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让人再送一批过去,你那个小弟怎么样?”枫娘记起李澄回家是看二弟的,前几日卢巧生下了李家的第三个孩子。
“又瘦又小,得过几个月才能好看。我爹大方了一次,请了个奶娘帮着带孩子。姨母也说想看看,不过她出门不容易,等她有时间了,我再陪她去一次。”李澄最近添了点新习惯,总喜欢跟枫娘絮絮叨叨说点家长里短的小事。她也说不好是为了什么,可能是觉得枫娘变得厉害,她内心有点害怕也可能。
“李鸿呢?”
“他说等书院休息的日子,想来这看您呢。你俩有什么事,我都不知道呢。”李澄印象里这两人好像没什么交集,唯一的交集就是李鸿后来看见枫娘就害怕。
枫娘笑笑没说话,他对李鸿的了解比李澄想象的要深得多,他知道这人擅长什么,做什么更合适。当然了,他对每一个手下干活的人,都很了解,因为王保史手下的人,就是他的眼睛。
过了几天,芷州城下起倾盆大雨,雨滴成线,不是有急事必须出门的人都待在自己家里,等着这场雨早点结束。
赵夫人一早就让婆子们四处通知,今日天气不好,让各处注意疏通积水,别让水进了屋子。卢云冒雨带着红叶来了枫娘的小院,过来看李澄。
“红叶,把姨母雨披挂在这就行。”雨势太大,即使是在府里卢云也是穿了雨披出门的。
“你们这没有个丫鬟,到底是不方便。你也逐渐大了,还是得留个人在身边。”卢云看了眼李澄的屋子,打扫得非常干净,桌子上除了几本书没别的东西。
“姨母,我这是住在您这,要是在家我还要干活做饭,哪里就需要人来照顾了。”李澄对自己的定位一直都很准确,也很少开口提要求。在这住,认识枫娘,跟着姨娘们学了女红,厨艺,现在还跟着冯成明学习药理,怎么看她都已经赚大发了。
“那我也不劝你,不过你既然住在我这,有些本该你母亲和你说的话,少不得有我来替她说了。”卢云拉过李澄的手,让她坐在了自己身边。
这雨还不知道要下几天,左右李澄这几日是无事可做的,卢云决定跟李澄讲些女孩子该知道的事情。刚才一番话下来,觉得李澄年纪虽然小,却想得通透,自然更多了几分怜惜。
卢云一直在这待到吃过晚饭,才意犹未尽回了自己的住处。她平日里太忙,很少有时间和李澄这么安静地聊上一天,只觉得李澄哪哪都好。她已经想好了,到时候请赵夫人帮着相看一个好人家,断不能让李澄吃苦。
这雨一连下了七八日,路上的行人越来越少,地势浅的房屋,已经出现了雨水倒灌。老百姓苦不堪言,官府里的王大人也是忙得焦头烂额。大雨进房子,放在这个年代可不是好事,后续很有可能引发传染病,他不得不防。
王大人让县衙的衙役去城里几个药房,要求药房保障药材供应平稳,不许坐地起价得太离谱。又问常见的头疼发烧、拉肚子的成品药丸子数量是否充足,不够的你们快点连夜干活吧。
芷州城下属的几个县镇,也都纷纷派人来芷州城向王大人求救。
“你们是做什么吃的,粮库是重中之重,都在地势高的地方。现在你们说粮库淹了,是不想要脑袋了吗?”王大人根本不信粮库会被淹。大家谁也不是吃干饭不干活的,粮库的设计是朝廷审批过的,那位置不可能下这几天雨就淹的。他认为有人趁灾情,在不要命的贪腐。
“大人,是真地淹了。东南角那被老鼠打了洞,随着雨越下越大,那洞也越来越大。”县上粮库看守人,跪在地上脑袋磕地,希望王大人能信他,然后救他一命。
王大人眼前一黑,恨不得当场就晕过去,然后就不用面对这一切。可恨他平日健康饮食,这么熬了好几天身体除了略显疲惫,再没其他症状。
“请赵老爷来府里。”
赵府,枫娘站在屋里盯着外面的大雨,表情凝重。
“再下下去,今年的收成就保不住了。”王保史站在他身后,看着外面的雨叹了口气。
“确实。”枫娘没有回头,细细思索附近几个州城的情况。
“王大人请赵老爷过去,想必也是预见到这一点了。”韭黄外面的消息,告诉枫娘。
“李澄呢?”
“李姑娘去卢姨娘那了,我看她走得匆忙,可能是有什么急事。蒜苗陪着过去了,路上不会有什么问题。”韭黄如实汇报。
李澄走得很急,这场雨刚开始的时候她还没把这场雨和她记忆中的大雨联系起来。直到今天听说赵老爷被王大人请走后,她才确认这是那场带来绵绵灾祸的雨灾。这场雨整整持续月余,附近的田庄受灾严重,大量难民涌入了芷州城。她那个刚出生不久的小弟弟生了一场大病,因为救治不及时落下了些微残疾,因此不能参加科举。再后来,李展和卢巧把一切希望都放在了李鸿身上,逼得她们姐弟都喘不过气。
“求姨母,把我爹娘接进府里来住。”李澄见了卢云后,匆忙说出了自己的请求。
“怎么了?”卢云愣了一下,她的妹妹她自己知道,她是肯定不愿住进赵家的。
“姨母,我看着这雨着实害怕。我娘刚生下二弟没多久,书店那里地势不高,我实在放心不下。”李澄说这话时,眼泪都含在眼眶里了。
“你说的是,不过这事让人去说是没用的。你娘刚出月子,肯定不愿意换地方住,还得我自己去接她才行。你跟我去夫人那里一下,我先跟夫人拿个主意。”卢云也来不及收拾,对着镜子看了眼身上没有不妥之处后,便带着李澄跟红叶去了赵夫人的正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