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祎把鸡啄米的小闹钟从怀里掏了出来,看了看时间,“陛下,现在已经过卯时了,刚才董侍郎说的是开源,现在臣想说节流。”
其实刘禅是有个小金表的,不过是又想博眼球,有这种神器给自己信任的老臣透透底,省的老臣为难,刘禅还没傻到在大朝会炫耀一下,要让那曹叡知道,急眼了不得举国来抢啊。
一天就没16两金(实际是20两),家里有金山也不能这么送啊,而且还是送给阿斗,曹叡皇后都没这个待遇。
刘禅有点感兴趣,“费爱卿打算怎么节流呢?”
“削减一下大臣的俸禄,这也能省些钱,军队和将领开销是万不能缩减的,所以到时臣和大家伙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自愿……”
刘禅感动坏了,然后从指环里拿出了个地宝袋,“你们都是大汉忠臣啊,不过我要告诉你们个好消息,开罐子的钱就不劳大家伙费心了,更不用加税和减俸禄,看,这个……”
“老臣愚钝,陛下这是什么?”
“陛下,这不是个麻布口袋吗?除了上面有没见过的花纹。”
“董爱卿,我记得你开罐也有十天了吧,等会你去开个十连抽,不一定还能出个像花生一样种子呢。”刘禅记得眼前这三个人都去过开罐子。
“陛下,应该到十天了,不过老臣……老臣……”董侍郎有点支支吾吾,总不能和刘禅说我没钱吧。
“放心,不用你拿钱去,这个我请了,看!”刘禅给这几个老臣看了看自己的胖手,然后伸手往地宝袋里一掏。
一个巴掌大的小金饼闪闪发光。
“陛下,这十六两金饼是哪里来的,刚才陛下展示那个布袋子明显是空的啊?”
蒋琬离刘禅很近,现在是君臣私下奏对,实际就是大家围坐在一起开了个圆桌会议。
“这个是我在贤弟那开罐子获得的仙宝,叫地宝袋,每天卯时我都能在里面取出个金饼,很厉害吧!”
刘禅扬了扬手中的地宝袋,这个可真的算仙宝了,刘禅面前这三个人,将军尚书侍郎俸禄加一起,都抵不过刘禅五天那么小手一掏。
“陛下,那仙长说过这个黄金是从哪里来的吗?”董允也很高兴,也很紧张,想了一下不能是从益州哪个世家手里拿来的吧,哪个世家也架不住这么掏啊。
董允祖上是江州人,所以董允的父亲董和就从荆州跑到了益州,给刘璋打工,再然后就是给先主刘备打工了,这么算的话自己也是半个益州的世家了。不过啥世家都供不起这样的宝物啊。
刘禅压低了声音,“我就告诉你们三个,因为你们都是父皇和相父看重的人,这钱是曹魏国库的。”
董允松了一口气,“这金饼来自曹魏的国库?那就没事了,最好陛下一息拿一个,拿几天曹魏自己就乱套了。”
“是啊陛下,那这个袋子可不可以多开出几个呢,要是有更多曹魏自己就乱了。”费祎也很高兴,大汉加一分曹魏减一分,这算法可不是一加一的问题。
“你当这个是芦菔(现代的大萝卜)呢,哪有那么多,听贤弟说过这个就是罐子里面的仙宝了,就一个,而且是绑定的,只有我能掏出来。”
“陛下这是龙运在身,所以能开到这种仙宝,假以时日,不一定还有更多仙宝呢,大汉复兴在即。”
蒋琬也很难得夸了夸刘禅,正常蒋琬是不怎么爱奉承的,忙下面事情都忙不过来呢哪有闲心整天上刘禅跟前拍马屁,蒋琬除了上朝就是去将军府批公文,然后就是回家,真正三点一线的老黄牛。
“还有另外一件事,那就是这个指环了。”刘禅拿出了俩个地支戒。
“陛下,这个是做什么用的?”董允估计这也是一种仙宝了,要不然刘禅也不会那两个指环这么重视。
“先说好,这个指环是给你们用的,到时如果告老还乡需要给下一个接任者的啊,这两枚一个给蒋将军,一枚给董侍郎,费爱卿你和蒋将军每天是在一起的,有事让蒋将军告诉我一下就好,因为这个我也没几个。”
刘禅把寅戒和申戒(没查到董允出生日期)递给了蒋琬和董允,“这也是仙界的宝物,很有用的,到时你们可以按这个找我。”
“陛下,这个指环怎么用的?”
就算博览群书学富五车的蒋琬,也是不知道戒指的用法的。
“这个宝物叫地支戒,你们可以和我说话,看到那个字没,那就是按钮,按下说呼叫陛下就行了,接听也是按一下按钮,董侍郎你戴好指环,去大殿外面试试,我给你们做个示范……”
董允听到刘禅吩咐后走了出去。
刘禅按了一下按钮,“呼叫……额……零零九号,嘟——”
地支戒刚绑定,具体人名之类的设置还得李南弄一下,现在董允这个申戒编号就是009。
“喂,董爱卿,听得到吗?”
指环这个东西已经超过了董允的认知,听到指环里传出了陛下来电的提示音差点吓晕过去。
后来终于想起来按按钮,“听得到听得到,陛下你怎么在这指环里,臣救你出来,你等着等着啊……”
董侍郎慌慌张张的跑了回来,看到刘禅正举着手喊话,“怎么样,这个很有用吧,到时你们有事找我就按按钮就好了。”
“陛下,意思这个是能千里传音?要是当年有这个神器,关将军就不会丢了荆州,先帝也不会被火烧连营,马谡也不能丢了街亭了。”费祎也很高兴,有这个确实方便了许多,虽然自己没有,不过自己和大将军蒋琬是在一块办公事的,那也无所谓了。
“这个仙器不止可以联络,还有其他的用处呢。”
“这仙器还有别的用处?千里传音这一项是仙法了啊。”蒋琬对这个指环真的要刮目相看了。
“第二个功能那就是这个,看我的手,什么都没有吧。”刘禅把手左右翻了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