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邓念英有被安慰到。
本质上,她也相信自己的两个孩子都是好孩子。她和许新安都是有道德有底线的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别看许新安和她娘家妈关系不算亲,但有事他也不推辞,做人晚辈该做的都做到位了。
身教大于言传,有父母榜样在前,孩子肯定是不会长歪的。
别看聪聪和明明平时调皮淘气,但大部分时间她们还是听话的。
而且,就像许新安说的,她虽然爱念叨,但如果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她也不会跟孩子死较真,大部分时候她都妥协了。孩子们也没什么原则性的毛病。
她爱念叨,真的只是觉得这俩家伙不像别人家的孩子那样,事事为母亲、为家里人着想,这俩熊玩意就想着她们自己,让许新安给惯的没边没沿的。
虽然被安慰到了,但有的时候,邓念英也有点杠精。
沉默了一小会,她怼许新安:“你说得好听,不也跟我一样觉得她俩靠不住吗?你要是觉得她俩靠得住,脑子里能想这么多养老的事?”
许新安笑道:“我不是觉得她俩靠不住,我是想着尽量不给孩子添负担。等咱们老了,有存款,有退休金,看病有国家报销,就不用给小孩们添麻烦了。你想一想,以后的社会发展成什么样,咱也不知道。早两年谁能想到国营企业的工人会下岗呢?想不到吧?
再过个十几二十年,谁知道什么样呢?说不定聪聪她们以后的工作环境比现在还不如。到时候咱俩老了,可能也帮不上她们,如果还得让她们处处想着咱俩,那孩子就压力太大了!咱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办!办好自己的,尽量再给孩子多攒点,她们以后就能轻松点。”
他怎么可能觉得自己的孩子靠不住呢?他坚信,父母如何对孩子,孩子就会如何对待父母。
他是被父母疼爱着长大的,两个姐姐也很疼他。父亲还活着的时候,他也跟聪聪她们一样不管事,没心没肺逍遥自在,父母从来没有跟他念叨过“你要给我们养老”之类的话,这种话根本无需念叨,给父母养老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是为人子女与生俱来的天性。
父母养你小,你养父母老,这话还用说吗?
后来,父亲生病去世,他成了家里的顶梁柱。要努力干活挣工分养家,要对外立得住不能让人觉得他们孤儿寡母好欺负,要努力过好日子,要想办法给两个姐姐找好婆家,给她们准备嫁妆,还不能给她们添麻烦,让她们的婆家看不起。
他自然而然的就从父亲手中接过了这些责任,没觉得这是什么需要一遍又一遍强调的事。
他坚信自己的女儿也会如此。
老实说,他觉得这些事说多了反而不好,不说,那是出于感情,说了,那就是责任。
他媳妇就是被他丈母娘给带偏了。这些话总是不自觉的就会说出来。
邓念英这回不说话了,她没想到许新安竟然是这么个想法。
虽然自认是爱孩子的,比她妈爱她更爱,但比起许新安,她还是差了点。
许新安又说:“我没有大本事,但肯定不会让你以后没着没落。你就放心吧。再说了,你自己也挺能干的,自己养自己都没问题啊。你小时候就能养着你和你妈,现在更厉害了,就算没有我,你养自己和孩子都没问题,你心里到底有什么好不安定的呢?”
邓念英:“……”
是啊,她有什么好不安的呢?
这个问题她自己其实都想不通。
但是许新安说的没错,她不靠任何人也能活得很好,她没什么好不安的!
☆
初一上学期结束,许聪聪考了年级第一。
许新安跟大家吹牛:“这可厉害了。以前聪聪在小学考第一,小学人少,还显不出来。现在初中还能考第一,只能说我们聪聪真是聪明!全年级四百多号人呢!”
许明明考的也很不错,她的成绩稳定的可怕,走哪儿都是班级前五名,考第三的时候居多。
这个成绩其实就已经满足了许新安和邓念英对孩子的期望。
两张崭新的奖状贴到了聪明百货店的墙上。
许新安问许聪聪:“咱还能大张旗鼓的庆祝吗?”
这事他得问问孩子的意见了,他的确爱吹牛,但不能给孩子增加压力。
许聪聪表示:“庆祝!下次我还考第一。”
她是个爱慕虚荣的人呐!为了自己的面子,她也得考第一。
关键是,她没觉得学习有什么难度,坚信自己能考第一。
许新安得了许可,趁着过年大家都置备年货的工夫,又搞了一波节前促销,幸好这时候十五中放假了,学校的小吃窗口关了,他和邓念英俩人都在店里忙活,许聪聪和许明明收钱算账都很在行,不然根本忙不过来。
有两天,许新安还把张米和齐蕾拉过来帮忙。这俩人都上初三,算账可以,搬搬抬抬也可以。忙完了以后,许新安给她俩一人一个红包。
齐蕾不要,她能上学,还多亏了她舅帮忙说话。别看她爸是个当老师的,但是思想还没有她舅舅和大姨父开明,大姨父让表哥表姐都上学,舅舅让两个表妹都上学。她爸呢?一心供着她哥上学,到她这儿,就是“小学毕业能识字就行了”。
她爸当民办教师,工资不高,脑子又不像舅舅舅妈这么灵活,没有什么额外收入,供两个孩子也确实有点困难。
她本来都要认命了,结果她妈去找她舅舅,她舅舅来劝服了爸爸。最后拿出的方案是,她上初中的生活费家里拿,学费由她舅出。以后不管能不能考出去,等她长大了自己赚钱了,欠舅舅的钱她自己还。
她妈很勤劳很能干,但是没什么主见,万幸她老人家自己给自己找了个主心骨,啥事都听她弟弟的。她爸一说不让她继续上学了,她妈就觉得这事挺大的,得回趟娘家问问弟弟的意见。
也万幸她爸不是个特别固执的人,还能听得进去舅舅的意见。她舅一说“得上学,有困难大家一起想办法”,她爸也就妥协了。
就这样,她得到了上初中的资格。
所以,她给舅舅帮忙是应该的,哪还能要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