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争外交念,主角破困局
欢呼声渐渐平息,李明站在朝堂之上的高台,俯瞰着下方的群臣。
那整齐排列的官员服饰色彩,在视觉上形成一幅庄重的画卷。
他眼角眉梢带着一丝笑意,眼神却如深潭般平静,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温暖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落在他身上,那金色的光晕如实质般触感,更添了几分威严。
他深知,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郑和,你说这帮老顽固,是不是读书读傻了?”李明微微侧头,低声问身边的郑和,语气轻松,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锋芒,温热的气息喷在郑和耳畔。
郑和微微苦笑,肩膀轻轻耸动,无奈道:“大人,夏大人他们也是为了大明江山社稷着想,只是……”
“只是脑子转不过弯来!”李明嘴角上扬,带着一丝揶揄,接过话头道,“咱们好不容易打开国门,跟世界接轨,这帮人倒好,还想闭关锁国,真是‘古墓派’作风!”
话音刚落,夏原吉便站了出来,他须发皆白,神情严肃,声音洪亮得在空旷的朝堂内回荡:“皇上,臣以为,我大明地大物博,无需与外邦交流。如今国内部分地区因战乱民生未稳,闭关锁国可使百姓免受外邦侵扰,集中精力休养生息,恢复国力,这短期来看对我大明益处颇多啊!”
夏原吉话音刚落,朝堂上便响起了一片附和声,如同潮水般涌来,那声音震得人耳膜生疼,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是啊,夏大人说得对!”
“我大明乃天朝上国,何须与蛮夷交往!”
“闭关锁国,才是正道!”
这些声音如同嗡嗡作响的蚊蝇,扰得李明心烦意乱,他感觉那嘈杂声像针一样刺着自己的太阳穴。
他微微眯起眼睛,目光如炬般扫过那些附和的官员,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这些人,鼠目寸光,只顾眼前利益,根本看不到未来的大势所趋。
他缓缓抬起手,宽大的衣袖随之飘动,示意众人安静,然后目光炯炯地看向夏原吉,缓缓开口道:“夏大人,你说的这些,我都懂……” 他故意停顿了一下,眼神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但是……”
李明没有直接驳斥,而是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神秘的笑容,仿佛胸有成竹。
他清了清嗓子,提高声音道:“既然夏大人觉得闭关锁国才是正道,那不如听听其他人的意见如何?”
他大手一挥,朗声道:“传各番邦使节觐见!”
话音刚落,便有太监尖着嗓子应了一声,那尖锐的声音在朝堂上空划过,随即一路小跑着去传旨,脚步声在长长的廊道里回响。
片刻之后,一群衣着各异的使节,在侍卫的引领下,鱼贯而入。
他们有高鼻梁深眼窝的波斯人,服饰色彩鲜艳夺目;有皮肤黝黑的印度人,身上散发着独特的香料气味;还有身材矮小的倭国人,穿着精致而又别具风格的和服,仿佛一个小型联合国,看得夏原吉等人目瞪口呆。
“这……这是做什么?”夏原吉瞪大了眼睛,一脸的难以置信,仿佛看到了外星人入侵地球。
他身边的官员们也一个个交头接耳,议论纷纷,那嘈杂的声音如同菜市场的大妈们在讨论今天的菜价。
李明笑眯眯地看着他们的表情,心中暗爽,这帮老顽固,就让你们开开眼界,看看什么叫国际化大都市!
待使节们一一见过皇帝,李明便示意他们发言。
“尊敬的大明皇帝陛下,自从与贵国开展贸易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着提高。”一个波斯使节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语,满脸感激地说道,他的眼神中闪烁着真诚的光芒。
“是啊,是啊!大明的瓷器、茶叶、丝绸,在我们那边可是抢手货,供不应求啊!”一个印度使节也连忙附和道,生怕自己说慢了,就抢不到发言的机会,激动得双手比划着。
“自从我们倭国开始学习大明的文化,国民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再也不用担心被当成野蛮人了!”一个倭国使节更是激动得语无伦次,仿佛中了五百万大奖,脸颊涨得通红。
听着使节们绘声绘色的描述,夏原吉等人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仿佛吃了苍蝇一般。
他们原本以为,与外邦交流是劳民伤财、有损国威的事情,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多的好处,简直啪啪打脸啊!
