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这个没有名字的小湖泊最近的人类聚居点是这个名叫奥尔维斯沙的小镇,这里的居民只有三千多人,在这里执勤的巡逻队的总人数只有两个连级单位,再加上一个坦克排,总人数不到四百人。
不过,有着可靠又先进的工业体系支撑,这个小镇子里的巡逻队和战斗排也是配备了09系列步兵战车和主战坦克的。
他们和主力部队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老兵占少数和刚刚训练结束的新兵组成的新兵师(二级,战斗修正+0%,笑),一个是正规军,有着极高的组织度和优秀的配合。
巡逻队的性质类似于快速反应部队,要求其能够在短时间内抵达指定位置,所以这俩连级单位的作战车辆配属是09式主战坦克*3+09式步兵战车*3+09式轮式步兵战车*10。
在收到消息之后,刚刚睡了没几个小时(时差五小时左右)的巡逻队员们在刺耳的战斗警报中从被窝里爬出来,一边跑着一边裹紧身上的战斗服装和动力装甲,钻进了各自的载具内。
这个时候,这里的气温是零下三十七摄氏度,湖面早已结冰。等到附近执勤的巡逻队赶过来的时候,传送门已经快要形成了。
按照之前的规律,常规的传送门从产生异常波动到完全形成,时间为三分钟到十分钟。
等两支巡逻队驾驶着缠着防滑链条的载具,从东西两个主要方向上形成对冰湖的包围时,对面严阵以待的大军已经隐约可见了。
坦克排的四辆坦克分散在南北两个方向上,与外面趴在雪地里的巡逻队步兵们一起防止这些敌人从此处溜走。
苏维埃的新兵们在心里怒骂着百万盟不当人,而老兵则在思考要怎么样才能守得住两个小时的时间,支撑到主力部队抵达。
最起码,也要守四十五分钟,等待其他镇子上的巡逻队和驻守的正规军抵达。再不济,镇子上的未央集团也是有相当强的武装力量的。如果这里撑不住,还可以找他们要支援。
以苏维埃和东国的传统来,他们更加相信自己,而不是去找未央打c位。
他们不愿意让未央直接下场和对手交火,除非遇到了打不过的情况。不然他们宁可自己并肩子一齐上,付出一定的代价扛下百万盟的进攻,也不愿意欠UEG的“人情”。
寒风凛冽,雪花不间断地拍打在动力装甲的面罩上。好在动力装甲能够提供温度调节的作用,完全没有必要担心这里的严寒会过多地影响步兵的作战效率。
终于,传送门完全稳固了下来,对面那亮堂堂的景象也毫无保留地呈现在了一众防守部队面前。
——沙漠。
红外测下来的数据显示,对面的温度足足有四十四度。
这个传送门并不大,宽高只有五百米,和非洲以及北美的那两个没法比。
两侧近八十度的温差,带来的就是狂风。
十级十一级的狂风裹挟着飞舞的雪花,将还没有进入传送门的百万盟军队吹了个跟头,其准备进攻的阵型一下子就被风吹得东倒西歪。
如果不是身上穿了厚重的图画了法阵的盔甲,光是这些风就能把一些个子比较小的百万盟士兵吹飞出去。
事实证明,新兵的训练是有效果的,门外的苏军没有第一时间开火,而是静静地等待着上级的命令。
一名羽扇纶巾的修士在半空中踏步,一边在空中行走一边凌空画符。随着他的动作结束,一道透明的屏障升起,挡住了呼啸而来的狂风和冰碴子。
不仅如此,一道道符文更是冲着下面每一名士兵而去。
这名身穿长袍的修士捋了捋自己的胡子:“此符文可保尔等一天无虞,后续你们需要的棉服会送到的。在这之前,我等将持续提供符文保证尔等不会为那寒风所伤。”
一名挎着一把冲锋枪,身上穿着铠甲,看起来有些不伦不类的将领冲着说话的修士拱了拱手:“多谢大人出手相助!”
