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勇挑重担启新程,惊喜悄绽绘新篇
林小满荣获表彰的余温尚未散去,新的机遇与挑战便接踵而至。凭借在青山村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出色表现,他被正式提拔为镇乡村振兴办公室副主任。这一任命,意味着更广阔的责任与使命,也预示着他将投入到更为繁忙的工作中。
走马上任的第一天,林小满早早来到了镇政府办公室。新的办公环境宽敞明亮,墙壁上挂满了全镇各村的发展规划图和进度表。他坐在办公桌前,深吸一口气,翻开了手中的全镇乡村振兴工作资料,密密麻麻的数据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让他感到压力如山,但眼中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林主任,这是其他几个村子的发展报告,您先看看。”助手小李抱着一摞文件走进办公室,“这些村子情况各异,有的产业发展滞后,有的基础设施薄弱,都盼着能像青山村一样找到发展的突破口。”
林小满接过文件,认真翻阅起来。“我们得尽快去各个村子实地考察,了解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方案。”他对小李说道。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小满开启了连轴转的工作模式。他频繁穿梭于各个村庄之间,与村干部和村民们交流座谈,深入田间地头了解产业现状。每到一个村子,他都详细询问村民们的需求和困难,仔细记录在笔记本上。
在一次走访中,林小满来到了偏远的李家村。这里交通不便,土地贫瘠,村民们主要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生,收入微薄。“林主任,你看看我们这穷山沟,还有救吗?”一位大爷满脸愁容地问道。
林小满拍了拍大爷的肩膀,坚定地说:“大爷,您放心!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肯定能找到出路。我们一起想办法,把这穷帽子摘掉!”
回到镇上,林小满召集了专家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商讨李家村的发展方案。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大家决定利用李家村的自然风光,发展生态旅游和特色养殖。林小满积极协调资金,帮助村里修建道路,改善基础设施,还联系了专业的养殖技术人员,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
在推动其他村庄发展的同时,林小满也时刻关注着青山村的动态。他定期与苏雨桐通电话,了解村里的情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建议。尽管工作繁忙,他依然会抽出时间回到青山村,看看那里的村民和熟悉的土地。
而此时的苏雨桐,正瞒着林小满,悄悄筹备着两个“小秘密”。除了计划在村里打造一个现代化的农产品加工中心,她还打算建造一座文化活动中心。
苏雨桐心里清楚,物质生活提升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得跟上。这个文化活动中心,将会成为村民们学习、娱乐、交流的重要场所,丰富大家的日常生活,传承和弘扬青山村的传统文化。
为了实现这两个计划,苏雨桐开启了忙碌奔波的日子。她四处奔走,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招商会,以及文化产业交流会,向企业、投资者和文化机构介绍青山村的优势与潜力。
在一次农产品展销会上,苏雨桐结识了一位从事农产品加工设备研发的企业家王总,经过深入交谈与诚挚沟通,王总对青山村的加工中心项目产生浓厚兴趣,愿意提供先进设备与技术支持。而在一场文化产业交流会上,苏雨桐遇到了热心公益的文化投资人张女士,她被苏雨桐描绘的青山村文化蓝图所打动,决定为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提供资金赞助。
随着资金逐步到位,两个项目的建设工作正式启动。苏雨桐每天都在施工现场忙碌,监督工程进度与质量。她仔细检查每一处细节,与施工团队反复沟通,确保建筑既实用又兼具特色。“苏干部,你这是要给我们一个接一个的大惊喜啊!”村民们看到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纷纷对苏雨桐竖起大拇指。
几个月后,林小满忙完镇上的工作,回到青山村。他惊讶地发现村里同时在建两个大型建筑,一打听才知道是苏雨桐筹备的农产品加工中心和文化活动中心。
“雨桐,你怎么都不跟我说一声?”林小满既惊喜又有些埋怨地对苏雨桐说。
苏雨桐笑着说:“想给你一个惊喜嘛!我知道你工作忙,就想着自己先把前期工作做好。现在两个项目都快建成了,正好给你看看。”
林小满看着眼前忙碌的施工场景,心中满是感动和欣慰。“雨桐,你辛苦了!这两个项目建成后,青山村的发展肯定会更上一层楼,村民们的日子也会越过越有滋味。”
在林小满和苏雨桐的共同努力下,全镇的乡村振兴事业蓬勃发展。青山村的农产品加工中心建成投产后,各类深加工产品凭借优良品质迅速打开市场,供不应求,为村里带来丰厚经济效益。文化活动中心也顺利完工,宽敞明亮的空间里,设有图书阅览室、文化展览室、文艺排练厅等多个功能区域。
开业当天,村民们满怀新奇与喜悦地走进中心,有的在阅览室挑选书籍阅读,有的在展览室观看村史和民俗文化展示,还有的在排练厅跟着音乐翩翩起舞。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林小满和苏雨桐来到了青山村的茶园。望着漫山遍野的茶树和忙碌的村民,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小满,这一路走来,虽然辛苦,但一切都值得。”苏雨桐靠在林小满的肩头,感慨地说道。
林小满轻轻握住她的手,坚定地说:“是啊,雨桐。我们的乡村振兴之路还很长,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着我们。但只要我们携手共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们的身影在茶园中显得格外温馨,而他们为乡村振兴事业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将永远铭刻在这片土地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乡村的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