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切莫胡说!”
宝钗隔着车窗急了。
这里可不是金陵!
要是惹怒了眼前的这些举人,怕是谁也救不了薛蟠。
特别是现在马上就要开考的当口,就算神京里的实权勋贵都不会招惹这些举人。
另一辆车上,薛姨妈也急的了不得:“孽障啊,来看什么贾芸,一会到了荣国府多少姓贾的看不到!这里是能得罪举人的地方么?真真是要把我给气死!”
“奶奶息怒……”
车中的同喜,同贵等人,也是一脸懵。
她们也没想到,刚到神京,眼前就是这种热闹场面。
不愧是天子脚下,当今第一大城。
真是开眼了。
同时她们也是射雕和神雕的爱好者,也是能理解为什么贾芸受到这么狂热的追捧。
事实上她们几个丫鬟,还有香菱在内,要不是身份和性别拘束,此时怕也跑出去追星了。
这个时代的名士堪比后世的影视大明星,地位还要更高些。
毕竟流星明星有脸就行。
眼前的贾芸不光有张帅脸,还有一肚皮的学问,令人敬畏。
车厢内,宝钗也是细细打量着不远处的贾芸。
高大,健硕,气质是文武兼备,既有文人的儒雅气,又有武夫的孔武气。
还有商人东主的精明气。
“这是个很复杂的人……”
宝钗是意志坚定,内心颇有责任感的女子。
年龄不大,但因为兄长不着调等诸多原因,加上天性,她已经很是成熟。
最少,在初入荣国府的时候,宝钗就展现出了远超宝玉和黛玉的成熟稳重。
短时间内就赢得了不少人的认可。
哪怕是小心思特别多的袭人,也是认可宝钗,希望宝钗为主母。
但此时此刻,宝钗都是忍不住有些心动意乱。
不远处的贾芸,咧嘴而笑,拱手迎客。
相貌,气度,身份,成就……真的无一不是女孩子心中最好的佳婿人选。
虽说出身只是贾家疏宗,但已经得到世职,俨然可以自开一宗。
年龄也就比宝钗大一岁多,比薛蟠也大不了多少,成就却是甩薛蟠一万条街。
两者根本不具有可比性。
差距太大了。
这当然就是梦中情郎级别的好人选。
可惜……
宝钗放下掀开的一角窗帘,脸上毫无表情,内心却是有些黯然。
自己肩膀上要担负的是家族的未来命运。
贾芸虽好,距离拯救和重振薛家还是差距颇大。
甚至在薛姨妈心里,估计还是远远不如宝玉。
……
薛蟠已经挤到人前。
身边是一个中年男子。
奇怪的是,人虽多,这个中年男子身旁却相当空旷。
一旦有人要接近凑过来,就会被人有意无意推开。
包括薛蟠在内。
好在贾芸已经向众人招手,显然是有话要说。
场中的气氛到了最高潮。
众多赞颂声中,贾芸笑着应和。
并不会摆架子。
他的地位已经很稳固。
勋卫,指挥使,世职。
但并不实授,所以和他自己的书局买卖并不冲突。
所以贾芸现在的身份就是一个书局东主。
加上一个大文豪的身份。
如果贾芸在学术上再有突破,再细化一些。
可能就是一个未来的学派派主身份。
学问大宗师!
这个身份,是先哲,除先圣外,读书人能达到的最高成就。
贾芸有这个可能。
光这一点,就足够叫眼前的读书人敬服无比,甚至为之疯狂了。
上一个成就这种伟业的还是前明的王阳明!
中年男子,就是隆正帝。
白龙鱼服是他的爱好。
也是万几之暇的一种放松和娱乐。
贾记这里的动静,瞒不过他。
一听说贾芸搞车行,镖行,隆正帝也是起了好奇心。
另外便是,京城里搞这么大规模的产业,中车府和绣衣卫都会上报。
要由皇帝决断,看看如何处理此事。
此时看着贾芸笑容可掬的模样,隆正帝摇头之余,也是觉得自己的决断是对的。
这小子,就不是正经当官的料!
隆正帝早前就是觉得,贾芸放在外头,独立行事,未来会有更精彩的文章写出来。
真的到绣衣卫禁军当值,虽然是标准的勋贵子弟走的路子,但对贾芸来说并不是最适合的路子。
至于脚行和镖行……
隆正帝眉头微皱。
中车府的顾虑看来是对的。
贾芸这里好几百个伙计,七成是十五六左右的年龄。
虽然年龄不大,但个个都身形高大健硕,孔武有力,气质彪悍。
行止间,显示出良好的训练,谈吐应对也是颇有章法。
粗粗一看,这些少年似乎个个都有当勋卫的资格。
这就有些可怕了。
贾芸除了擅长写文章,还这么擅长带兵?
细细一想,也不奇怪。
贾源,贾演,那是随太祖,太宗起兵的超级猛人。
能力抗满洲八旗精锐,随大周太祖将八旗撵出关外,一路追到辽东。
一直将兵线推到浑河。
虽未能收复沈阳,辽阳。
但鞑子祸害华夏二十年,不知欠下多少血债,总算是讨还了一半。
又将窃居神京,占据全部北方,同时还占了金陵,湖广,四川,闽浙,几乎是大半华夏的鞑子给打败,撵出华夏,这是何等武功?
明朝也是驱逐鞑虏,但面对的是百年之下腐化堕落的蒙古鞑子。
大周国初,面对的可是极盛时的满清鞑子。
两者完全不同。
而且相比较管理粗放型的北虏,满洲鞑子更残暴,更狡猾,更凶残。
他们对华夏文化的破坏也是前所未有的。
遗毒数百年都未消除。
所以大周士子才有言,自古以来,得国之正无过大周。
才在贾芸写出王朝周期论和天时人口论后,感觉痛心疾首。
因为若华夏应有千年不灭之朝,大家都觉得该是大周才对。
贾家先祖,从太祖起兵,武艺,将略都是顶尖中的顶尖。
家传带兵之法,应该是被贾芸学到了,并且发扬光大。
贾芸也毕竟是武勋家族出身。
但……
虽说是在写文章,办书局,报纸。
此前也是有金沙帮的威胁。
养几百奴契少年自保,情有可原。
但现在金沙帮已经雌伏,这个帮派在京城的存在感已经降到了最低。
现在贾芸搞这个车行和镖行,眼前几百号伙计……又要做啥?
年后贾芸可是又买了几百号伙计。
好家伙,一般的书局就是雇工为主,反正十年学徒三年效力,小伙计到大伙计出师得十来年。
所以一般小伙计是六七岁就送到店里当学徒。
东主收下来,给小伙计学手艺,学认字,学算账。
同时还要供一天三餐。
年节时给点赏钱。
平时没工钱。
不光要学手艺,在店里帮忙,还要在后院帮忙。
洒扫,挑水,劈柴,烧火,帮师娘洗衣服。
反正能做的活,学徒都得做。
东主全包,学徒也全包。
不光是店铺,还有手艺人,哪怕是说书的带徒弟,基本上都是这规矩。
所以贾芸的书局大量买人,之前有理由,现在确实是有些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