李明见状,心中暗笑,这还只是开胃小菜,重头戏还在后面呢!
他再次清了清嗓子,然后开始滔滔不绝地阐述起明朝开展外交后的经济增长数据、文化传播成果等,简直比背课文还要流利。
“自从我们开放海运,对外贸易额增长了百分之三百,这是从户部详细的贸易账本统计得出的;Gdp翻了两番,这是各地税赋收入综合核算的结果;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五个百分点,是通过对各郡县民生状况的实地调研得出的……”
“我们的文化也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让那些蛮夷之邦,也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李明说得口若悬河,唾沫横飞,仿佛一个传销头目在给下线洗脑。
而夏原吉等人,则像一群被老师训斥的小学生,低着头,一言不发,仿佛灵魂都被抽空了一般。
最终,李明总结陈词道:“所以,综上所述,开展外交,利国利民,乃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正确选择!”
说完,他便得意地看着夏原吉等人,等待着他们的反应。
然而,夏原吉等人却依旧低着头,一言不发,仿佛一群雕塑。
“夏大人,你还有什么话说?”李明笑眯眯地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戏谑。
夏原吉缓缓抬起头,看着李明,眼神复杂,欲言又止。
最终,他长叹一口气,摇了摇头,颓然道:“老臣……无话可说。”
李明闻言,哈哈大笑,笑声在朝堂之上回荡,震耳欲聋。
“好!既然夏大人无话可说,那就这么定了!”李明大手一挥,霸气地宣布道。
郑和嘴角上扬,眼睛里满是赞赏,轻轻走到李明身边,微微弯腰,小声说道:“李大人,你这口才真是越来越好了。”
李明神秘一笑,眼睛里闪烁着自信,压低声音,同时轻轻拍了拍郑和的肩膀道:“这才哪到哪,好戏还在后头呢……”皇帝对李明的外交成果和应对方式表示赞赏,支持继续开展外交活动,李明的外交理念在国内得到进一步认可。
朝堂之上,皇帝龙颜大悦,眉目间尽是欣慰与赞赏,仿佛春风拂面,温暖而充满希望。
他缓缓站起身,身上的龙袍随着动作沙沙作响,目光炯炯有神地扫过群臣,朗声道:“李爱卿,你今日之举,实乃明智之举!你所主张的外交政策,不仅顺应了时代潮流,更实实在在地惠及了百姓。朕深感欣慰,将继续全力支持你的外交活动!”
皇帝的一番话,如同春雷炸响,瞬间传遍整个朝堂。
群臣纷纷面露赞叹,有些人甚至低声议论起来,称赞李明的智慧与魄力。
朝堂上一片祥和,仿佛胜利的曙光已经降临。
李明站在朝堂之上,接受部分官员的祝贺,心中满是喜悦,但很快他又陷入沉思。
他知道自己在国内的外交阻力减小,明朝的外交之路更加顺畅。
然而,他也清楚,这朝堂之外还有诸多未知的挑战。
他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仿佛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他轻轻拍了拍郑和的肩膀,低声笑道:“郑和,看来咱们的外交之路越来越宽广了,这得感谢那些外邦使节的帮忙啊!”郑和也笑着点头,眼中满是敬佩。
然而,就在气氛渐入佳境之时,边境传来消息,帖木儿帝国似乎在边境有新的军事调动。
那报信士兵急促的脚步声和紧张的喘息声,打破了朝堂的祥和。
李明眉头紧皱,眼神骤然变得凝重,仿佛乌云遮蔽了晴朗的天空。
他迅速转身,目光如炬地看向郑和,沉声道:“郑和,边境情况不容乐观,帖木儿帝国的军事调动可能会对我们的外交产生不利影响,我们必须立即商议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