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皎皎看完点开也在弹幕上发表自己的感悟:“正是因为有无数先辈前赴后继的拼搏,才有我们挺立世界的傲气。”
#泰山终结者#
(秦始皇 汉武帝 刘秀 李治 李隆基 宋真宗 6位帝王 泰山封禅)
{部分皇帝看到泰山封禅的皇帝,尤其是看到唐朝皇帝李隆基,前面一些皇帝也有些心动,毕竟他们已经知道这位唐朝皇帝都做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许多大臣看到皇帝有些异动,纷纷规劝。
“陛下,泰山封禅需要满足国家的统一,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并且陛下也要有一定的功绩。”
“陛下,秦皇汉武我们先不说,这二位已经算是公认的千古一帝。
刘秀这位皇帝也是天幕点名称赞的,且有再造大汉之功,且在位还创造盛世。是可以泰山封禅的。”
但是一些皇帝还是不想放弃,又说:“李隆基这个后世昏君都去了,朕怎么就不能去。”
大臣:“陛下,他开创了一个真正的盛世,陛下可以吗。”
皇帝们:我们不可以,算了,还是先看视频吧。
李世民看着天幕,再看看光着屁股在大殿上四处爬的九儿子,好小子,他老子都没去,他倒是去了。同样身为千古一帝的,秦皇汉武都去了,他也要去。
然后看向各位大臣:“各位爱卿,朕想……”
还在看李治这个还是小屁孩的众位大臣赶紧扭头,想知道陛下说什么。
和李世民斗了多年的魏征,一看就是陛下动了泰山封禅的心思。“陛下,泰山封禅之事关乎社稷,不可贸然行事啊。(当即俯身跪拜,语气中满是恳切)
当今之时,需先观百姓生活是否富足,国家是否真正繁荣昌盛。若操之过急,恐会劳民伤财,还望陛下三思。”
李世民叹了口气,魏征这个乡巴佬说的对,泰山封禅过于劳民伤财,他们大唐才刚刚稳定,发展,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而消耗民力。
明清两位皇帝,特别是朱元璋和朱棣,那表情,要有多嫌弃就有多嫌弃。
明碗宗:“各位皇帝们都看好了,泰山封禅是如何被终结的。”
明·Judy:“因为他,我们后面皇帝再也没去过。”
还没去泰山封禅的赵恒挠了挠脑袋,他都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明朝皇帝为什么这么说他。
已经去泰山封禅的赵恒很不服气:“怎么了,他结束战争,让百姓安居乐业,如何去不了泰山封禅。”大臣们看到自家皇帝厚颜无耻的模样,很不想说话,他们也阻止了,但架不住官家想去啊。
一时间后面的宋朝皇帝都感到脸上无光,这位祖宗干的事他们可都是知道了,无法和前面去泰山封禅的皇帝们比。这下全天下的百姓都知道他们赵家干的事了。}
【如果说封狼居胥是武将的最高成就,那么泰山封禅一直以来就是对帝王功绩的最大肯定,直到他出现后,泰山封禅才成为了后世的笑柄,他就是被后世戏称为泰山封禅终结者的北宋第三任帝王宋真宗——赵恒。】
{赵恒以前的诸位帝王:“他到底干了什么,能够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对我们这些帝王来说,可是一件无比神圣的事情,这可是昭告天地他们的功绩,怎么在他之后成了笑柄。”
秦皇汉武,刘秀,李治,李隆基都有些担忧,内心高喊:“不要啊。”
已经去了泰山的赵恒看到这里已经不行了“笑柄”,后世竟是如此看他的吗,不行,然后命令史官,把这件事抹掉,决不能让世人知道。
可是天幕已经揭晓,又如何隐藏呢。}
【其在位之初惩治贪腐,重视选拔人才,用李吭,吕端等为相,勤于政事促成咸平之治,但就凭这些去泰山封禅是铁定被大臣们反对,后人耻笑的。】
(在当时来说,收复燕云就够他封禅了)
(就是,连燕云十六州都在敌人手里够什么资格[呆无辜]就应该,被钉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要不是寇准他连黄河都不敢过)
(泰山:家人们谁懂啊,下头的宋真宗)
{老祖宗们,看到这里,这干的还不错,但是在他们心里,还没有达到去泰山封禅的资格,要知道,宋朝这位皇帝所做之事,任何一位明君都能做到,但是想要有大作为的皇帝们都不会满足于此。
