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轩的一系列慈善之举在民间广泛传播开来,越来越多的百姓对他心怀感激和敬意。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京城的大街小巷都在谈论着慕容轩的善举。一家茶馆里,几位茶客正热烈地讨论着。
“你们听说了吗?慕容公子又在城外开了几家粥棚,救济那些无家可归的人。”一位老者捋着胡须说道。
“这慕容公子真是菩萨心肠,我们老百姓有福了。”另一位中年人点头称赞道。
“可不是嘛,我家那小子就是因为慕容公子办的学堂才有机会读书识字,将来也许能有出息。”一位穿着朴素的妇女脸上洋溢着感激的笑容。
此时,慕容轩正走在街头,身旁跟着几个随从。百姓们看到他,纷纷围了上来。
“慕容公子,您的大恩大德,我们无以为报啊!”一位老者激动地握住慕容轩的手。
慕容轩微笑着回应:“老人家,这是我应该做的。”
“慕容公子,您就是我们的活神仙!”一个孩子天真地说道。
慕容轩轻轻摸了摸孩子的头:“好好长大,将来为国家做贡献。”
人群中不断传来赞扬和感谢的声音,慕容轩的心中充满了温暖和感动。他深知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慕容轩的名字在百姓中口口相传,成为了正义和善良的象征。每当有困难出现,人们都会想起慕容轩,仿佛他就是大家的希望和依靠。
在一次旱灾中,庄稼颗粒无收,百姓们面临着饥荒的威胁。慕容轩得知后,立刻开仓放粮,组织人手为受灾的地区送去粮食和水。
“大家不要着急,都有份!”慕容轩站在粮车前大声喊道。
百姓们排着长队,眼中充满了期待和对慕容轩的信任。
“慕容公子真是救了我们的命啊!”一位农民接过粮食,眼中含着泪花。
在慕容轩的努力下,这次旱灾造成的损失被降到了最低,百姓们得以度过难关。
不仅如此,慕容轩还积极组织百姓开展自救。他请来农业专家,指导大家种植耐旱的作物,兴修水利,为今后的农业生产打下基础。
在一个夜晚,京城的百姓们自发地聚集在慕容府前。他们手中拿着灯笼,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
“慕容公子,我们来感谢您!”一位代表大声说道。
慕容轩走出府门,看到眼前的情景,心中十分感动。
“大家快回去休息吧,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慕容轩说道。
百姓们却不肯离去,他们唱起了歌,跳起了舞,以此来表达对慕容轩的爱戴。
慕容轩的善举也引起了朝廷的关注。皇帝在朝堂上对他进行了表彰。
“慕容轩心系百姓,实乃我朝之楷模。”皇帝说道。
在慕容轩的影响下,京城的其他贵族和富商也纷纷效仿,开始投身于慈善事业。整个京城充满了关爱和互助的氛围。
然而,慕容轩的声望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和不满。
在一次宴会上,一位权贵阴阳怪气地说道:“慕容轩不过是沽名钓誉,想借此提高自己的地位。”
但他的话立刻遭到了其他人的反驳。
“你这是嫉妒,慕容公子的善举大家有目共睹。”
“就是,若多一些像慕容公子这样的人,我们的国家会更加美好。”
慕容轩对于这些闲言碎语并不在意,他依然专注于为百姓做更多的实事。
在一个集市上,慕容轩正在视察物价。一位卖菜的大娘看到他,非要送他一篮子新鲜的蔬菜。
“慕容公子,您为我们做了这么多,这点菜您一定要收下。”大娘说道。
慕容轩推辞不过,只好收下,并付了双倍的价钱。
这样的场景在京城时常发生,慕容轩真正赢得了百姓的真心拥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