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五十块钱,邓念英整个春节期间都很开心。
她心里十分清楚,和其他的女婿们比起来,许新安已经做的够好了。
虽说为人子女赡养父母是应该的,但长期以来的传统却并非如此。他们这儿,没有外嫁女给父母养老的习俗,很多绝户人家,老头老太太到老了都是自己养自己,实在干不动了,就过继个本家的子侄,把地交给人家种,等到生病了,动弹不得了,再用宅基地和房子做交换,让过继的孩子伺候自己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通常不会太久,人就没了。
就像上次她妈生病,许新安把人接到自己家照顾了一个多月,这种事情在他们这儿几乎没有发生过。反正她不知道有哪家的女儿和女婿做到了这种程度。倒是有女儿回娘家伺候父母的情况,但那也通常不会太久,自己家还有很多事要干呢,怎么可能一直待在娘家?时间长了,婆家该不乐意了。
但是,她妈在这儿住的那段时间,不管是许新安还是她婆婆,都给了她极大的支持。家里的一切事情都不用她管,只让她专心伺候老人。聪聪和明明也从来没说过姥姥不应该住她们家这样的话,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比平时懂事了不少,有什么好吃的也想着跟姥姥分享。
她知道这背后有许新安和婆婆的引导,她心里是领情的。
这两年,许新安的性格变得更加沉稳、温和,她妈也在变,俩人相处起来,看着倒是比以前更好了。
这五十块,还是许新安主动给的。
邓念英特别高兴。
许新安也高兴,五十块钱换她媳妇天天挂个笑脸,这钱花的太值了。
赚钱从来不是最终目的,赚了钱让生活变得更好才是。
李云锦悄悄问许新安:“你干什么了?念英今年看着比以前高兴多了。”
“给了我丈母娘五十块钱。”
李云锦笑道:“那你以后年年给点。你哪儿挣不出这五十块钱啊,给点钱就高兴,念英还是好哄的。”
许新安笑着点了点头,这世上哪有不好哄的人呐?谁又不想让身边的人高高兴兴的、让日子顺顺畅畅的呢?
只是生活嘛,总归会有各种各样的小问题、小插曲,会让你的心情起起伏伏,耐心时好时坏,也并不是时时刻刻都能有耐心去哄人的。有时候他的耐心不够多,优先保证了两个孩子的份额,分给别人的自然就少点了。
他跟李云锦说:“妈,今年挣了钱,年底再给你买个金镯子。”
李云锦笑得开心,“我这把年纪了,戴那东西干嘛?就这戒指,我戴着它干活都觉得别扭。你给念英买就行了,有多的钱你攒起来,给聪聪和明明留着。新安呐,妈很高兴,现在这日子过的,我每天都乐呵呵的。你不用老想着我。我要是需要什么,会直接跟你要的。”
她现在啥事都不用操心,吃穿用度孩子们都为她考虑到了,儿子女儿日子过得都不错,两个孙女聪明伶俐,也不是吃亏的性子,有父母护着,长大了差不了,外孙子外孙女也都挺好的,她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妈,开了春你跟我们去镇上吗?”
“不去。你不是说等聪聪去上高中,你们就去县里吗?到时候我跟你们去县里。这两年,我还在老家待着,你姥爷年纪大了,我现在隔三差五的就回去看他,在家里方便点。咱们家这些亲戚邻居都还可以,有人陪我聊天说话,你不用担心我。”
许新安想了想,“也行。我这两年在县里寻摸个房子,要是价钱合适,我就直接买下来。到时候咱们都去那儿住。我和念英到县里去做买卖。镇上这个百货店,之前我就租到了96年。我想着,跟他们谈一谈,要是人家愿意卖,这个地方我也买下来,要是不愿意卖,我寻摸个别的地方买。这个店还接着开。”
“96年聪聪不就上高中了?你都去县里了,还在镇上开店啊?”
“这个店还能赚钱。到时候我去了县里,让我姐她们来给我看店,我给她们开工资,一年到头的,比在家里种地强。现在种地也能雇人种,真到了农忙的时候,花点钱找人帮忙就行。”
他运气挺好,去年刚分完地,他们一家四口都还有地。虽然他现在户口不在村里了,但是从现在到下次分地之前,这地是不会收回去的,他还能白种三年。
李云锦笑道:“那你跟她们商量,我不管你们姐弟的事。你只要记住,你们是亲姐弟,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这就行了。这事你还得和念英商量,她才是跟你过一辈子的人。”
“我知道,妈。你儿子已经不是以前的愣头青了。”
李云锦笑着抬手拍了拍许新安的脑袋,就好像回到了旧时光,那时候她还年轻,儿子还没长大。
时间呐,过得太快了!
一眨眼,儿子成家立业,孙女都上初中了。
她看着许新安,双眼不再明亮,却溢满笑意和慈爱,“你丈母娘年纪也大了,一个人住,念英要是得闲,就让她经常回去看看。我这老亲家,人不坏,就是脑子里有点老思想。
你呀,别跟老人家较劲。咱们或许觉得,她对待念英也不算好,但念英自己不这么想,那么多年,她们母女相依为命的情分,咱们不知道内情,别用咱们的想法去评判。
念英重感情,这是好事。我看她心里也是有成算的。孝敬母亲、关心姐姐,也都没过火。你看看咱们周边这些和念英差不多大的媳妇们,其实没人比念英做的更好了。”
许新安笑道:“我知道,妈,我心里都明白。”
李云锦便也不再说什么。孩子大了,有自己的主意了,还愿意坐在这儿听她唠叨,那就是顶顶好的孩子。
过完正月初五,许新安和邓念英就回了镇上。
许聪聪和许明明还在家里陪着奶奶,一直到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