汉·掌上明猪:“他不会这样,就去泰山封禅了吧。”
明碗宗:“不止呢,诸位皇帝们慢慢看吧。”
明·Judy:“这只是开胃小菜,后面才是重头戏,各位敬请期待吧。不过后人说的对,在当时只要收回燕云十六州就算去泰山封禅,我们这些后世皇帝也不会说什么,可是就宋一朝,燕云十六州都没有拿回来。还是我爹夺回来的。”
宋徽宗赵佶眼睛一亮,他可是把燕云十六州拿回来了。不管是怎么夺回来的吧,但是他,拿回来了啊。但是又想起老祖宗干的事,和他后面被俘虏,又不敢有动作,现在他什么也不敢做。一味支持打仗,但是他不想打,打仗有什么好的。}
【而让其够胆去封禅的缘由就是澶渊之盟的签订。1003年,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亲征辽军挫败辽军于澶渊不久,就签订了着名的澶渊之盟。
后世对这个盟约的看法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澶渊之盟虽结束了宋辽之间长达25年的战争,但也是宋朝向番邦交纳岁币换取和平的开始。
但宋真宗却认为每年银十万两,捐20万匹的支出,相对之前重兵常年戍边,每年高达3000万白银的费用不要太划算。】
(要是宋真宗一路打穿辽上京那他确实可以泰山封禅,但可惜,他甚至连澶渊之盟都不敢亲自去签)
([尬笑]李世民都没封,宋真宗去了,泰山:有脏东西)
(宋真宗之后,谁去泰山谁就是昏君[看])
(被老赵家玩臭了)
(宋真宗才是最聪明的 他要晚两天去封 泰山就成别人的地盘了[左上])
(地狱笑话)
(从这哥们去过之后就没人去了)
{听到此消息的我老祖宗们,都被震惊的说不出来话了,有些老祖宗还认为自己听错了,掏了掏耳朵。发现没有听错。更是感到不可思议,这宋朝皇帝都这么有钱的吗。
“这宋朝皇帝都喜欢签和约的吗?”
“我没记错的话,前面天幕还说过,宋朝一位皇帝为了和谈还杀忠臣。”
“楼上,你没记错,那名忠臣叫岳飞,后世称他“精忠报国”,还为他写了首曲子。
唐朝一众皇帝:这就是接管他们大唐的皇帝吗。
那些番邦很厉害吗,皇帝连打都不敢打。
宋朝的百姓们此时都感到羞愧,这就是他们的官家,好丢脸。
赵匡胤一朝文武百官都看着赵光义,他们没有记错的话,赵恒是二殿下的孩子,这么怂的吗。
一些有先见之明的大臣决定下朝后就另投明主,二殿下的后代看起来不行啊。
赵匡胤也想不明白,平时看起来聪明伶俐的孩子,长大后怎么变成这样。还有他怎么成了皇帝。
然后又看向赵光义,他一直知道二弟一直惦记这个位置,但是现在他有了自己的孩子,怎么也不能传给他了。然后又命人到府上“请”赵恒,他要问问这个侄子是怎么想的。
赵光义也看着下面的儿子,要知道,他一直想收回燕云十六州,可是实力不允许,而且运气也有些背,但是这么好的机会,他的我好大儿就这么放弃了。
赵恒看着后世那一句句的讽刺,气血攻心,猛吐一口血,晕了过去,晕之前还在不停的咒骂。}
【面对国内陆续出现的不同意见,宋真宗很是不安,他想不明白,只要每年花点小钱,就能维持和平,不再打仗,歌舞升平不好吗?怏怏不乐的时候,在王钦若的提议下,不顾群臣反对,伪造天书决定泰山封禅来粉饰太平。至此,就连唐太宗也没敢实施的泰山封禅失去了其特殊的意义。】
(宋真宗:家人们,让我把封禅的档次给你们打下来[看])
(宋真宗封禅唯一受害人---朱元璋)
(朱元璋确实怨 如果没有宋真宗 朱元璋再去泰山封禅更牛了)
(后世的皇帝,朱元璋是完全够资格的,可惜宋真宗去了,朱元璋嫌弃,)
(要不因为宋真宗,明太祖就不会去南京紫金山祭天了)
(朱棣也够资格可惜两父子都没去)
{明碗宗:“你们现在知道咱为什么不去泰山了吧。”
明·Judy:“爹,后世人的眼睛是雪亮了,就算不去泰山,咱们的功绩也被世人认可。”
明碗宗:“可惜,要不是怂宋这个皇帝,咱还真想去泰山封禅。”
那些想去泰山封禅的皇帝,彻底歇了心思,他们已经知道终结者的所作所为,还去泰山封禅,这不是昭告天下自己是个昏君吗。
已经去了泰山封禅的皇帝现在的脸色宛如吃屎了一般难受。
李世民拍了拍胸脯,还好自己没去。就是可怜稚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