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皇帝所用的皇宫,可以分三个部分,前朝,中朝和内朝。
前朝是三省六部,九监五寺等办公场所,包括殿中省,秘书省,还有十二卫的办公场所。
中朝就是太极殿,也是举行朝会的地方,太极殿右侧是门下省尚书办公场所;左侧则中书省尚书所在。
门下省和中书省是一个宫殿群,门下省所在的宫殿就是弘文宫,侧殿就是弘文馆。
难怪李世民要把弘文馆设在这里,就是为了方便他跟群臣交流。
侍卫用力的摇着风扇,进入大殿就感受到阵阵凉意,好几个人熟人正拿着竹简在交谈。
李世民三个年长的儿子,正规规矩矩的坐在一张茶几后面。
见到薛玖的时候,李承乾三兄弟眼睛一亮,身体一动,就想站起来,不过马上反应过来,这是弘文馆,赶紧又规规矩矩的坐好。
薛玖咧嘴无声的笑了笑,随后随意拿了一卷竹简,找了个角落坐下。
说是侧殿,其实也不小,属于一个完整的宫殿,不但有好几座大房间,还有庭院,凉亭,走廊。
藏书所在,就是最大的三座大殿,密密麻麻的书架,地上放着一排排箱子,如果不是环境不同,简直就像一个巨大的图书馆。
弘文馆原来就是以前的修文馆,不过现在李世民把皇家藏书全部搬过来了,也增添了不少人。
这些人并不只是陪李世民交流,他们是有任务的。
房玄龄负责《晋书》重撰,杜如晦负责典章制度的制定,陆德明则在弄《经典释文》;姚思廉与魏征合着《陈书》。
外面太阳高照,屋里凉风习习,薛玖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踏踏踏!”一阵脚步声响起。
薛玖睁开眼睛,迷迷糊糊的看了看,这才反应过来,这是在弘文馆里面。
“陛下让你们来弘文馆,是让你们跟着诸位大儒学习,如果你们自己不争气,就想着混日子,那可是辜负了陛下美意。”
一个讨厌的声音,一个讨厌的人。
薛玖眼睛微微一眯,没想到这个家伙,又出来了,前一段时间不是离开长安了吗?
不过想想也正常,李世民做了皇帝,他哪有不赶快回来的道理,万一皇帝忘了他这么一个人呢。
“呸!睡醒就踩到一个癞蛤蟆,真tm晦气!”薛玖起身,啐了一口骂道。
没想到薛玖反应如此强烈,孔颖达顿时气红了眼睛,但是薛玖又没有指名道姓的骂人,他也不知该如何做。
主要是他很少遇到,张嘴就骂人的,经验不足啊。
薛玖懒得理会,拿着竹简就向外走。
“小子,你是何人?为何如此无礼?”见到薛玖要走,孔颖达上前一步,阴沉着脸呵斥道。
见他装着不认识,还要找茬,薛玖才不会惯着他,张嘴就骂道:“好狗不挡道!老鬼你又是谁?是不是想要钱,拿去吧!”
薛玖说着,摸出一枚铜钱,用拇指一弹。
孔颖达当然不会去接,铜钱承抛物线落下,发出清脆的声音。
跟在孔颖达身边的四个年轻人,震惊的看着发生的这一切,他们不认识薛玖,不知道这个年轻人,为何如此勇。
这是把自己当作叫花子了,孔颖达气得身体都在颤抖。
“竖子无礼!老夫是弘文馆学士,是尔等师长,你家长辈,就是如此教你尊师重道的?
即便老夫不是你师长,也是你长辈,你怎么敢辱骂老夫?”孔颖达大声呵斥道。
“呵呵!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匹夫未曾教导某一句,哪里算得上师长?就算是师长,张口就伤人,也配为人师表?
至于长辈,不好意思,薛家没有如此倚老卖老的人。”薛玖讥笑道。
“你!”孔颖达胡须颤抖,指着薛玖说不出反对的话。
“装疯卖傻,还装着不认识!还想当我师长,你是配钥匙的吗?你配个鸡毛!”
“你不会又想装晕吧?”其实你这种人,活着浪费空气,死了浪费土地,还不如跳河?
哦!忘了水太凉!”薛玖不停的叭叭着。
“噗!”孔颖达一口鲜血喷出,踉踉跄跄,倒退两步,仰天倒下,只不过他倒的时候,靠近了他身后的人。
四个年轻人被薛玖震撼,根本没有反应过来,等他们伸手已经晚了,孔颖达“砰”的一声倒在地上。
四个年轻人面面相觑,看看对方伸出的双手,尴尬一笑,忙不迭的收了回去。
“天气太热,孔学士可能中暑了,你们扶他下去休息吧。”房玄龄从书架后面走出来,淡淡的说道。
先前的事情,他都看在眼里,虽然薛玖反应有些过火,不过他觉得并没有什么不妥的。
“诺!”四个年轻人,赶紧架起孔颖达向外走。
“你啊!不理他就是了,何必与他争执,赢了又没好处。”房玄龄笑着摇摇头道。
“呵呵!我觉得小玖做得很对,年轻人太圆滑了未必就是好事。”杜如晦也从书架后走了出来,笑呵呵的说道。
“嘿嘿!老师你说错了了,赢了是有好处的,心里会很痛快,不理他他就会蹬鼻子上脸,弄得自己一肚子气。”薛玖赔着笑脸道。
“你小子就像搅屎棍!走到哪里就搅和到哪里。”李世民从大门走进来道。
“见过陛下!”众人急忙行礼。
“陛下你教训得是,不过微臣好歹还是根棍不是。”薛玖委屈的说道。
“你这臭小子!”李世民笑骂了一句,他刚才在门外,正好听到争吵,不由有些后悔,又用了孔颖达这个人,没想到他心眼这么小。
奈何需要他这一面旗子,用来引导安抚儒家那一部分人,所以才让他编着五经正义。
“你看的是什么书?”李世民问道。
“荀子!不知道是谁注释过的。”薛玖低头看了一眼才回答道。
李世民暗自摇摇头,喜欢看荀子的人,难怪直接顶了回去。
“叫你来是好好学习的,切不可顶撞诸位长者。”李世民叮嘱道。
“微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