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家当然是三娃子聪明了,她生三娃子那年好像是十九吧。
又想着村里熟悉的,好像有的人家,是先生的聪明,有的人家是后生的聪明,但是那些先生聪明的,她也记不清人家多大年纪生的,这般想着越想越迷糊。
最后寻思着,三娃子也不是那种不靠谱的人,这事应该是真的吧。
但是莫名的总觉的哪里不对劲。
家什都擦拭完后,孙老爹跟刘氏没同意留下吃饭,两人先回去了。
刚刚三娃子跟他说了,让他早些搬过来,他打算明天搬,今天先把家里的事处理下。
孙保财看还没到晚饭时间呢,打算先把放在钱家的东西搬回来,他打算今晚他和钱七就回家住了。
住在岳父家其实不太方便,钱家人太多了有点闹。
赶着骡车到了钱家,因钱五钱六在家,在他们的帮衬下,跑了两趟全部搬完。
今天在县里买了肉,钱七见天色已晚,这时候做菜也麻烦,索性提议吃烤肉,跟孙保财说了声,让他留五哥六哥吃饭,径自去厨房准备。
孙保财找到在看房子的钱五钱六道:“五哥六哥一会在这吃,尝尝你妹妹做的烤肉,保证你们没吃过。”
钱五听后直接点头应了,他们可不会跟孙保财客气,对他说的烤肉,他还真没听过。
钱六看这房子修的确实好,他家也是砖瓦房,但盖的格局可没这个好。
他家人多盖的屋子多,院子里显得没有这宽敞。
孙保财在院中摆了套桌椅,三人坐在院子里聊天。
当听到钱六说,想要尝试收些药材时,不由一笑。
钱六已经看到这样的商机了,这事行是行,就是担心他们经验不足,药材晾晒的好坏直接影响价格。
没经验容易看走眼。
如果遇到有心人设局,他们没法识破,这事不是没有,他听何二说过,好像有人专门用假药材行骗。
这般想着,把他知道的事说了,药材这行要练眼力的。
说完后看着他们道:“收药材这事可行,就是一定要注意了,凡是陌生人想卖给你们药材,还是那种珍贵药材,还比药店收的价格低了好多的话,这样的多半就是骗子,反正要干这行,就得多几个心眼,还不能贪图便宜才行。”贪小便宜吃大亏,被骗的几率大。
钱六听了不由皱眉,他没想到还有这种事。
他们出去收山货,会遇到些人,问收不收药材。
毕竟他们这里山多,凡是离着山近的村,每个村总有些人,会去山里采药晾晒后卖钱贴补家用。
他们这的人去县城都不方便,这要是便宜些收来卖给药铺,也不少赚呢,而且是顺便的事。
想了会决定道:“我们先收些常见的,价格不高的试试,到时注意些吧。”
反正他们底钱不多,在眼力不够之前,不收贵重药材就是了。
钱五听只要他们不占便宜,就没啥大事,顿时把提着的心放下了。
等看七妹端着一盆肉过来,放到桌上后看还是生肉。
惊讶道:“这就是烤肉吗,这肉也太多了吧,而且为什么是生的呢。”我的乖乖这肉最少得有两斤多吧。
钱七笑着解释了下,让孙保财把炭炉端过来,把东西都摆上来后,坐下开始烤肉。
钱五听了明白为何这东西,以前家里没做过。
他家那些人要是敞开了肚子吃,还不得二十多斤肉。
一顿饭吃掉两百多文钱,他娘要是能同意就见鬼了,一口烤肉入口,当即眼睛一亮,好吃。
钱七吃了几口肉和一些青菜就饱了,放下筷子让他们继续吃,她先回屋了。
钱五等小七走了,才跟孙保财说,让他拿些酒过来,这吃肉哪能没酒呢。
孙保财听了好笑,钱五有这么怕他老婆吗,刚刚吃饭时不提喝酒,等钱七走了才说,不过还是起身去拿了酒,请客总要让人尽兴嘛。
翌日,孙保财因昨天跟钱家兄弟聊的太晚,又喝了些酒,今天起的晚些。
洗漱后吃过早饭,对着媳妇道:“我一会帮爹娘搬家,你就别去了,一共也没多少东西。”
孙老爹和刘氏都是节俭之人,衣物都没几件,这里的人都是一件衣服,穿的不能在穿了,才会做身新的穿。
钱七听后白了孙保财一眼:“不能因为东西少,就不去,懂吗。”说完率先出去。
孙保财只能无奈的跟着,他不是想让媳妇歇着吗。
当看到刘氏高兴的拉着钱七,去收拾东西时,心想,他老婆可能是对的。
因东西本身就不多,都是些旧物,还有粮食等,在有大哥二哥帮忙搬,用骡车拉了三趟全部搬完。
张氏看孩他爹从老三家回来,就沉默不语。
知道他的心结在哪,叹了口气坐到他身边劝道:“爹娘跟老三过,是享福去了,他们要是跟着咱们了,啥时候才能住上青砖瓦房啊。”
老三对她家祥子是真没得说了,她现在也看清了,祥子念书也就是识字会写。
而且她当初把读书的事想的太简单了,现在祥子用的纸张和墨条,都是老三给的,而他们光是每年付个束修,和其它开支都吃力。
更何况昨天公公婆婆,把他们名下的房子和地给他们分了。
这对老三其实不公平,父母跟着谁过家产归谁,这是祖宗留下的传统。
但昨天公公的一席话,确实让他们羞愧。
公公说家产之所以给了他们,是他相信老三自己能赚家底,给他们是想让他们的日子,能过的好些。
孙宝金听了,深深叹了口气,他知道是这个理,就是心里难过。
他没担起做老大的责任,没本事还占弟弟便宜。
孙保财可不知他大哥纠结这事。
钱七帮着刘氏收拾摆放东西,他帮着孙老爹布置茶寮。
老两口的意思是,过两天就打算开张营业。
钱七帮刘氏收拾东西,看他们的衣物都是老旧的,不由皱起眉头。
对着刘氏道了声:“娘,我先回屋一趟。”
刘氏听了只是应了声,以为她是有什么事,没想到等儿媳回来,手里拿了两匹布。
刘氏纳闷的看着三儿媳妇道:“老三媳妇你拿布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