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一步错,步步错
视频播到这里,便暂时告一段落了。
罗玉华叹息一声道:“怎么样,这赵构早年看起来,可不就是个心怀大义,一心报国的有为青年嘛!”
“可为什么后来,他当上了皇帝以后,却又变得畏手畏脚,宁可偏安一隅,朝敌人低头纳贡,也不敢孤注一掷,放手一搏了呢?”
“是啊!这是为什么呢?”罗玉华的提问,显然难倒了坐在她对面的徐爱,“照理说,心中有抱负,军中有良将,经济也不差,为什么就放弃抵抗了呢?”
各朝位面
大唐……
“因为他怕了……”秦王李世民皱着眉头开口道,“他怕亡国,怕自己背上亡国之头衔……”
大汉……
“他这是想休养生息?所以才这般避战,甚至不惜自毁长城…… ”萧何也看明白了一些!
元朝……
忽必烈冷笑道:“就算是如天幕所说一般,他杀岳飞的行径,也是不可饶恕的……”
天幕上……
罗玉华和各大位面的帝王名相看法大相径庭:“靖康之变后,徽钦二帝被俘虏,宋王朝宋风雨飘摇,近乎灭国。
“好在宋室南渡,赵构被推选为新帝,于应天府登基,这才勉强保住了宋朝的半壁江山,史称南宋……”
“金人武德强悍,刚成立的南宋政权亦是摇摇欲坠,过了好些年才勉强稳住阵脚。”
“南宋朝廷偏安东南一隅,君臣百姓心里其实都希望能有一天能有人站出来,带领他们击退金人,重收旧山河。”
“只是很可惜……”罗玉华叹息一声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作为旁观者,我们更多的是从军事的角度上去看待当时的情形,而没法切身处地的去替当时的南宋政权考虑考虑……”
“我好像有一点明白你的意思了……”徐爱听她说到这里,不禁也点了点头,脸上更是出现了惋惜之色。
“我记得我曾看过一些史料记载,宋高宗时期,国土面积只有宋朝原本面积的一半多。再加上多年的内乱和外敌入侵,人口锐减的厉害……”
“尤其是南宋初年,朝廷兵士补充极其困难,也确实需要修身养息,才可另做打算……”她突然开始有些理解赵构的行为了。
只是理解归理解,但身为一个有血性的华夏儿女,她依旧对其杀害忠良,不敢放手一搏的懦夫行径表示鄙夷……
“赵构也曾对他过继来的儿子宋孝宗说过,万万不可轻言开战,因为一旦开战,对于金人而言,那不过就是胜负而已,可对大宋,却是灭族之灾!”
“如今站在我们后世之人的角度来看,并不能确定,当时的赵构,到底是不想背负亡国之君的千古骂名呢!还是想要借着议和讨好,为南宋寻得喘息机会,日后再谋大业……”罗玉华继续评价道。
“不管是哪一种,摒弃所有偏见,冷静看待赵构的选择,就会觉得他这么做,在当时的情况看来,都不能说是错误的……”
”毕竟不是每一个帝王都有绝对魄力,能发动玄武门政变,主动竞争上岗。”
“也不是所有帝王都有,能在被逼到绝境后,仅用八百府兵便敢起事的勇气……”
罗玉华说到这里,明显眼睛里闪过精光,比起憋屈的科普赵构的人生,她还是更崇拜和喜爱唐太宗和明太宗。
“宋高宗的选择虽然在当下看来,并无大错。”徐爱也同意她的观点,“但我觉得,这只能说是治标不治本的表面功夫……”
“教员曾说过,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她继续道。
“要知道一味的朝着敌人摇尾乞怜,依靠满足对方的条件,换取来的,除了短暂的安宁外。更多的,是养大了敌人的欲望……”
“等到有一天,他不再满足于你上供的那些好处时,又该如何呢?”
徐爱深深的蹙起眉头,叹息一口气,继续道:“更何况,金宋签订《绍兴和议》,确立了南自南,北自北的原则,直接出卖了北方的宋朝子民,让他们自此成为了金国臣民,再不能自称宋人……”
“这以绍兴合议确定疆界的行为,彻底成了一段令宋朝再也抬不起头的屈辱。”罗玉华开始总结道。
“纵观历史,宋高宗赵构从个人能力上来看,绝对算不上是一个废物皇帝。”
“甚至可以说,他确实是个一心想要成为中兴之主的有为青年。”罗玉华端起茶盏呷了一口,继续道,“可以说,如果不是南宋当时所处的环境实在太过于劣势,他恐怕真的有机会能够做到……”
“只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南宋当时国力支撑不起继续北伐的消耗。使得赵构不得不放弃对金国的抵抗。”
“从他选择放弃对金国的抵抗,冤杀岳飞的那一刻起,便注定了他一生的努力全都付诸东流了……”
“是,割地送钱的行为,是替南宋换来了几十年的和平。可送出的那些岁币,一样也是通过加重百姓税收才得来的。”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宋朝的子民,如在缴纳高额税款时,是更愿意朝廷拿着这笔钱充作军饷,去与敌军一决高下,换取一个真正的太平盛世呢?”
“还是希望朝廷拿着自己的血汗钱,去卑躬屈膝的向敌人俯首陈臣,来换取一个所谓的安宁呢?”
“宋高宗的一生,是有抱负和梦想的。但他的眼光和决策却极为浅薄。”罗玉华评价道,“他做出的那些选择,兴许有他自己的想法,也可能很适合当时的形势。”
”可是,这些在他看来,是为大宋子民更好的决策,并没有得到百姓和后世子孙的信服。”
“简单通俗的来说,他以为他忍辱负重的选择,或许可以以为可以错在当下,功在千秋的结局。”
”但事实上,换来的,只有懦夫和昏君的骂名,甚至于比他那丢人的老子和哥哥更让人不待见!”
“唉!可悲,也可惜了!”
赵匡胤看着天幕上出现的南宋的版图,脸色愈发阴沉。
此刻的他并不知道自己到底该说些什么。
看完赵构的一生,便是连他也不愿过多苛责了。
他皱着眉头沉思良久,终究是朝着天幕上,那住着破旧宫殿的后世不孝子孙赵构,叹息出了声来。
时势造英雄。
可若天命不在你时,能有逆天改命的手段和勇气之人,又能有几个呢?
“宋高宗……”他轻声道,“朕不会再怪你了……”
大明……
有着地狱开局,却依旧逆袭成为天命之子的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看到这里,也有些唏嘘。
他依旧厌恶这个宋高宗,但却又不得不承认,天幕的评价一针见血。
“这就是一步错,步步错……”朱元璋回过头看向身后的众人,目光落到了刚刚成亲不久的太子朱标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