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还是没能趁此机会取他性命!”
齐文竹有些可惜,这般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错过了便不会有第二次了,只是重伤·那便还有生还回来的机会。
“殿下放心,大皇子重伤了右腿,哪怕侥幸活下了命来,那条腿怕是也很难保住了。”
“陛下可不会立一个身体有疾的皇子为储君。”玉珞低声说道。
齐文竹的脸色这才缓和了几分。
“首尾可都清除干净了?”
玉珞点了点头:“咱们只是传了个信而已,做成此事的乃是先帝余党,无论如何也攀扯不到咱们身上来的。”
“那便好。”
齐文竹悬了好些时日的心,在此刻终于落了下来。
虽然未取那人性命,但要是落下残疾,成了个废物,这储君之位便与他无缘了。
“与陆大人的信一起捎回来的还有一物。”玉珞从怀中掏出了一个小瓷瓶递给她。
“这是靖国的那位陛下给的,说是还殿下替她料理了李士诚父女二人之情。”
玉珞把信中所说的有关于这毒药的具体情况全说了一遍。
齐文竹接过,看着这小小瓷瓶神色意味不明。
不到迫不得已之际她自然不会使用这样的东西,但是留在手上也算是一条后路。
............
南朝大皇子回都城路上遭遇刺杀,伤到右腿,虽好生医治了,但还是落下了病根,成了个跛脚。
南朝皇帝大怒,下令彻查此事。
原以为是靖国从中作梗,但是当时已经出了靖国境内,就是想把此事栽赃到对方身上也没有由头。
彻查下去却查到了先帝余党的身上。
其中牵扯颇多,想要料理都不好下手,一时之间南朝风声鹤唳,连带着后面的封后大典都只是草草了事。
李昭收到南朝探子来信观看时,刚看完今年秋收的收成数据,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特别是她的那些农作物如今都已经大范围的推广开来,没有什么天灾的情况下,收成很是不错。
看完南朝的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后,顿时心情更好了。
连带着秦老头儿又在那叽叽喳喳的劝她修建宫殿一事,她都没有那么烦了。
秦胜看她今日的脸色不像以往那般不耐烦,顿时来劲了。
“您看现在战事已停,确实是该修建皇宫了,不然您每日就屈居于那么一个小宅子里,哪像一国帝王啊,还有衙门,这以前就是个县衙,如今各部门完善,实在是有些不够用了,大家都是挤在一处办公,成何体统?”
李昭把信件收好,一心二用:“扩建衙门可以,皇宫暂时还是算了吧。”
见老头儿又要说,李昭继续说道:“难不成就因为我不住在皇宫里,我就算不得一个帝王了?”
“那自然不是!”秦胜立马反驳。
“陛下节俭,体恤百姓,是以才如此委屈自己。”
“我没觉得多委屈,我现在住的屋子挺不错的,不管什么好东西也都是先紧着我来,出入都有人伺候,可算不上委屈。”李昭笑了笑。
“我知道您是为我好,可国库实在是空虚,百废待兴,要用钱的地方实在是多的很,修建皇宫大兴土木,此事还是排在后面去吧,不急。”
之前还更穷,要不是抢了孟开河的老底,她现在怕是要为银钱发愁了。
“从嘉陵江过来的河道要扩宽,怕是要明年完工去了,接下来几处的码头也要修缮,这都是放在眼前需要处理的大事,先紧着这些来吧。”
秦胜叹了口气:“您心里既然已经打定了主意,那老臣也不再多劝了。”
“我国与南朝签下那三年之约,可保三年太平,不过咱们到底根基浅,只怕三年之后......”
“所以有一事我原本也是打算与您还有金老说的。”李昭笑着说道。
“哦?老臣洗耳恭听。”秦胜拱了拱手。
“嘉陵江连通南北,其余几个国家咱们都可走水路抵达,这几年战事不停,皆是损伤惨重,若无意外,应该能有几年太平的日子过了。”
打仗是为了拓宽版图,有利可图才会打,可如今几方实力相仿,打来打去,除了劳民伤财外,根本没有什么利益可言。
养精蓄锐慢慢壮大后,再一击得胜才是最好的,所以接下来几年应该都不会再大动干戈。
靖国在几方之中势弱,可因为地理位置在南朝后面,其余三方想要攻打绕不开南朝,所以另外三方也不会与她为难。
南朝那边如今也签下了休战协议,如今天下大致上看着是太平了。
“闭门造车不是明智之举,我让人扩宽河道,修建码头并不只是为了让咱们本国百姓方便,更是想以水路打通去往其他几个国家的贸易之路。”
每个国家都有他们的优势与盛产之物,也会是她们这边所欠缺的,停战之后商路必须打通,这样才能让她借此收拢想要的东西,更快的站稳脚跟。
“可之前几年的混乱,嘉陵江一带的水匪众多,咱们境内的陛下都吩咐去尽力铲除了,但却管不了别国之境,水路不安全啊。”秦胜皱起了眉头。
都忙着打仗瓜分地盘,这水匪山匪另外几国怕是都没有时间多管。
“富贵险中求,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会欠缺为了富贵铤而走险之人。”
“水路危险,但同样也潜藏着巨大的利益,总是会有人愿意去的。”李昭看向他说道。
“现在不过战事刚歇,自然都没有管到那些小事上面去,但我想要借水路敛财,其余几方自然也会有这样的人。”
“只要有有心人,这路便能走得通。”
“此事至关重要,待到码头修缮完毕后,便可下通告,我国对商户并不苛责,也没有分什么三六九等,不过是税要更重一些而已。”
“只要看到有机可乘,那些早就按捺不住的商户定会闻风而动。”
“商人逐利,陛下对商户实在过于优待了。”秦胜摇头说道。
他还是带有以前的老思想,觉得商户乃是下九流的行业,商人重利轻义,并且抑商才能更利于皇权统治。
若是李昭想要做一个封建时代的皇帝,那么按照前人的教训按部就班的搬过来就行了,但那并不是她想要的。
经济好了,国力才会越来越强盛,商人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还是很重要的。
李昭从自己的公文之中抽出了一张她多日以前便拟好的草稿:“羊毛出在羊身上,没有了地位的压制,别的自然要补上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