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海域的硝烟刚刚散去,京城便沉浸在一片喜庆的氛围中,百姓们为水师的胜利欢呼雀跃,街头巷尾张灯结彩。然而,就在这欢庆之际,皇宫内却暗流涌动。
一日,皇宫大殿之上,皇帝高坐龙椅,群臣肃立两旁。这时,太监尖细的嗓音响起:“启禀陛下,远方异邦派来使者,现已在宫外求见。”皇帝微微皱眉,与萧逸尘对视一眼,心中满是疑惑。这异邦从未有过往来,此时突然派使前来,所为何事?
使者进入大殿,此人身材高大,身着奇异服饰,眼神中透着精明与神秘。他献上一份精美的礼盒,随后恭敬地说道:“吾王听闻贵国繁荣昌盛,特命我前来交好。此乃我国珍宝,望陛下笑纳。”皇帝命人打开礼盒,里面是一颗璀璨夺目的夜明珠,光芒四射,引得群臣一阵惊叹。
然而,萧逸尘却隐隐觉得此事蹊跷,他不动声色地观察着使者的一举一动。在使者与皇帝交谈时,萧逸尘注意到他的目光偶尔会在大殿的布局和守卫的分布上停留,这一细微的举动让萧逸尘心中警铃大作。
使者献上珍宝后,又提出了一个请求:“我国希望能与贵国开展贸易往来,互通有无,共同促进两国的繁荣。”皇帝思索片刻,觉得这是一个增进两国友好的机会,便点头应允。但萧逸尘却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陛下,此事事关重大,臣以为需从长计议。”皇帝微微颔首,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萧逸尘转身面对使者,目光犀利:“贵国远在天边,此前毫无往来,如今突然提出贸易,不知贵国能提供何种货物?又对我国哪些商品感兴趣?”使者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国盛产香料、珠宝,贵国的丝绸、瓷器在我国十分受欢迎。”萧逸尘接着追问:“既然如此,不知贵国贸易的路线如何规划?海上风浪险恶,陆上关卡众多,这其中的风险与成本,贵国可有考量?”
使者的眼神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但很快恢复镇定:“这些自然都有考虑,我国已有成熟的商队和路线规划,只等陛下应允。”萧逸尘还想再问,皇帝却摆了摆手:“此事暂且搁置,待朕与群臣商议后再做决定。”使者告退,留下满朝文武陷入沉思。
退朝后,萧逸尘找到林晚和沈玉,将心中的疑虑告诉他们:“这个使者行为举止透着古怪,我总觉得他们的目的不单纯。”林晚点头表示赞同:“我也觉得此事有蹊跷,他们突然来使,还急切地提出贸易,背后说不定隐藏着什么阴谋。”沈玉摩拳擦掌:“管他什么阴谋,要是敢对我们不利,我绝不放过他们!”
三人商议后,决定暗中调查使者一行的行踪。林晚利用济世堂的便利,在城中收集消息;沈玉凭借江湖人脉,四处打听异邦的情况;萧逸尘则在朝堂上密切关注使者与大臣们的接触。
经过一番调查,他们发现使者带来的商队中,有几个人形迹可疑。这几人白天在城中四处闲逛,看似普通商人,实则对京城的地形和防御设施十分关注。林晚还从一位病人口中得知,这些人曾在酒馆中与几个神秘人密会,言谈中似乎提到了“时机成熟”“里应外合”等字眼。
萧逸尘得知消息后,立刻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决定在使者再次提出贸易事宜时,设下圈套,引他们露出真面目。几天后,使者再次进宫,催促皇帝尽快批准贸易协定。皇帝按照萧逸尘的计划,假装同意,同时邀请使者参加一场盛大的晚宴,庆祝两国即将建立的贸易关系。
晚宴当晚,皇宫内灯火辉煌,歌舞升平。使者和他的随从们被安排在贵宾席上,皇帝和群臣纷纷举杯,向他们表示欢迎。然而,就在众人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时,萧逸尘悄悄发出信号,埋伏在四周的士兵们迅速行动,将使者一行团团围住。
使者见状,脸色大变,他站起身来,怒声质问道:“这是何意?贵国为何要如此对待友好使者?”萧逸尘冷冷地说:“你们根本不是什么友好使者,而是心怀不轨的间谍!你们打着贸易的幌子,实则在窥探我国的虚实,企图里应外合,对我国不利。”
使者见阴谋败露,突然抽出匕首,朝着皇帝扑去。萧逸尘眼疾手快,飞身挡在皇帝身前,与使者展开搏斗。沈玉和林晚也迅速加入战斗,与使者的随从们展开激烈交锋。使者的随从们虽然武功高强,但在萧逸尘等人的围攻下,渐渐落了下风。
就在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时,使者突然吹响了一声口哨,一道黑影从窗外飞速射来,目标正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