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躁之感一经出现,就有种遏制不住的势头。
于清渊深吸了两口气,平复下内心,没有任由心猿大闹。
“夏禾,你这忙我帮不了,这是你们自己的事,老天师都不插手,我插手算什么?
你要是真放不下他,那就拿出在我这儿死皮赖脸的劲儿粘他身上,他都能为了你违抗师门,还能真对你狠得下心不成?
如果他真狠下心了,那你也算成就了他不是吗?怎么着不比现在这样纠缠不清又不得正果来的好?
言尽于此,你好自为之吧。”
于清渊说完,就驱赶教众离开。
“都散了,谁也不许靠近她,让她自己想清楚。”
就在于清渊要走时,夏禾再次开口。
“于清渊,其实我这次来,还帮人带了个口信。
两豪杰之一的丁嶋安,你应该知道吧?
他刚在锡林格勒被老天师揍了一顿,养好伤之后大概就会过来。”
听到这个消息,于清渊好不容易按捺住的烦躁感再次升腾而起。
“麻烦还真是一个接着一个。”
吐槽了一句,于清渊头也不回的离开,马仙洪也随着他走远。
教众们依照他的命令,全都离夏禾远远的。
其实即便没有于清渊的命令,教众们也不敢招惹夏禾,要不是马仙洪和于清渊在,他们肯定第一时间离的远远的。
马仙洪跟着于清渊走远后,忽然开口问道:
“你刚才说的天风姤和泽山咸是什么意思?听上去似乎是某种卦象。”
“嗯,是卦象,不过并不是我给他们占卜的结果,我也不会那个,只懂些书本上的知识,我刚才就是借着卦象骂他们两个而已。”
一听于清渊是借卦象骂人,马仙洪来了兴趣。
“展开说说。”
“天风姤,上乾下巽,乾为男,巽为女。
风伴天,长追天,看似相依,是则相离,脱天而不复,苦追不得亦不悔改。
说难听点就是舔狗。
女后之姤,代表男前女后,也就是女追男之相。
而‘姤’又可通‘垢’或‘诟’,意为污垢,和诟病。
夏禾嘛,懂得都懂,这两个词对应在她身上,我应该就不用多解释了。
污垢,可以理解为浊。
所谓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沉为地。
女方若一直被浊气缠身,只会离天越来越远。
反之,若女方去了污垢,反浊为清,便可与天长相厮守。
而诟病二字,自然就是为人诟病,叫人背后说闲话了。
人言如虎、人言可畏嘛。
既然带了个病字,那肯定是要祛除病因,才能还自身健康。
身若不康健,那肯定会被健康的人躲着走,毕竟谁也不想平白无故被陌生人传染上病。
去了病,那她就是健康的正常人。可以正常的生活。
再说说另一卦。
泽山咸,上兑下艮,兑为男,艮为女。
泽伴山而存,依山而不融,山为山,泽为泽,若艮卦变坤卦,则山川变大地,湖泽自然就成了大地的一部分。
说白了就是变鱼塘了。
山也好,大地也罢,都意味着女性方面不缺追求者,但也不完全得不到女方。
泽山咸卦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那个‘咸’字。
‘咸’若走心,就变成了个‘感’字。
感化、感恩、感动、感情,怎么着都行,只要用双手切实践行就可以。
如此,则成个‘撼’字。
以水撼山也好,撼地也罢,都是可以的。
有能力就是滔滔洪水泛滥,自可得吃。
没能力也可水磨功夫,一点一点渗透。
山下、地下,不都有暗河嘛,如果不追求名分,也可得吃。
若使得山中孕泉,奔流而下,亦非完全没有得到名分的机会。
就是吧,暗河水系复杂,泉眼到底是哪条河的,从表面可看不出来。”
马仙洪听完,顿时感觉自己对于术法圈子的固有观念被刷新了。
“没想到卦象之中还藏了这么多门门道道。”
“古人千万年积累下来的东西,怎么可能简单。
要是简单了,也不配称之为包罗万象了。
天地之下无新事,万千轮回之中,早就重演过无数次,没什么可新奇的。”
马仙洪觉得自己又长见识了,同时也更加坚定的,要将奇门遁甲加入修身炉的改良迭代之中。
单一句‘包罗万象’,就已经足够让他心动。
在他们走后,夏禾独自在地上跪坐许久,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直到日头西落,夏禾才终于从地上站起身,往村外走去。
没人知道她要去哪里。
只是她走的时候,步伐从未有过的坚定。
她的离开,没有掀起任何波澜,碧游村依旧。
“渊哥,夏禾走了。”
洛世锦看到手机上传来的消息,将夏禾离开的事情告诉给身旁的于清渊。
于清渊点点头,并没有在意这件事。
“世锦,你的无漏真身到哪一层了?”
洛世锦挠了挠头,不好意思的笑着回道:
“嘿嘿,还是第二重。”
为了方便他和教众们修炼,于清渊特地建造了重力室来供他们修炼,还贴心的配备了温泉。
结果这么久了,自己还是卡在二重迟迟没办法突破,这让洛世锦感到有些不好意思。
于清渊摆了摆手,示意他不要在意。
“你才正式踏入修行多久?就算无漏真身是专门为了你这种体质创造的,也不可能修炼的那么快。
慢慢来,一步一步稳扎稳打,性命才是根本,异术终究只是辅助手段,等你性命修为上去,再难的关卡也不是难事。”
“嗯,我知道。”洛世锦点点头,在于清渊面前盘膝而坐,言道:
“心、魂、意这些本性上面的东西,我基本上领悟的差不多了,余下也就是让时间去来考验了。
只是这具皮囊是真不好打扫啊,修炼了无漏真身我才发现,自己身体里居然藏着这么多‘脏’东西。”
“前段时间,我拜托苑爷帮忙,找全性的了解了一下你这功法的全部来历。
讲实话,你这无漏真身是真的不好修。
其容纳儒、释、道三家,但以释家来说,可以用一首诗中的含义来解释。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佛门有金身正果,你这功法,据说最后证的就是真身正果。
儒家重心、重念、重行,所谓知行合一,便是此理。
当然,论这方面,你比我懂,所以也不用我来教你些什么。
至于道家来理解,则侧重于‘无漏’二字,对于所谓的真身正果并不看重。
道家将修真,但要的不是什么果位,而是自在真我。
其实按我理解,你这肉身反而是比较容易的,毕竟所谓心境,要的就是一种感觉。
感觉虚无缥缈,最是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