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一大朝会结束后,朝廷开始张贴皇榜,布告天下,同时翰林院大批官员向各处撒了出去,择地讲学,维护文教正统,批判孔家行径,安天下仕子之心。
九月初二一大早,整个南京城沸腾了起来,因为期待已久的朝廷阅军要开始了。
朝廷将在朝阳门外,对新组建的第三军进行校阅,第三军基本都是南京本地的军户组建,彻彻底底的本地子弟,支持者为数众多,自朱慈烺回京,宣布具体阅军时间,已经在南京预热快一个月了。
今天终于到日子,自然热闹非凡,人人期待,看看热闹也好啊。
此时,朝阳门外的绕城官道上,天还没亮,就已经沿途零零散散摆了几千个摊位,卖什么的都有。
工部尚书程注也是个人才,在城墙下官道的另一边,陆续间隔搭建了上百座简易看台,算是镂空的二层良亭的造型,至于登台的资格,工部早在几天前就卖完了,着实狠狠地大赚了一笔。
天色放亮之后,南京乘简直是万人空巷,全都涌向朝阳门外等着看阅军,简直都赶上年集了,朝阳门外的官道成了庙会一般。
巳时,满朝文武上千人,浩浩荡荡的拥簇着最前面的太子仪驾降临朝阳门,此时的朝阳门及城墙,早已被禁军和锦衣卫接管,每处都是搭配双岗。
朱慈烺缓步登上城楼,探身向下一张望,啧啧,可不得了啊,官道两旁自是已经被第三军将士戒严封锁,但封锁线后面,两边密密麻麻的全是百姓,嘈杂声震天。
略略一看,几十万人是没跑了,向两侧望去,都看不到尽头,不知道南京城外周边的城镇和周边南直隶的府州县有多少人也赶来凑热闹。
“呵,可真够热闹的啊。”朱慈烺打眼向两边一看,呼,好家伙,城墙上也是密密麻麻啊。“城墙上这些是什么人啊?孤怎么看着,还有宫里的仪仗啊。”
“回殿下,城墙上的,都是有官职在身的公职人员。”陈演睁着眼睛说瞎话,其实就是兵部尚书练国事看刑部收门票收的眼红,脑袋一拍,咱不是有城墙这现成的观看位嘛,咱也收啊。
不过城墙毕竟是城墙,不是谁都能上的,兵部就加了个标准,只许官籍可以申请,于是,现在城墙上全是官籍的家属。。。
“至于宫里的太妃、娘娘们,则是求陛下恩准过的,这次本就是官方庆典,倒也不算违制,鸾仪司已经派了专人护卫,不会冲撞到贵人的,请殿下放心。”
“嗯,如此,便开始吧,看看我们今天的主角,魏国公如何表演了,可别丢脸啊。”
“臣遵旨。”陈演答应一声,冲身后喊道:“奏乐。。。”
“奏乐。。。起。。。”城楼两侧,靠近城内的半边,数百名鼓乐师开始演奏起来,曲目和大朝时演奏的一般无二,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为国歌,但一般极正式的场合都是先奏这个曲乐。
随着鼓乐声起,先是城墙上慢慢静了下来,随后城墙下官道的百姓也慢慢静了下来,一直向两边延伸着,大家知道,这是开始了,都急急站好,拿着手里的零嘴边吃边等。
“起号角。。。”陈演继续主持,沿墙的大汉将军传递复诵。
“呜呜呜。。。”低沉的号角声次第响起,整个场面顿时肃穆磅礴起来。
三声过后,陈演喝道:“鸣礼炮。。。”
“咚。。。”位于城楼上的唯一一门平放的妙宇大炮怒吼一声,当然,只有底火,没有炮弹,打出去的,只是一枚彩绸团成的圆球。
彩球飞出炮口就已经散了,化作漫天的寸许的短布条,五颜六色的随风飞下城楼,向着官道两旁的人群飞去。
本来被礼炮声吓得一哆嗦,甚至有些百姓直接吓跪了,但当反应过来之后,摸摸头顶没事儿,才看见漫天飞来的彩绸,一时惊恐离去,兴奋和欢喜重新爬上枝头。
“哦。。。好漂亮啊。。。”
“哦豁,太好看了,比烟花还好看,我要抓几个回去送给我婆娘。。。”
城下顿时又变成了菜市场,大呼小叫的嘈杂无比,间隔了一盏茶的时间,“咚咚咚。。。”城楼两侧的城墙上,次第响起了礼炮声。
朱慈烺无奈的扶了扶额头,两侧各有八门大炮,排出数里外,加上城楼的一共十七门,城楼的第一发礼炮,其实是信号炮,然后每个盏茶时间,十七门大炮齐发一轮。
现在听声音,真是参差不齐,各处计时都有误差,虽然都是前后几个呼吸之间的事情,但还是有误差的。
但这并不影响百姓的和百官的热情,前后有差距才好,可以听到各处的打炮声,要是真精确到同一时间发射,还听不出个啥呢。
等十七门大炮十七发打完,人们嗓子都要喊哑了,热情空前高涨,整个官道都铺满了五颜六色的彩绸碎屑。
而在朱慈烺的视野中,尽头的第三军也开始了行军,随着尽头处隐约传来的号角声,众人知道,那是第三军的进军号令。
打头的五骑一排的骑兵,五千骑兵手握长枪,腰挎长刀,马鞍上还挂着手弩,士卒们都是统一着的火红的棉甲,头顶缨盔。
骑兵缓步走来,尽头处的围观人群早已声浪如潮,所过之处,助威呐喊声此起彼伏,南京这代人,何曾见过这等场面,不要说百姓了,就是达官贵人,文武勋臣也是没有见过。
不然怎会引得连宫中的娘娘们都找崇祯批准出城参观呢,大明这几十年败多胜少,人们心中大明的形象普遍认为是不堪的。
这次南京勋贵数千万两的军费,花足了本钱装备第三军,鲜明统一的盔甲军服,闪着寒光的武器装备。
加上全军各色旗帜飘扬,端的是威武雄壮,威风凛凛,更有御马监借给他们的一万骑兵助阵,威势震天。
看着这军容齐整,摄人心魄的大军,谁还能认为明军是不堪一战的,只有精锐之师的盛赞。
随着骑兵方阵缓缓通过朝阳门,官道两旁的百姓欢呼声此起彼伏,声浪如潮。骑兵们身着火红棉甲,头戴缨盔,手持长枪,腰挎长刀,马鞍上挂着手弩,显得威风凛凛。
他们的步伐整齐划一,马蹄声如雷鸣般震撼人心,仿佛每一步都踏在人们的心头,激起无尽的豪情。
朱慈烺再次向前走近,手扶着女墙向下看去,只见第三军将士皆是面朝城楼,行注目礼。
朱慈烺吸气,酝酿一下,拔出腰间的佩剑,斜指苍穹,大声喝道:“明军威武。”
“明军威武。。。”城楼上的‘扩声器’,上百位大汉将军齐声大喝传诵道。
“将军威武。。。将军威武。。。将军威武。。。”下面的骑兵本来竖着拿的长枪,顺势向上挥舞呐喊。
从上面的城墙观看,只见枪尖如林,向上突刺的枪尖,在阳光的照射下,翻出阵阵耀眼的寒光。
“明军威武。。。”“明军威武。。。”
“皇明万胜。。。皇明万胜。。。皇明万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