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黄巢完全就忽略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实力不强还敢打出头鸟,往往历史上第一个造反的人基本上都失败了。”
李世民更加难受了,黄巢造反都这样了,那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啊!
李隆基有点害怕了,未来自己可是要亲自经历安史之乱,目前要如何预防安史之乱难吧啊!
安史之乱,安禄山等人只是导火索,没有他们也会有其他人引爆火药桶,只能先增加中央朝廷的力量。
观众:“如果让门阀世家一直延续下去,华夏会变成种姓制度吗?”
叶枫摇头,道:“不可能,华夏的国情和啊三的国情完全不一样。”
“种姓制度的维持在于他们自己,底层人之间并不团结,中层人反对底层人跨越阶级,高种姓利用宗教来洗脑等。”
“比如,首陀罗群体之中存在种姓制度。”
“虽然都是首陀罗群体但也分高低,身份较高的首陀罗往往不希望比低身份的首陀罗超越他们。”
“首陀罗内部就分裂成了大大小小的群体,这些人通过维持种姓制度来保证自己的身份高低。。”
“最底层的不可接触者内部也存在身份高低,什么人可以做这份工作,什么人不可以做,这就将矛盾引到他们内部之中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团结了底层老百姓来反抗权贵。”
“他们的底层老百姓很难团结起来,本身就在用种姓制度来分身份的高低,农民和清理下水道的人能一样吗?”
“农民会同意清理下水道的人和他拥有一样的身份吗?”
“这才叫做种姓制度。”
这个制度真变态啊!古人发出震惊的声音,这完全就是彻底的将人锁在那里,永远不能翻身啊!
刘邦:辛亏老子不在那个国家,要不然就完蛋了。
卫青:高祖,俺也一样。
霍去病:舅舅,俺也一样。
朱元璋:不要说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叶枫:“华夏就完全不一样了,门阀世家是把持了权力,垄断了知识,通过强大的实力来宣传自己的影响力。”
“门阀世家并不是一个整体,天底下大大小小分布着不同势力的世家。”
“西汉的举孝廉是中央朝廷设定好名额,将名额划给每一个郡县。”
“这就类似于大学招生,这个省今年大学设定招多少人,招满之后就结束了。”
“举孝廉实际上拼的就是钱,拼的就是谁的名声大,拼的就是谁宣传足够好。”
“一个穷人哪怕再怎么孝敬父母,他的名声顶多在村子里面夸一下。”
“在古代是没有互联网信息极其堵塞,郡县的长官怎么可能知道这个穷人的故事。”
“名额都被强大势力刮分了,世家慢慢开始形成了。”
“他们掌握了社会的资源和上升的空间,在老百姓之中有了名望。”
“皇权需要官僚系统来维持,而官僚系统需要有知识的人。”
“知识在古代非常可贵,现在我们有才华可以靠学历,证书来证明,古代要如何证明自己有才华。”
“知识需要读书,读书需要大量成本,换言之家里面有钱的人读书的概率更大。”
“这就是出身的重要性,越是在大家族出生的人说明接受教育的机会就更多。”
“抛开其他的因素,统治者也会在他们之中选拔人才节约时间和精力。”
“古人开口就说我是某某家族和现在我是北大毕业,直接让其他人高看你一眼。”
“当然也可以拜名师,初中的送东阳马生序里面的宋廉求学多么辛苦。”
“这也是学历证明。”
“知识要是高高在上,杀死所有的门阀世家不出十几年新的门阀就出现了。”
“哪怕是科举也会成为门阀世家的盛宴,他们读书可是要比穷人简单多了。”
“穷人每天都要干活,保证不饿死,花钱去买书,读书成本太大了。”
“世家可以请名师一对一,买习题,给主考官送礼物等等,方法多种多样。”
“让更多人接受教育,接受知识的洗礼才能摆脱对门阀的依赖,这一点需要科学的进步。”
“这和种姓制度完全不一样。”
观众理解了,古代读书的人就那么多,这些人之中多数都是世家之人,皇帝想要绕开他们也不行。
他们能稳定提供人才给朝廷,而那些人才又会反馈家族,让更多世家人进入朝廷。
挤掉寒门的名额。
叶枫:“而且,大家都把门阀世家想的太厉害了,延续几百年坚挺在历史舞台之中。”
“现在,我教大家一种借尸还魂的手段。”
观众一愣,借尸还魂什么鬼,这和门阀世家有什么关联吗?
不少古人似乎察觉到了什么,马上回忆自己之前做过的事情,万无一失确定没有毛病。
反正,我就是李家人。
叶枫笑了笑,道:“在这里我讲一个简单的故事,大家就能够理解了。”
“魏晋南北朝期间,有一个人凭借自己的努力创下了一些家产,他渴望更高的地位。”
“他明白这个时代是属于世家的时代,他需要一个合理的身份才能进入世家的圈子里面。”
“思来想去他想到了这样的一种办法。”
“他姓李,他有目的性的寻找落魄的李姓世家,最好保留了族谱和落魄之前小有名望。”
“费尽千辛万苦,他终于找到一个落魄的家族。”
“曾经这个家族出过三品大官,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慢慢的衰落,变成了如今这个破旧小家族了。”
“他提前带着礼物拜访了李家族长。”
“回来之后,他开始宣传自己的先祖是李家当中的一位,由于战乱等原因被迫分离了。”
“先祖最大的遗憾就是落叶归根,他如今只为认祖归宗,完成先祖的遗愿。”
“在某一个特定的日子,众目睽睽之下他带着一份家产来到李家之中。”
“对着落魄的李家族长,道,不孝子孙前来认祖归宗。”
“落魄的李家族长眼睛一瞄他身后的那些物资,顿时眉开眼笑,道:“好孩子,你难不成是李达光的后人。”
“他闻言一听,心领神会道:我正是李达光的后代,他老人家的遗愿就是希望后代子孙落叶归根。”
“这是他老人家所遗留下来的遗物。说罢他从身上拿取下了一枚半残玉佩。”
“闻言,李家族长当即从家族当中取出了另外一半。”
“两者恰巧能合在一起。”
“李家族长当众拿出族谱,开始逐一的查阅,果然从族谱当中找到了李达光。”
“李族长当众解释道:当年由于战乱李达光先祖不得不和我们分开前往其他地方。”
“不得已将一枚玉佩一分为二给后代子孙当做认祖归宗凭证。”
“如今这一脉也可以重新回归族谱之中了。”
“孩子,你起来吧!”
“李达光先祖的父亲就是我们李家曾经辉煌的三品大官,希望你可以重塑李家的光辉。”
“他用力的点了点头。”
“从这一刻开始,他便是李家之人。”
“凭借李家所遗留下来的名声和自己的家财和才华。”
“他一步步走上了仕途在机缘巧合之下做到了四品官员。”
“他这一脉也成为了李家的代表人物,李家在他的手上重新焕发生机。”
“凭借他所积累下来的人脉和财富,他的孩子领先别人一大步。”
“他知道自己创业有多么的艰辛,于是严苛要求自己的后代。”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他的后代出现了一位二品大官,世人都在称赞李家不愧为百年世家啊!”
“子孙后代一个比一个强。”
“只有他以及死去的李家族长才知道一切真相,如今他将带着这个秘密消失在人世间。”
“未来,人们只会记得李家衰弱之后,李家后人重现李家辉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