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段落已经将修炼品德的重要性和意义阐述得淋漓尽致,包括言行举止和行事风格等方面。这些优秀的品质为未来的功业和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荣业所基,籍甚无竟”这个篇章。
我们还是从“荣业所基”开始讲起。“荣”,形声字,最早见于金文。有人问这个字怎么会是形声字呢?我们先从形声字的说法来讲。这一种说法认为金文中的“荣”是两只交叉燃烧的火炬后来将火炬形状,后来字形上下分离(上变从二“火”,下变为“冖”),隶定作??。这也是“荧”字的最初字形。形声字是从“荧”来的。之后又在下面是一个“木”字,以表示“荣”。从这个解释来讲:熊熊燃烧的火为荣。
我们再从另外一个说法金文像两支交叉的开满像火一样旺盛花朵的枝条,指的是开满象火一样的花为“荣”,也就是满枝花就是荣。《说文解字》给了另外一种说法:“荣,桐木也。从木荧省声。一曰屋梠之两头起者为荣。” 《尔雅?释木》里也是同样的:“荣,桐木。”郭璞注:即梧桐。《尔雅?释草》:“木谓之华,草谓之荣。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这里的“荣”就是花或者开花的意思。“荣”由满树、满枝盛开的花朵儿引申为繁盛的意思。如陶潜《归去来兮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进而引申指繁荣,进而引申为荣耀、光荣、显达等意思。如《荀子?荣辱》:“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这里的“荣”用的就是其引申的意思,指的是荣耀、显达。
“业”,其繁体字为“业”,象形字,始见于西周金文。董莲池据曾侯乙墓钟虡像人形考明了“业”字的构形,考出金文中的“业”字。“业”的字形就像两个人托举“大版”。古代的钟鼓悬挂在架上敲击。架子的直柱名虡,横梁名栒,栒上安有一块刻出或画着锯齿形的木板名叫业,上面还插有羽毛做装饰。《说文解字》:“业,大版也。所以饰县(悬)钟鼓,捷业如锯齿,以白画之,象其鉏铻相承也。”战国以后由双“业”变为单“业”。 篆书在木字中间加了一横画,木字被分割,形成了繁体的“业”字。
另外,古代的书册之板也可以称“业”,放置时以韦(皮条)穿捆,阅读时则解带而展,所以《礼记?曲礼》中有“所习必有业”的话,后来把读书称为“业”。 后来引申为学业,如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孟子?告子下》:“愿留而受业于门。”也就是说:愿意留在这里而接受学业于门下。如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业甚浅近。”由学业又能引申为“事业、功业”,如诸葛亮《草庐对》:“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大意为:汉高祖(刘邦)凭借这个而完成称帝的大业。业又表示行为完成,相当于已经。这里的“业”指的是功业、事业。
“荣业”这个词汇,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和理解方式。从字面上看,它既可以被解读为“光荣与事业”,也可以被视为“显达光荣的功业”。然而,如果我们要选择一个更为贴切的解释,那么“显达光荣的功业”可能更符合其本意。
当我们提到“荣业”时,往往强调的是一种成功、荣耀和成就的象征。它不仅仅代表着个人或团体在某个领域取得的辉煌业绩,更是对他们所付出努力和奋斗的高度认可。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那些通过不懈努力和才华展现而获得荣业的人。他们或许是杰出的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或者社会活动家,他们的成就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些人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人追求卓越,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拼搏。
总之,“荣业”一词所蕴含的意义深远且丰富,它既是对过去努力的肯定,也是对未来发展的期许。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都应该以追求荣业为目标,不断挑战自我,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基”,形声字,最早出现于甲骨文,从土从其,其亦声。甲骨文的字形,是上“土”下“其”字从土,与现代是不一样的。而甲骨文之后的“基”都是下土上其。土指夯土层,其义为就一系列等距排列的直线条,代表一层一层夯实的土。这样“土”与“其”联合起来表示:夯土层剖面像一系列等距排列的直线条,这样层层夯实的土用来承重用的夯土地面就是“基”。 《说文》:“基,墙始也。”有人问我们常说基础,我们讲了“基”,那么,什么是“础”呢?“础”就是柱子支撑的垫脚石。古代除了夯土作为墙的墙基之外,所有的柱子地下都要垫上整块的大石头以支撑梁柱的重量。所以,夯土为“基”,垫石为“础”。 《毛传》:“基,门塾之基。”又泛指一切建筑物的底层部分。后来“基”引申为基础、开始、基业等。这里的“基”指的就是基础,也可以理解为开端。
“荣业所基”这句话表达了一个重要的观点:我们之前所讨论忠孝而形成的各种行为举止体现出来的优良品质,不仅是个人荣耀与显达的坚实基础,更是整个家族、社会乃至国家优秀传统得以延续的关键所在。忠孝是我们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也是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始终坚守的原则。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在个人事业上取得成功,还能让我们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这些品质也是我们家族、社会和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石。
