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并未立马回应,略作思索后,反问道:“敢问陛下,你心中大业是为王朝?”
“这是自然!”秦峰笑道。
“如此,请恕刘基告辞!”刘基说完,转身就要离开。
秦峰见状,急忙上前拉住他,道:“先生,勿怪朕骗你,朕是担心将心中大业说出来,让先生嘲笑我不自量力。”
“刘基不敢!”
刘基停下脚步,道:“刘基游历青州大大小小王国十余个,还未找到一个能够让我效忠之人。仲德数次告诉我陛下乃是一代明君,刘基对陛下也是心中抱着极大的期待,可陛下大志,竟然只是为一王朝,这让刘基甚是失望。”
得嘞,这刘基,成一王朝还失望?
你丫的真牛!
不过他也确实有这个本事,前世的他,可是辅佐朱元璋建立了大明。
如今,自然是要挑选一个心有真正大志的明君辅佐。
秦峰看着刘基,道:“先生,朕有就不骗你了。”
略微停顿,盯着刘基,秦峰问道:“先生觉得,九州统一如何?”
刘基大惊,眼中满是不可思议,陛下竟然是要统一九州,行那无上帝皇之事?
这……
刘基心中本只是想要找一个有心建立新皇朝的明君,可现在秦峰竟然是要建立一个帝国!
这让他的心中真的很震惊。
“先生可否愿意助朕成那无上之事?”秦峰看着刘基,淡淡笑道。
刘基微微沉吟,问道:“陛下,您就如此有信心能够建立帝国吗?”
“为什么没有?”
秦峰大笑一声,豪情万丈地说道:“朕手下文臣有程昱、商鞅、郭嘉,还有治理漠北十三郡的长孙无忌,哪个不是治国能士?”
“武将有冲阵无敌的陈庆之,老将李牧,铁骑吕布,锐士章邯,虎将张辽等等,谁不是名将?谁不是猛将?”
“有他们在,朕为什么不敢有这个信心?更别说,朕今年十六岁,朕还能活很久,手下还能够聚集更多更多的文臣武将,建立一个帝国,为何不能?”
盯着刘基,道:“若先生愿意相助,朕的信心会更足!”
刘基微微沉吟,问道:“刘基有选择的余地吗?”
“没有!”
秦峰毫不犹豫地说道。
盯着刘基,秦峰道:“先生有大才,我有大志,先生辅佐朕,方可成就大业。先生有大才,但若不辅佐朕,朕岂会让朕的敌国得一大才?”
“陛下要杀我?”刘基心中一凛。
“若是先生不为朕用,朕自然不会留给敌国。”秦峰淡淡道。
君王,仁慈可以有!
但如果因为你的仁慈,给敌国带来一个大才,那就真的成了笑话。
刘基看着秦峰,跪伏在地,道:“刘基拜见陛下,愿为陛下大业尽一份绵薄之力。”
刘基看中了秦峰的大志,更看中了他身上没有那些所谓的仁慈,因为在刘基看来,那些所谓的仁慈,实为妇人之仁!
“叮,检测到刘基对宿主忠诚度为 92点。”
秦峰听到系统提示,心中大喜,哈哈,刘伯温总算是效忠了!
92点的忠诚度虽然不算特别高,但只要是过了 90点,基本上很难会背叛了。
秦峰急忙将刘基扶起来,大笑道:“朕有伯温相助,大业何愁不成?”
“臣定为陛下大业而尽心尽力。”刘基立即道。
“哈哈,好,好!”
秦峰笑道:“先生此战便随朕出战清迈王国,先生为随军军师,如何?”
“臣遵旨。”
刘基效忠后,秦峰便是让他先去了解一下王国大势以及军备,做到日后对战心里有数。
数日后,陶谦接到命令,带领着十万丹阳兵抵达王都。
秦峰让陶谦领命前往辽东郡后,派遣袁天罡先统领这十万丹阳兵。
再过两日,秦峰接到消息,大燕王国和清迈王国出兵了。
并且兵力比他预想的还要多。
大燕王国出兵三百五十万,缓缓对着泾城一线推进。
清迈王国出兵四百万,来势汹汹,大有要灭大夏王国之势。
两国士兵加在一起,足足七百五十万,人数众多,威势震天。
大夏王国内,人心惶惶,特别是在一些有心人的推动下,不少民众都认为大夏王国要灭国了。
甚至一些文人站出来,批判秦峰,说这都是因为秦峰击杀御剑宗高手带来的后果,秦峰应该为此事负责,应该自刎谢罪。
对于这些人,秦峰的处理很简单。
今天你说了,明天锦衣卫就将你抓了,原因很简单,陛下击杀御剑宗高手和此事有何关系?你说这是击杀御剑宗高手带来的后果,你怎么知道的?是不是有人告诉你的?
不用多问,你丫的肯定是内奸,先抓了再说,至于最后到底是不是,审问一遍不就知道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抓人的借口,最主要的是,秦峰不能让这些张嘴乱bb的狗屁文人带节奏,让王国民众对王国没有信心。
一旦王国民众没了信心,那这个王国,命运也必定会悲惨!
还有些文人就显得理智多了,他们会分析这件事,判断对于大夏王国而言是不是灭国的危机。
对于这样的文人秦峰自然是不会让锦衣卫抓人。
“陛下,商丞相和刘大人到了。”御书房内,小桂子站在秦峰面前恭声道。
“让他们进来。”
很快,商鞅和刘基两人走了进来。
“臣商鞅。”
“臣刘基。”
“拜见陛下!”
商鞅和刘基两人跪伏在地。
“平身。”
“谢陛下。”
商鞅和刘基两人站起来。
秦峰看着他们,道:“事情你们应该都知道了吧。”
商鞅轻叹一声,道:“现在整个王国都传开了,看来敌国也有能人,知道攻心为上的计策,派人过来收买一些文人,在王国内妖言惑众,让王国民众对王国没了信心。”
“这也挺正常的,两国交战,要是没有这些手段,那也太垮了。”
秦峰笑了笑,问道:“现在,说说应对办法。”
商鞅微微沉吟,道:“此战不容易,大燕王国和清迈王国出兵的数量都远超我们预计数量,所以,臣以为,我们需要改变一些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