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知文将东京帝国大学附属医院作为自己的第一个突破点自然是有自己的理由。
首先就是东京帝国大学附属医院在全日本医学界的特殊地位,这决定其他医院都会学习东京帝国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疗与运营方式。
如果将东京帝国大学附属医院的大门打开,以后打开其他医院的大门就会更加简单。
中岛由一夫对陈知文的请求没有太多犹豫就直接答应下来,但是他还是对陈知文嘱咐道,“我们医院对这些医疗器械的采购还是有比较严格的要求的,你们公司的注射器一定要符合我们的使用要求。”
陈知文信心满满,在回东京之前,他已经和中村次郎一起将注射器的设计图给设计好,并且已经选择了一款新型不锈钢,比现在市面上的注射器要更好掌控,更好使用。
陈知文简单讲解了自己公司注射器的不同之处。
首先就是可以提供多种大小的针头。
现在市面上的注射器针头还是统一大小,为了减少制作难度,针头被设计得很粗,如果遇到血管很细的老年人或者孩子,根本就扎不上,只能去寻找身上的其他部位。
陈知文公司提供了多种规格的针头,可以应对不同群体。
然后就是针头的强度,新型不锈钢强度更高,耐用程度也更好。
因为现在陈知文手上还没有实物,所以中岛让陈知文在实物制作出来以后第一时间拿给他看,到时候再决定是否要进行更换。
回到医院之后,陈知文开始了正常的上班生活,开始重新接收病人。
在加入日本国籍之后,陈知文享受到的待遇也大为不同,本来自己只是实习医生,虽然有独立手术的能力,但还是没法享受到对等的待遇。
但是现在他居然被特批享受正式医生的待遇,在医院里边有独立的办公室,同时还给自己换了一套设备齐全的单身公寓。
不仅如此,现在陈知文除了享受学生的补贴,医院还给自己正式医生的工资待遇,一个月的工资能达到三四百元。
当然陈知文也知道医院为什么给了自己这么好的待遇,首先就是因为自己身份的变化,从以前的卑微中国人变成现在的华族日本人。
之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医院想要招揽陈知文,毕竟大家都能看出来,陈知文以后的医术是不可估量的,所以他们希望可以用优厚的待遇将陈知文留在医院或者在医学院里当个老师。
但是陈知文知道自己未来的出路不在这里,所以在接受待遇之后并没有表态自己以后要留在医院,而是在这件事情上保持了沉默。
陈知文在医院里继续进行他关于癌症的研究,他希望自己在回到上海前还能再发表一篇高水平的文章。
很快他就迎来一个新的挑战,不过这个新的挑战同时也给他带来巨大的名声。
这天是寻常的一天,但是发生了一件不寻常的事情。
陈知文早上正常上班,但是没过多久,护士通知他去会议室里进行会诊。
会诊是一件非常常见的事情,陈知文感到稀奇的是一般来说科室会诊就是在病房里围着病人进行,很少有去会议室会诊的。
陈知文来到会议室,发现医院里的医生都已经来得差不多了,自己亲爱的带教老师佐藤也在现场,只不过他坐在角落里。
陈知文也找了一个角落里的位置坐下。
前面是一群最权威的医生,中岛由一夫坐在中间眉头紧锁,显然是遇到难题了。
每个医生对于疑难杂症都有强烈的好奇心,陈知文也不例外,作为医生,最喜欢去做的事情就是研究疑难杂症。
经过一番了解,陈知文才了解到病人的情况。
这是一个出生才不到一岁的婴儿,孩子出生的时候一切正常,但是很快孩子的母亲就发现这个孩子的肚子好像越来越大。
带到医院检查之后发现,这个孩子的肚子里边长出来一个巨大的肿瘤。
要是普通人家的孩子,陈知文的第一反应就是让父母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就这样放弃。
但是陈知文了解情况之后才知道,这个孩子大有来头,属于那种不能被放弃的。
中岛由一夫没有介绍这个孩子是什么身份,只是告诉大家这个孩子最好救活,救活之后对大家都有好处。
陈知文翻看这个孩子的病历,病历上面记录的信息非常完善,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这个孩子日常的行为,包括几点吃饭,几点上厕所都非常详细。
其中还有一张比较清楚的x光照片,照片中婴儿的腹部有一个巨大的肿瘤,可以看出情况是十分危急。
面对这样的情况,陈知文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首先就是患者现在还是一个婴儿。
儿科本来就是最难的学科,特别是这种非常小的孩子,因为现在没有合适的麻醉药物,也没有合适的医疗器械。
麻醉剂量应该给多少,消炎药物剂量应该给多少,这些都是问题。
而且婴幼儿本身身体就非常脆弱,不如成年人的身体素质,陈知文怕这个孩子刚上手术台就撑不下去。
这个手术就算放到后世都不是一场简单的手术,需要多学科会诊之后才能研究出一个比较完善的方案,而且手术的成功率也是相当低。
在这种环境下,陈知文不知道这个孩子的成功概率能有多少。
陈知文本来以为这个孩子应该是恶性肿瘤,因为根据病历中内容的记载,孩子的腹部是在短短几个月之内就长到这么大的,速度这样快,肯定不是什么良性肿瘤。
会诊现场,所有人的眉头都是紧锁的,大家都没有什么好方法。
但是陈知文在仔细观察之后,有了一个惊人的想法,他本来以为这只是自己的胡思乱想,但是越想越觉得是有可能的。
“有没有可能这不是恶性肿瘤,而是其他的境况?”陈知文大胆的发言让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他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