为何必须始终保持谨慎,小心翼翼地做人,并竭尽全力去忠诚奉献呢?因为这是一个人一生中荣耀和事业的基石。然而,这个荣耀和事业的基础究竟在哪里?它的“所基”又是什么呢?正是之前提到的忠孝的优良品质与德行。只有良好的品德并树立起声誉,才是人生追求荣耀和事业的坚实基础。如果能够将这些发扬光大,子孙后代的荣耀和事业将会延续无尽。如此伟大的功业和传承,我们是否应该将其发扬光大呢?我们应该发扬到何种程度呢?那便是接下来所说的“籍甚无竟”。有了这个稳固的根基,荣耀和事业的发展才会永无止境。
我们先说“籍”字。“籍”,象形字,从竹,耤声(ji,耤也兼表耕田之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时期。上面的竹字头代表记录的竹简,下面的“耤”代表的是耕田的赋税。所以,最初的“籍”表示的是赋税的记录。《说文解字》:“籍,簿书也。” “籍”的本意就是古代登记赋税、户口等的档案簿书,相当于现代的登记册、户口簿之类。《周礼?秋官》:“掌邦国宾客之礼籍。”郑玄注:“礼籍,名位尊卑之书。”如户籍、籍贯、国籍、学籍等。后来引申只要是代表个人的隶属关系及登记隶属关系的簿册多称为“籍”,同时“籍”有登记、记录、征收、没收等意思。《汉书?高帝纪上》:“籍吏民,封府库。”意思就是登记。在古代籍皆书于竹帛,引申为图书、书籍之称。
“籍”还有另外的一个意思——借、凭借。如《尚书·序疏》:“籍者,借也。借此??书以记录政事,故曰籍。”
“甚”,会意字,最早见于西周金文 。在金文中其字形从甘,从“匕”形。《说文解字》:“甚尤安乐也。” 由此可见其本义是特别安乐,此义在“甚”的后出分化字“湛”中有体现。例如《诗经?小雅》:“锡(ci)尔纯嘏(gu),子孙其湛(dān)。”
由本义特别安乐的特别中引申为过分、过度;又引申为厉害、严重、太、深、很、极、超过;由很、极等义又引申为的确、实在等副词义。隋唐以后,“甚”字有疑问代词的用法,相当于何、什么,或怎、怎么的意思,这是假借义。《敦煌曲子词?失调名八》:“蝉??(鬓)因何乱?金钗为甚分?”这一意义在现代汉语音,现代汉语写作“什”(五代时已经可以这样写),敦煌变文中的“甚没”,现代汉语写作“什么”。这里的“甚”相当于极、非常的意思。
“籍甚”这个词的含义是借助某种力量或资源来增强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力。其中,“籍”字在古代与“借”相通,意味着依靠、借用的意思。例如,在《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中有这样一句话:“陆生以此游汉廷公卿间,名声籍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陆生通过在汉朝朝廷的公卿之间游走,使得他的名声因此而变得极为显赫和强大。也就是说,他的名声借助了在公卿之间的社交活动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和扩展。所以,可以看出“籍甚”一词强调了借助外部条件或环境来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这里的籍甚指的是凭借我们前面几个部分和章节提到的各种各样的优良品质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竟”,最早见于甲骨文,构型说法不一。一种说法为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其字形的上面像人用口在吹奏乐器的样子,下面是“人”字,表示有个人站着,。这两个字形结合在一起,表示演奏乐器结束的意思,含有“终止”的意思。从这个角度看,“竟”也是个指事字。
还有一种说法,“竟”字的上半部分是个“音”字,下半部分的“儿”字是个“人”字,两形合一,指乐器演奏结束了。在这儿,“音”字表示乐曲,因而从“音”。而乐曲要靠人来演奏,故而又从人。
《说文解字》:“乐曲尽为竟。从音从人。” 无论哪种说法,竟的基本义是曲终为竟。“竟”代表事物完毕、尽、终结、终止的意思。如《史记?高祖本纪》:“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债)。”又由此引申指终于、到底,如毕竟;又指从头至尾、自始至终、全部。如竟日、竟夜。
在古代典籍中,“竟”字也作为“疆界”的通假字来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了区分,人们添加代指土地的“土”字变成专门的“境”字。之后,“竟”字又被赋予了新的用法,表示出人意料或意外之事。例如,我们常说的“竟然”就是这种用法。在这里,“竟”字与“竟”字相通,意味着到了尽头或极限。
“籍甚无竟”意味着人们通过拥有卓越的品德和高尚的行为准则,让一个人或一个家族能够建立起如此辉煌的功绩和声誉,使其得以延续并一直传承下去,永无止境。这些品质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力量,推动着事业的发展,并让其在时间的长河中持续绽放光芒。
两句综合下来,就是说前面所有优良的修行的品行是一个人一生乃至整个家族荣耀功业的基础。前面说的“德建名立”才是荣耀门庭的事业基础,如果能够凭借这样一个坚实的根基,将其沉淀并发扬光大去,子孙万代的荣业都将是永无止境的。
“荣业所基,籍甚无竟”这句话意味着荣耀的事业有其根基,并且有着无尽的发展潜力。这里强调了品德对于事业成功的关键作用。只有具备高尚的品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从而在社会中建立良好的声誉。这种声誉将成为个人事业发展的有力支持,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同时,“荣业所基,籍甚无竟”还提醒人们要不断追求进步和完善自己。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满足于现状,而是要持续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竞争力,实现更大的功业。
此外,这句话还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它告诉人们,只要坚守优良的品德,不断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创造出辉煌的业绩,成就无限可能的人生。因此,我们应该以“荣业所基,籍甚无竟”为座右铭,时刻激励自己,不断追求卓越,为自己的事业和人生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