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殿上,三皇子周行礼话音方落,满殿文武尽皆失色。
那周行礼乃陛下三子,未曾听闻与苏云不睦,但今日突然挺身而出,指证血案,显是早有筹谋。
苏云却似闲庭信步,负手而立,目扫殿中诸人,见薛安之微垂眼睑,林若甫抚须冷笑,知这一局必是右相系倾力而为。
“启禀陛下。”
苏云长揖到地,声如洪钟。
“臣确于乱军之中斩杨澜父子。然斩之由,非为私怨,实乃为国锄奸!”
此言一出,殿中哗然。周明帝坐于龙椅之上,眉峰微蹙。
“卿言锄奸,可有实据?”
“陛下容禀。”
苏云从袖中取出一泛黄绢帛。
“此乃杨澜与南蛮暗通之密信,臣于其马车暗格中搜得。信中言及开城门、放贼寇,里应外合颠覆大周。当日臣奉禁军统领齐镇恶之命追查南蛮谍者,恰遇杨澜欲私放贼寇,若不及时诛杀,京都百万百姓危矣!”
裴千道接过绢帛,细辨字迹,忽觉不对。
“此信虽书南蛮文字,却无火漆印鉴,安知非伪造?”
“裴大人久居刑部,当知南蛮密信向无印鉴,唯以特殊药粉显形。”
苏云抬手轻弹,绢帛上忽现淡淡荧光。
“此乃南蛮‘夜明砂’所书,遇热则显。臣早将此信交与西厂赵厂公查验,赵厂公可作证!”
殿中诸人皆惊,却见赵无极不知何时立在殿角,抱拳朗声道。
“陛下,臣确于三日前收到苏公子密信,经查证,绢帛材质、药粉皆为南蛮独有,信中所书城防部署,与南蛮谍者口供吻合。”
薛安之心中暗惊,未曾想苏云早将证据移交西厂,更未料到赵无极竟当众佐证。
他却不知,苏云早料到此局,入城之时便留了后手,将密信分两路传递,一路交赵无极,一路藏于太学宫密室。
周行礼见势不妙,强辩道。
“即便杨澜通敌,亦当交由陛下处置,苏云擅自斩杀,便是目无国法!”
“三皇子此言差矣。”
苏云转身直视周行礼。
“当日贼兵压境,杨澜拒不开启城门,反欲献城投降。臣若稍有迟疑,南蛮大军必破城而入。《大周律》有云。‘临阵抗命、通敌叛国者,当场格杀勿论。’臣奉禁军之令行事,何罪之有?”
周宣忽越班而出,拄杖而言。
“陛下,老臣尝读《大周律》,其中‘临难行权’条明载。‘若遇社稷危亡之际,官吏可先斩后奏。’苏云此举,正合此条。且杨澜身为户部尚书,私通敌国,其罪当诛,苏云不过代天行罚耳!”
殿中中立诸臣纷纷颔首,皆觉周宣所言有理。
薛安之却冷笑一声。
“空口无凭,律法最重实证。苏云既称杨澜通敌,为何不早呈陛下?却待今日受审方出此证,显是临时伪造!”
“右相此言,真乃欲加之罪!”
苏云忽然拔剑,寒光闪过,殿中侍卫皆惊。
却见他将剑交于周明帝,剑柄处刻有“镇南”二字,“此剑乃南蛮左贤王佩剑,臣斩杨澜时,其正欲以此剑与南蛮贼首歃血为盟。剑鞘之内,尚藏南蛮舆图!”
局势至此,苏云嘴角微掀。
今日寿宴,他在局中,几多凶险,比任何人都清楚。
纵观过往生平,此番口舌之争,他怎可能不早做准备?
剑乃是从杨澜府里搜得,舆图和名单,也是自杨澜府中获得。
当日于唐村密室之中,他获得无数罪证,却隐而不发,今日正好用上!
魏公公忙取剑鞘查验,果见内有羊皮地图,上标南蛮大军部署及内应名单,杨澜之名赫然在列。周明帝拍案而起,目光如电扫过薛安之。
“右相可知,此图若真,杨澜便是卖国贼,苏云非但无罪,反有护国之功!”
薛安之冷汗直冒,却仍强作镇定。
“即便如此,苏云斩杀朝廷命官,亦当按律议罪,岂可因功免过?”
“议罪?”
周明帝忽然冷笑。
“朕倒要问问三皇子,你既在杨澜车中,为何当时不报?却待今日寿宴,方出此语?”
周行礼面色一白,支吾道。
“儿臣……儿臣当时惊魂未定,近日方理清头绪……”
“理清头绪?”
苏云忽然逼近。
“三皇子车中,为何藏有南蛮香料?臣昨日查禁军卷宗,见城门守卫曾报,三皇子车驾出城时,有南蛮‘蛊香’气息。此香乃南蛮王室专用,三皇子何由得之?”
此言如惊雷落地,周明帝猛地看向周行礼。
“可有此事?”
周行礼扑通跪倒,冷汗浸透衣襟。
他确与南蛮暗通,欲借苏云之事扳倒太子,却未想苏云竟连他车中香料都查得清楚。
薛安之暗恨,早知不该让这三皇子出头,如今反将把柄送与苏云。
“陛下,臣知错!”
周行礼连连叩首。
“儿臣一时糊涂,受奸人蛊惑,欲借杨澜之事陷害苏云……”
“是谁蛊惑你?”
周明帝拍案,殿中气温骤降。
周行礼不敢抬头,余光扫向薛安之。薛安之心中大急,却听苏云朗声道。
“陛下,此事牵扯甚广,非一时能查清。臣唯有一事请命。愿自缚下狱,待刑部查清真相,再行论处。”
此言大出众人意料,周宣急道。
“云儿何出此言?你明明有功,何苦自陷囹圄?”
苏云向老师深揖。
“学生若不下狱,恐落人口实,言陛下包庇。且杨澜通敌案牵连甚多,学生入狱,方能引蛇出洞,查清幕后真凶。”
周明帝凝视苏云,见其眼中坚毅,知其用心良苦。
而且,此一事,他深切看到苏云格局,以退为进,不争一时荣辱,确是可造之材。
眼下局面,他虽惜才,却也知此时若强行赦免,必遭群臣非议。
沉吟片刻,忽道。
“依律,苏云擅杀命官,当暂押天牢。然其有护国之功,可戴罪查案。待朕寿宴之后,着刑部、西厂、京都府三司会审,十日内查明真相!”
“陛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