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2 章 弃权
杨鼎勋话音刚落,军需左署令杨亮,军政右署令赵顺义皆是起身,双手击掌大声道:“我附议杨将军之言”
“我附议”
军令署代表纪山也站起附议杨鼎勋之言。
吴初,左梦庚,李岩,杨彪皆站起击掌附议,随后李过,刘芳亮也缓缓站起表示附议。
仅剩田见秀还坐着发呆,掌声停歇后,众人都望向田见秀时,只见他脸色平静的有些诡异。
他见众人坐定后,遂起身平静说道:“综合各位的意见,我总结了一下,一是行文确定马进忠为东柱军都督,尔后送给夏王用印后正式任命。
二是这些叛将的处理,无需押赴汝阳,在南京就地处斩。
三是善后对六柱军进行再次整编,但凡有异心不服王诏者一律整编裁撤,你们看这样有问题吗?”
说到这,见众人都没说话,田见秀猛的站起身,看向众人道:“既然大家都没意见,就按大家的意思来吧!我个人弃权。”
说完他转身自顾自的迈步出了军机院,头也不回上了马车径直回了自己府邸。
军机院内其他人都目瞪口呆的看着田见秀离开的门口久久没人出声。
弃权!军机院主持自己个人弃权了,谈的又是原大顺军系的刘体纯叛乱之事。
他田见秀这是对夏王处理东柱军的事情不满啊!
想来也正常,各种事情都已出了,他们还不知道,这能满意才怪,剩下的也就是善后的事情了。
李岩心下感叹道:“这田见秀是条汉子啊!”
军机院内的人员散了之后,刘芳亮与李过出了军机院后,决议一起去田府上求见。
在两人进去后,听说参赞院参赞兼礼部尚书顾君恩也在。
两人对视一眼后,一齐走向田见秀与顾君恩正待着的偏厅书房内。
两人与田见秀和顾君恩分别见过礼后,也不客气的各自找了个位置坐下,有下人奉上茶水后退了下去,出去时把这书房门也给带上了。
坐了一阵之后刘芳亮开口问道:“老田,今日你在军机院内为何没有表态啊?
这军机院内众人都同意了,你这属于弃权了。
此事要让夏王知道了,我等这被猜忌的情况将更严重了。”
田见秀没说话只是安静的坐着喝茶。
见田见秀不答话,顾君恩担心气氛尴尬,说道:“我想田将军怕是本身就不想表态吧?”
一旁的李过问道:“顾参赞,此话怎讲?”
顾君恩抬头看了两人一眼说道:“军机院内的事情我也大致了解了下,所有人都在想着善后和怎么预防着以后再发生类似的事。
当时两位将军也是这样想的并这样表态的,恰恰这就是田将军不能轻易表态的原因。”
刘芳亮与李过两人听着这话,一时摸不着头脑。
“唉!”顾君恩长叹一口气后说道:“你们知道为何夏王要不停的分权,将军机参赞院拆分成两院,又加入都察院和向云社,另外将六柱军中每柱安排三位副将吗?”
两人闻言都是沉默不语,他们也能大概猜到一些原因。
顾君恩喝了口茶后,自问自答的小声道:“制衡。”
两人闻言齐声轻呼:“制衡?”
“对,就是这两个字,朝堂也好,军中也罢,只有相互间制衡,达到一个平衡点,朝政与军政才能平稳运行,作为夏王才能掌控住整个夏国。”顾君恩解释道。
“那顾参赞前番说的田将军不能表态与这制衡又有什么关系呢?”李过满脸疑惑的问道。
此时一直闷着没做声的田见秀接话问道:“顾参赞所言甚是,就你们所知,这朝中与军中有几方势力?”
刘芳亮毫不犹豫的说道:“那不就是我们,还有原左军和李岩这三方势力吗?”
李过补充道:“还有陈金斗和侯恂这两方势力呢!”
顾君恩笑笑说道:“从明面上来看,确实是这几方势力,其实大家都忘了还有一方,那就是夏王的嫡系。
侯恂现在的势力原本只限于民政,因为黄得功部的投靠,开始有了些基础,但势力并不强,可暂时不予考虑。
其他陈金斗和李岩的势力虽说已经融入了夏军体系中,形成了我们,原左军,老夏军三方势力,但老夏军中的其他方势力并没有随着融合而消失啊!这里就有个主导权的问题。”
顾君恩见两人专心听着,接着解释道:“夏王现在是想先行整合老夏军的的三方势力,或者还包括侯恂的第四方势力。
达成以夏王嫡系为主,其它两派势力为辅,这样就形成了老夏军一个声音说话,拿到老夏军的主导权。
朝中势力散乱纷杂,是非常不利的,同时前面也说过又必须要有两到三股势力相互制衡,这就是王道。
夏王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出手整合老夏军的各方散乱的势力,形成前面所说的我们,原左军,老夏军三方势力。”
此时田见秀接话道:“从夏王提拔重用王石虎,李真,杨亮,赵顺义等人你们还看不出来吗?这些人都是夏王的嫡系。
而在东柱军用马进忠替换下高一功,就是为了打压我们,提升原左军势力形成与三方势力的平衡。”
刘芳亮闻言有些疑惑的道:“但夏王拿掉孙明远他这个最嫡系的参赞兼兵部尚书职位的目的是什么呢?”
顾君恩轻叹一声回道:“这就是夏王抓取兵权,按他自己的想法整编各势力的非常重要的一步棋。”
见众人都有些不解,包括田见秀都投过来疑惑的目光,顾君恩轻声说道:“我也是等南京事变的消息传过来才想清楚夏王的用意的。
你们想想,将孙明远去掉参赞院的职事,是谁接替了这个非常重要的职位?
李真,夏王的岳父,权力还在夏王手中吧!
谁接替了李真的这个十分重要的右都御史之位?
张瑃,也是夏王的嫡系,都察院还在夏王手中吧!
而此时被拿掉了参赞院之位的孙明远就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军队的整编和管理中,因为军机院院使是夏王身兼,副使的分工在夏王手中。
孙明远也就成为了老夏军的代表人物,与军机院中主持事务的田将军为代表的我们形成了制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