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媳不知道,昨夜睡得比较晚,醒来就是这样了。”丰润的女子流着眼泪,哭哭啼啼的说道。
孔颖达心里一软,沉思片刻道:“吾儿不会想不开,定然是被人害了,马上去请大理寺的人过来。”
“诺!”
家丁应了一声,急忙向外跑。
孔颖达看着长子,不由悲从心头起,不由老泪纵横,要知道他在长子身上,投入的心血可是最多的。
看看儿子凄惨的死状,不由更加难受,他也不敢多看,只能观察屋子,寻找着不同寻常之处。
孔颖达读了很多书,又做了多年的官,对于查案还是有所了解,看过四周之后,转头问道:“屋里陈设,今早可曾动过?”
“没有,我醒来就是这样。”
床铺还很凌乱,应该是来不及收拾,一张倒在地上的凳子,那是儿子上吊用的,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异常之处。
“门是拴着的吗?”孔颖达问道。
“我们没有拴门的习惯。”女人低着头回答道。
孔颖达眉头一皱,走到窗子边,低头一看,窗子是从里面拴着的。
等孔颖达看完,大理寺的人来了,因为涉及到大臣家里,大理寺少卿戴胄亲自带人来了。
戴胄初仕隋朝,明经入仕,起家吏部云骑尉,迁门下录事,投唐之后,担任秦王府士曹参军,因为他熟悉律法,李世民就升迁了他。
戴胄与孔颖达是熟人,孔颖达见到是他,也放心了一些,点点头行礼道:“辛苦戴少卿了!”
“好说,让我先勘察一下。”戴胄回礼道。
“有劳!”
“其他人全部在屋外等着。”戴胄朗声说道。
“快点滚去出!”孔颖达呵斥道。
大理寺的人仔细的勘察了一遍,有人又挨着询问了现场的人。
戴胄则是检查了尸体,这才起身问道:“可有异常之处?”
“回少卿,并无异常之处。”一个官员行礼回答道。
“孔博士,经过我们勘察,令郎死因并无奇怪之处,应该是自尽。”戴胄对孔颖达说道。
“并无异常之处?我儿不可能自尽的,他怎么可能想不开。”孔颖达摇摇头,他绝对不相信儿子会自杀。
“你看看他脖子的伤痕,只有这么一条,而且这是生前所留,并非死后挂上去的。
如果是被人勒死再挂上去,脖子伤痕绝不是这样。”戴胄指着尸体脖子讲解道。
“怎么会这样。”孔颖达一屁股坐到凳子上,神色沮丧的说道。
“或许是近期令郎遇到什么事情,一时想不开吧。”戴胄淡淡的说道。
自杀的人他见过不少档案,很多都是因为一时想不开,或是因为被骂了几句,或是因为吵架没吵过,甚至有人只是因为少吃了一点东西,感觉受到不公待遇。
这些都是各地每年送到长安的卷宗,虽然感觉很不可思议,却是正常的事情。
“孔博士节哀,我们先走了。”
“有劳戴少卿,今日就不送你了。”
大理寺的人离开,孔颖达摆摆手道:“帮大郎君入殓。”
家丁忙碌,孔颖达招手叫过儿媳妇问道:“这几天大郎可与谁有争执?”
“儿媳并没有听郎君提起。”少妇抹着眼泪回答道。
孔颖达不死心,又让管事询问家里其他人,结果当然是没有的,孔志元这几天,能吃能喝,还去了平康坊,过得很是开心。
既然查不到,那就只能操办丧事。
“啊!”
“快来人啊!”一声惨叫在孔府响起,听到声音,不少人快速的跑了过去。
孔颖达没有听到喊声,不过他听到外面有人在跑动,眉头一皱,就要发火。
孔家并非不允许跑动,但是跑动要用趋步,也就是微微躬身低头,小碎步快速前进。
行,趋,走,奔这是四种走路的方式。
行是指慢走,慢行;趋就是小碎步快速前进;走则是大步前进,速度在趋步之上;奔则是奔跑。
“老爷不好了!”房门猛的被打开,一个家丁惊恐的喊道。
“砰!混账东西,老夫哪里不好了。”正在气头上的孔颖达,猛的一拍书桌,大声喝骂道。
“老爷,二郎君落水了。”家丁身体一颤,低头回答道。
“落水了?他那么大的人,怎么会落水?”孔颖达还以为掉进水池,不由有些不悦,他觉得这太不稳重了。
“二郎君掉进井里了。”
“什么!”孔颖达失声惊呼,随即向外跑去。
水井在后院,等孔颖达跑到的时候,地上已经躺着一个湿漉漉的人。
见到孔颖达,家丁侍女犹如鹌鹑一般,低头站在一边,连呼吸都不敢重了。
地上的人,孔颖达一眼就认出来,那是二儿子孔志约。
“二郎!”孔颖达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踉踉跄跄的跑了过去。
“老爷!”
“管事急忙扶住了他。”
“这…这是怎么回事?”孔颖达伸出手指,颤抖着指着地上询问。
“先前下人来打水,发现井里有人,打捞起来才发现是二郎君。”管事急忙回答,即便是深秋,他额头的汗水还是不停的流下。
“二郎怎么会落水?”孔颖达面容狰狞,厉声喝问。
“二郎君昨天外出喝酒,回来已经喝醉了。”管事擦擦汗水回答道。
“既然喝醉了,为何无人伺候?为何二郎会落水?”孔颖达一把抓住管事,红着眼呵问。
“是…是二郎君把下人赶走了。”
“二郎让你们走就走?让你们去死,怎么不去死,给我拖下去打!”孔颖达怒吼道。
“家主饶命!”
“家主饶命!”两个侍女,两个家丁急忙跪下磕头。
孔颖达根本没有理会,发了心里火气,他就像泄气的皮球,感觉人一下苍老了不少。
几个家丁侍女被护卫拖了下去。孔颖达有气无力的挥挥手道:“给二郎处理后事吧。”
刚刚摘下白花的孔家,又挂上了白幡,这让外人感觉非常惊讶。
打听之下才知道,原来孔家二郎醉酒落井了。一时之间,不少流言蜚语就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