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下设五郡,自北向南依次为琅琊、东海、彭城、下邳、广陵。
琅琊郡北与青州接壤,西和兖州泰山郡相邻,此地地形崎岖,山峦起伏,为草匪滋生提供了天然的庇护所。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以臧霸为首的泰山贼盘踞在琅琊一带。
他们表面上尊陶谦为主,对其称臣,实则拥兵自重,在这一区域内自行其是,俨然成为独立的割据势力。
然而,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杨坚“意外”地进入了陶谦的营帐。
他凭借着过人的谋略与手腕,在徐州之地逐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最终成功取代曹豹,成为丹阳派的领袖,手握天下闻名的精锐之师——丹阳兵。
但杨坚的野心不止于此。
他以清除琅琊隐患为借口,三番五次向陶谦索要兵卒,势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壮大,不知不觉间,已然取代了原来的琅琊贼匪,成为陶谦最为忧心的心头大患。
为了制衡杨坚,陶谦联合徐州世家,推出了岳飞。
岳飞在徐州本地招募士兵,投身于剿灭泰山贼的战事之中。
名义上是剿匪行动,可实际上,陶谦却不断暗中指示岳飞,让他争夺杨坚的兵权,或是设法消耗杨坚的实力。
不仅如此,陶谦自己也削减了对杨坚军队的物资供给,使得原本可以迅速推进的战事陷入了僵局,一拖再拖。
可话又说回来,毕竟面对着岳飞和杨坚两位强将,臧霸等人怎么也难以招架。
无奈之下,他们在起义爆发之前,便投靠了洪秀全,趁着杨坚与陶谦内斗的间隙,向洪秀全讨要钱粮和兵卒。
洪秀全派遣历史上赤眉军的领袖樊崇接管泰山贼,与岳飞、杨坚二人对抗。
但樊崇面对这两位劲敌,明显力不从心,多次交锋皆以失败告终,最终因伤势过重而返回东莱。
就在臧霸等人即将支撑不住之时,第二次黄巾起义爆发!
杨秀清亲自率领十万大军,对外号称五十万之众,麾下有王保保和庞涓两位得力助手,浩浩荡荡地进入琅琊郡,兵锋直指东海郡。
此时,在东海郡的军帐之中,杨坚端坐在首位,文武官员分立两旁。
“如今看来,杨秀清意图先夺取东海郡,以便与兖州的黄巾军会合。我军已然成为众矢之的,诸位可有破敌之策?” 杨坚目光扫视众人,缓缓开口问道。
此时,杨坚麾下得力的谋士与将领仅有姚广孝、张须陀和杨素三人。
杨素率先站了出来,拱手说道:“主公,杨秀清大举进攻,实则是一件喜事!蛾贼军武器匮乏,士兵训练程度低下,岂是我军的对手?杨秀清此举,分明是来给我们送人口的。”
“我们应当立即写信给岳飞,邀请他与我军共同出击,合击杨秀清,必能一战而胜!”
张须陀也不甘示弱,挥舞着硕大的拳头,眼中闪烁着熊熊战意:“主公,须陀愿请命担任先锋!”
这时,一位身着黑衣的僧人缓缓走出,正是姚广孝。
姚广孝恭敬地拱手说道:“将军麾下有三万兵马,而杨秀清仅有十万。何须低声下气地去求助岳飞?昔日公孙瓒率领步骑两万,便能大破三十万青州黄巾。您以三万对十万,必然一路高奏凯歌,大获全胜。”
杨素闻言,眉头紧皱,提出反对意见:“青州黄巾虽号称三十万之众,但其中青壮之人寥寥无几,而且各个渠帅之间勾心斗角,一盘散沙。”
“可杨秀清的部下大多为青壮,从他们的军阵之中,不难看出王保保和庞涓二人本领不凡。此二者怎能相提并论?”
姚广孝却据理力争:“即便如此,黄巾军也不过是拿起武器的普通百姓,一旦遇到稍具实力的军队,便会一溃千里。主公自己能够独揽的功劳,为何要分给岳飞?您难道不清楚岳飞的本领吗?”
“主公原本设下计谋,想要暗中毒杀陶谦,夺取徐州。若不是岳飞半路杀出,主公担心岳飞反抗,徐州早已归属主公。”
“如今岳飞手底下的兵马已然足够让人忌惮,若再分功劳给他,岂不是在帮助陶谦,阻碍主公的大业?”
姚广孝这一番话,让杨素一时语塞。
毕竟,这个毒杀陶谦的计划,正是杨素这个奸雄向杨坚提出的。
历史上,杨素文韬武略兼备,在隋朝建立前后屡立赫赫战功。
然而,他在营建仁寿宫时滥用民力、大肆聚敛财富,对待士卒极为严苛,甚至协助杨广阴谋夺嫡。
这些行为,让他成为后人眼中 “欺主罔上,贼害良民” 的佞臣、奸雄。
在文学方面,杨素擅长诗词,且颇具造诣,其诗作风格劲健质朴,对矫正六朝时期轻靡浮艳的文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感觉杨素可以视作强化版曹操...方便读者认识杨素,有异议轻点喷)
起初,在杨坚和杨素的精心策划与暗中操纵下,毒杀陶谦的计划进行得十分顺利,奸细已然潜入陶谦府中。
然而,就在计划即将成功之际,岳飞横空出世。
岳飞进入徐州后,迅速崭露头角,大放异彩,而且对陶谦忠心耿耿,杨坚的招揽丝毫未能打动他。
见识到岳家军的强大战力后,杨坚心生忌惮,暂时搁置了毒杀陶谦的计划。
毕竟,毒杀主公、取而代之这种事风险极大,严重违背君臣之道,一旦败露,必将遭到天下人的唾弃。
兼之陶谦在徐州任职期间,徐州相对太平,百姓生活富足,粮仓充盈,深受百姓的爱戴与拥护。
可想而知,若毒杀之事败露,杨坚短期内必将成为徐州上下乃至天下口诛笔伐的对象。
而岳飞军纪严明,同样深受百姓的爱戴,在这种情况下硬碰硬,胜负实难预料。
杨坚选择等待时机,他打算挑拨岳飞与陶谦之间的关系,或是寻找机会暗中除掉岳家军,然后再对陶谦下手。
但由于黄巾起义的爆发,此事再度被搁置。
如今,姚广孝旧事重提,专门拿岳飞说事,杨坚不禁陷入了沉思:“岳飞的确是我军的心腹大患,压制他才是上策。不如先派一支队伍与黄巾军交战几场,试探一下杨秀清军队的真实水平,再做下一步打算。”
姚广孝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轻笑,为自己的计谋即将得逞而暗自欣喜:“主公英明。但黄巾军毕竟人多势众,主公还需派遣一员大将前去领兵才是。”
杨素与姚广孝持反对意见,自然不希望自己被派出去对付蛾贼,如此一来,杨坚麾下便只剩下张须陀可以担当此任。
张须陀是隋末名将,武艺高强,勇猛非凡,可惜后来败于李密和翟让之手。
李密曾评价他:“须陀勇而无谋,兵又骤胜,既骄且狠,可一战而擒之。”
杨素深知张须陀的短板,于是建议道:“张将军一人恐怕难以全面洞察沙场局势,不如派姚广孝作为谋士,随军出谋划策。若他们二人能够取胜,我军便可独自应对黄巾军。”
杨坚略作思忖后,点头同意了这个提议。
听完杨素的话,姚广孝心中暗自得意,脸上却不动声色,心想:你这可真是正中我下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