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社交达人刘邦追星始皇帝
“老朱为何又对刘秀这般仰慕呢?”
“要知道东汉初期比明朝的开国惨样还凶险,历经漫长天灾战乱,全国各地民不聊生,人口大量锐减,好些地方的土地都凑不齐农人来种植。这对于天生爱种地的华夏人而言,那可是绝对忍不了的事了。”
“而且当时,除了人口问题以外,国家也遭受外敌的疯狂肆虐,没有休养生息的时间,汉光武帝依旧能够力挽狂澜以强力的国家手段,短时间快速提振国民经济。”
……
“厉害!”刘邦越看越是兴奋起来,“不愧是我刘家子孙,哈哈,有志气,有本事……”
嬴政在一边越看是越生气,一来是羡慕别家的子孙有志气,二来则是不解自己选定的继承人,到底是做了什么,能把好好的大秦折腾没的。
“朱元璋自己前半生喜欢白手起家,创业成功的汉高祖刘邦,后半生则独爱中兴之主汉光武帝刘秀……”
“而他不知道的是,很多年以后的自己,其实也是许多人的偶像。”
“像是清朝的康熙,还有民国的孙文先生,那都是老朱的忠实簇拥者。”
“孙先生就不用说了,生为汉人,自然是对汉家王朝的开国君主极为尊崇的。”
“而很多人想不到的是,一直被被用来和大明对比的大清圣祖康熙皇帝,居然也极其推崇这个前朝开国君主。”
“要知道,康熙皇帝曾经六次南巡,次次都要去南京的明孝陵祭拜明太祖朱元璋,而且每次都是行三跪九叩的大礼。”
“虽说也有一些政治目的,但其对于朱元璋的历史功绩也是极其服气的。”
“他甚至认为朱元璋的功绩超过了唐代的太宗皇帝以及宋朝的太祖皇帝。并命人在明孝陵立碑刻字【治隆唐宋】,以此来表达自己对老朱的崇拜和敬重。”
“而他的好圣孙却处处以学习祖父为荣。”
“康熙拜祭明太祖的孝陵,那乾隆便拜祭明成祖朱棣的长陵……”
“康熙夸赞朱元璋是治隆唐宋,那乾隆就要赞美朱棣是远迈汉唐……”
“这乍看起来,似乎康熙才应该是乾小四的终极目标,超级偶像……”
“而明成祖朱棣,不过是旁边的一碟配菜……”
“可实际上却不尽然。”
“众所周知,乾隆是一个极其自负的皇帝,绝对算得上是天老大,我老二的那种性子。这天下都是他的,自然是没有他不敢做的事情的。”
“可就是这么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皇帝,却也还是对前朝的永乐大帝心存敬畏和佩服的。”
“一辈子写了几万首诗,却一篇也没有被录入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的乾隆帝,文化水平到底多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其在明长陵留下的【明之亡非亡于流寇,而亡于神宗之荒唐】却成了千古名言。”
“虽说这段话是在批判明朝后期的无能,但这并不妨碍其佩服朱棣本人。”
”曾经的朱棣为显示明朝强大国力,震慑对中原怀有异心的蒙古草原各部和西域帖木儿帝国,在北京怀来县向各国使臣举行了十万级别的大规模阅兵。
”明军【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军容整齐,步调如一,强大的气势和过人的能力,使得多国使臣神色大变,心甘情愿俯首称臣。”
“乾隆时期,亦有英国使者来华夏觐见天子,并带来了诸多工业革命后出现的科技成果。”
“此番举动既有示威之嫌,亦有结交之意。”
”但是乾隆却不屑一顾,还保持着天朝上国的姿态,甚至学起了明成祖,也给英国使者来了一次大阅兵仪式……”
“只是结局却……”
“唉!不提也罢了……”
“可以说,虽然从未曾直面提及过朱棣是自己的偶像,但很多的时候,乾隆都是在效仿朱棣行事的。”
“除了阅兵外,他还学着朱棣编纂《永乐大典》一般,编修了《四库全书》。”
“甚至于朱棣的身影,也是与他一起的入画的,虽说乾隆自己在画中一副睥睨众生的姿态,而朱棣却只是一副恭敬从命的样子……”
“但在我们狂妄自大,唯我独尊的十全老人眼里,也不是谁都配与他同入一幅画像的。”
“即便是那个人是他的爷爷康熙皇帝,也不一定配的上……”
……
提及这位乾隆皇帝时,天音的语气似乎有些戏谑之意,这使得那秦汉两朝的开国之君皆是皱起眉头。
“后世的皇帝,这么不要脸的吗?”刘邦忍不住开口道,“政哥啊,您怎么看呢?”
论起交友能力,刘邦认第二,还真没几个皇帝敢认第一,他那自来熟的本事和态度,让嬴政身边的蒙恬瞬间警惕起来。
但始皇帝却似乎没有生气,只微微蹙了蹙眉头,便开了金口,“嗯”了一声。
眼瞅着这僵局被打破了,刘邦更是兴奋,他上前一步,嬉皮笑脸道:“陛下,朕还以为,您就要一直这么站着,不打算搭理我们这些后面来的了呢!”
“……”嬴政此时很无语,但还是保持着风度,“你便是我秦朝亡后的汉朝开国之君?叫刘邦的?”
“正是在下……”刘邦立马点头回道,“陛下,您可是我刘季一生追逐的梦想啊……”
马屁刚拍一半,那天幕就和与他商量好一般,同时也提到了汉高祖刘邦与他偶像嬴政的故事。
“汉高祖刘邦,这位草根逆袭的赤龙之子,亦是有着自己喜欢和尊崇的偶像的。”
“你别看他自己本就是传奇一般的存在。可实际上他早年却只是个能够每天与朋友一起吃喝玩乐,浑浑噩噩的度日便极其满足的小官。”
“直到那一次,他亲眼目睹了始皇帝的盛大出行,感受到了帝王的威严。”
“这让游手好闲的刘邦顷刻之间成为了眼前这个伟大身影的忠实迷弟,从此将始皇帝视为自己的楷模,并穷极一生追逐其走过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