他挥挥扇子:“无妨,去吧。”
“诺。”
这位将军挥了挥手,他身边的通讯兵便立即对他们的坦克下令道:“进攻。”
冒着黑烟的坦克咆哮一声,直接冲进了传送门,履带很快就压在了冰湖之上。
这个点,湖里的水早就已经冻硬了,承载少量坦克并没有多大问题。
“坦克,数量三十,型号未知。其外观为有一定角度的方型炮塔和车体,和UEG传给我们的坦克资料有差异,目前其防御能力未知。”
苏军的班组战术是,步兵下车后分散,随后装甲运输车辆跟随步兵,以提供重型超越火力支援。
虽然装备换了,但由于时间太短,各国还是来不及立刻拿出一套新的战术出来使用的。
湖的南面是一座小山坡,山势陡峭,无法攀缘,这里只部署了两个一级单位,有一辆履带式步兵战车和四辆轮式步兵战车作为支援火力。
这个位置的防御阵地的宽度是七百米,纵深是三百五十米,比对面东岸的防御阵地窄了许多。
湖的东面平坦,这里部署了足足一个连的兵力,其防御阵地宽度达到一公里,纵深达到五百米。
东面阵地和传送门的距离在六百米左右,苏军的指挥员判断这里会是敌人的主要进攻路线。因为敌人在经过传送门的时候,其阵型会收缩,变得密集,这个时候部署在后方的四辆坦克和十五辆步兵战车应该对其进行压制。
至于从这个二维传送门另一侧出来的敌人,就交给无名湖西侧的防御阵地料理了。
未央集团部署在这里的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刚刚被人工智能叫醒,等到苏军阵地都已经摆开了,他们才来得及进入指挥室内调动储备的作战单位。
09式步兵战车的45mm机关炮能够在一千米的距离上达到766mm的均质钢穿深,放在这里看起来也应该算是够用了。
09式主战坦克的火炮是一门140mm型62倍径火炮,穿深比同系列步兵战车的45mm炮发射的钢针大得多,其一千米以内的穿深在2000mm以上。
因为要容纳身着动力装甲(轻型)的装甲兵,其体型注定小不了。再加上周莆药这个文明意志的特殊癖好,它携带的炮弹数量在五十发以上。综合下来,它的体型就比m1还大了。
伴随着坦克而来的是一群装备精良的步兵,人手一把全自动步枪。有的人身后还背着好几个反坦克火箭筒,这批人也被步兵战车们选为了第一目标。
等到第一批敌军踏上冰湖,第二批敌军即将进入的时候,指挥官终于下达了命令:“东西两面阵地开火。”
咚!
轰隆!
在无线电充足的情况下,指挥员可以精确联络到每一名士兵,这条件可比苏维埃的战术手册上标注的条件来得好多了。
敌方第一波进入的坦克连直接被埋伏的09式主战坦克一穿二甚至一穿三带走一大半,其余的几辆坦克还没有反应过来,也被后方步兵战车上的45mm机关炮扫成了筛子。
装甲目标已经解决,接下来就是敌方的步兵了。
第一批进来的步兵大部分是修士,在发现敌方有埋伏之后,并没有选择第一时间撤退。他们其中部分士兵的选择是沿着湖面御剑飞行,试图暂时远离这里的战场,从其他位置上寻找机会进行攻击。
但在冰天雪地里趴了有一会儿的步兵们可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他们使用的弹药大部分是标准三四级别,用来对付强者的弹药。在这里,对付炼气期修士,就杀鸡用牛刀的结果了。
子弹能够打死他们,但用甲弹对抗的话来说,对方的护甲太薄,穿甲弹直接过穿了,没有足够的后效给予乘员充分的杀伤。
不过好在动能和口径摆在那里,有几件保命的防御法器也不过是在扫射下多支撑一两枪而已,并没有什么大作用。
在动力装甲的辅助瞄准下,一大群士兵举起手里的15mm突击步枪朝着空中扫射,这些修为只有炼气期,御剑飞行速度还不如一辆新国标电动车快的修士当场被密密麻麻的地面火力扫下来一大片。
其他还没有来得及起飞的人不由得感觉到一阵头皮发麻,立马放弃了浮空的想法,转而借着己方载具残骸的掩护,试图绕行至西面来取得其他作战单位的支援。
西面的防御阵地没有按照作战条例第一时间开火(根据冷战时期苏维埃的作战条例,所有轻武器在500米的距离内应该和其他武器一同开火,摧毁敌方步兵和装甲单位),而是等待着那些机械化步兵朝着这里靠近,在距离拉进到了二百米之内,才使用全部的轻重武器一齐开火。
西面进攻的百万盟机械化步兵连当场就遭受到了迎头痛击,冰面上除了那些第一时间被摧毁的步兵战车以外,压根就没有什么掩体。
很多士兵甚至连哼都没有哼一声,就被大口径枪弹和机关炮打成了很多很多的士兵(碎片)。
一切发生的太快,后面负责指挥的将领脑袋还没有反应过来,己方的两个先头连就已经损失惨重,几乎到了快要全军覆没的地步。
从现在这个情况来看,跟着百万盟先头部队一起挨打的冰面恐怕支撑不了多长时间。如果冰面塌了,后面那些不能飞的装甲单位可就没有落脚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