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垣城下,孙明远与贺长风并肩站于阵前,目光如炬地凝视着襄垣城。
此前,他们在屯留城接获周云的军令,一营留下镇守,三营与警卫营则奉命前出,攻打襄垣城,且明确指示两营需协同配合,遇有不决之事,以孙明远的意见为准。
贺长风敏锐地从字里行间嗅出了旅帅对自己的不满,当下哪还敢有与孙明远一较高下的心思,满心只想着如何弥补过失。
“孙营长,依你之见,这襄垣城该如何攻打?”贺长风率先发问。
孙明远略作沉思,缓缓开口道:“据夜不收与暗影的探报,襄垣城内兵丁与乡绅武装团练总计有一千五百余人。
我以为,可先尝试劝降,若劝降无果,再设法用计诱使守军出城,于野战中歼敌,此乃上策。”
“孙营长此计甚妙,只是不知如何诱使对方出城?”贺长风面露疑惑。
孙明远嘴角上扬,自信一笑:“先劝降吧,且看对方如何应对,再做定夺。”
须臾,夏军阵中一名兵士手持铁皮喇叭,高声呼喊:“襄垣县知县及守城将士们听着,吾等乃是大顺朝廷的军队,现奉命前来接管襄垣城。
尔等速速打开城门,迎我等进城,否则,定将尔等杀得鸡犬不留……”
那兵士一遍又一遍地呼喊着,贺长风不禁问道:“孙营长,为何称我们是大顺军?”
孙明远笑道:“兵不厌诈,或许他们会因此而降。”
城墙上,襄垣知县与守城将领听闻劝降之言,那将领嗤笑道:“还大顺军呢!李自成都不知逃往何处,他们竟还有胆量来襄垣城打秋风,呸,真不要脸。”
襄垣知县亦笑着说:“他们还以为仍是前几个月的大顺朝,妄图进城,简直是痴心妄想。”
周围众人听闻两位大人的话语,皆满脸轻视,冷眼瞧着城下劝降之人。
眼见劝降无果,城门依旧紧闭,孙明远当即令警卫营兵士扛起云梯,准备强攻。同时,命贺长风的三营列好火枪射击阵形。
警卫营兵士如猛虎般冲向城墙,靠上云梯便奋勇攀爬。
然而,城头上滚木擂石如雨点般落下,砸得进攻兵士惨叫不迭,纷纷狼狈躲避,城墙下瞬间乱作一团。
孙明远见状,无奈下令收兵回营。
城头守军望着如潮水般败退的“大顺军”,发出阵阵哄笑。
此时,城下的铁皮喇叭再度响起:“你们这群反贼,竟敢违抗我大顺天军,必将让你们死无葬身之地,让襄垣城内军民知晓反抗我大顺军的下场……”
那喊声接连不断,襄垣知县不堪其扰,对守城将领说道:“速速想办法剿灭这伙狂妄之徒。”
守城将领略作犹豫后道:“此易事耳。待他们下次攻城,我等坚决抵抗,攻城无果后,肯定如先前退回,趁其撤退时,我等尾随杀出,一举将这伙农夫组成的军队剿灭。”
襄垣知县听后摸着自己的胡须笑道:“此计甚妙,定要剿灭这股不知天高地厚的所谓大顺军。”
那帮“大顺军”在喊话完毕后,果真又发起冲锋,扛着云梯,挥舞着利刃,不顾一切地冲向城下,架起云梯便向上攀爬。
城头上守军亦是全力反击,守城器械齐发,砸得进攻者人仰马翻。
未几,城外军营传来鸣金之声,敌军缓缓退去。
就在此时,城门突然大开,城内涌出大批兵丁,持械追杀败退的攻城部队。
前方败退的兵士见状,拼命向自家营地奔逃,后方追兵则紧追不舍。
眼看到达营地时,败退的兵士却突然向两边散开。
追兵一愣神间,营地内一排排兵士霍然站起,手中火枪高举。
刹那间,枪声如爆豆般响起,跑在前面的守军如割麦般倒下一片,紧接着又是一阵密集的枪声,又一批人倒地。
枪声不绝于耳,战场上空硝烟弥漫,一阵风吹过,血腥的场景展露无遗,尸横遍野。
随着前方枪声乍响,前方兵丁不断倒下,后方追兵见势不妙,急忙转身向城内逃窜。
可城门处,在枪声响起的瞬间,已被夏军的夜不收连占据。
此时,欲退回城内的守军被夜不收兵士拦住去路,身后又传来号鼓之声。
伴随着整齐的脚步声,每停顿一次,便是三排火枪依次开火之时,打得守军抱头鼠窜,许多人趴在地上不敢动弹,口中高呼投降。
那些佯装败退的警卫营兵士,早已绕路返回城门,从夜不收连面前穿过,迅速冲入城中。
一时间,城内惨叫声、惊呼声交织,“城破了,快跑啊!”的呼喊声此起彼伏。
困在城外的守军在夏军火枪营的步步紧逼下,前有阻拦,后有追兵,纷纷扔掉兵刃,跪地投降。
城内剩余守军在夏军进城之际便已四散奔逃,城墙上观战不及逃跑的襄垣知县被生擒,守将则被当场斩杀。
孙明远踏入城中时,战斗已然平息,他赶忙组织人手清理尸首,整饬城内秩序。
此刻,满脸笑容的贺长风兴冲冲地赶来,找到孙明远。
“孙营长,此仗打得真是酣畅淋漓!”
“贺营长觉得痛快便好,此次你们三营当居首功,我定会向旅帅请功。”
贺长风闻言,略带羞涩地挠挠头:“这,这警卫营亦是功不可没啊!”
“此次首功非三营莫属,打屯留时,我等占了你们一、三营的便宜,忝居首功,已心中有愧,此次怎可再贪功?”
“如此,那我三营便却之不恭了。”贺长风等人急需此头功,便顺势应承下来。
孙明远打扫完战场,接管襄垣后,立即向长子县的周云报捷。
捷报传至长子县时,周云已率大军奔赴潞安府治所长治县。
此刻坐镇长子县的是守备团副团长陈云霄,以及新上任的长子知县与长子守备营营长。
收到孙明远与贺长风攻陷襄垣城的捷报后,陈云霄即刻派遣快马转呈旅帅周云,并抄送一份给前往潞城的徐同道。
待周云收到这份捷报时,大军距潞安府城已不足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