他们的贪心就越来越大。具体表现为:来参贡的人数不断增多、索要回赐更加贪心、虚报使臣人数等,就为了得到更多赏赐。
比如:正统二年(1437 年)秋天,瓦剌顺宁王脱欢等派都指挥佥事阿都赤等二百六十七人带着骆驼和马来。
正统四年(1439 年),脱脱不花又派都督阿都赤带着一千人来朝,这次的使团人数从之前常见的几百人一下子猛增到一千多人;
再后来,正统十二年(1447 年),“瓦剌使臣皮儿马黑麻等二千四百七十二人来朝”,来的人数已经多达两千人,明朝朝廷还是照样给赏赐。
王振为了营造太平的景象,在正统年间,蒙古每次来朝贡,基本上都给赏赐,这就为之后也先使团谎报人数埋下了祸根。
大规模的迎来送往的朝贡贸易,让明朝的财政承受不住了。正统年间的朝贡贸易逐渐脱离了贸易的常规,变成了也先敲诈勒索的手段。明朝方面虽然想改变这种局面,但是迫于双方的形势只能忍耐。
在这种背景下,前面说的,瓦剌又派使者来朝贡,还虚报使团人数,王振气坏了,下令按照实际人数给赏赐,也就是瓦剌所请求的五分之一,这下把也先惹恼了,带兵南下,最终导致了 “土木之变” 的发生。
战争的爆发随时都可能,但十年前战无不胜的大明,被一下子击溃,这是所有人都没想到的。
似乎,宋朝的 “靖康之耻” 又要在大明身上重演了!
】
······
“不可能,绝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