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知文非常遗憾地告诉病人。
没想到病人十分激动,“医生,我知道您的医术是最高明的,之前给我看病的医生告诉我,要是在您这里没有办法,那我就没救了。”
病人直接在办公室里给陈知文跪了下来。
“你要知道,这台手术的失败概率是很大的,要是失败只有一个可能,就是你会直接死在手术室里。你要做好这个心理准备。”陈知文只能将情况告诉给病人,让她自己进行选择。
一边是带着肿瘤活着,另一边是成功率只有一半的手术。
病人想都没想,直接选择去做手术。
“你确定好要做手术了吗?”
“是的,如果在您这里不能做手术,那我等等就直接选择去死。”病人的眼神是坚定的,陈知文知道她不是在开玩笑。
要是在后世,陈知文肯定是不敢做这样成功率只有一半的手术,因为手术失败之后自己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但是在这里,就算自己手术失败也不会承担任何的责任。
那就做手术吧!
这场手术不是陈知文一个人能够完成的,他需要几个助手在旁边协助自己。
首先就是需要有一位助手全程托举着这个肿瘤。
陈知文估计这颗肿瘤重量应该不低于五斤,考虑到手术要持续好几个小时,他就需要一位身体强壮的助手。
他很快就找到一位合适的助手。
那位合适的助手就是林向东,身高体型都不错,而且最重要的就是很有灵性。
在十一位学员中,他的练习情况是最好的,现在已经开始攻克如何用缝合线缝合鸡蛋内膜。
他找到林向东,“向东啊,你现在有一个好机会,可以锻炼一下自己。”
林向东有些莫名其妙,“我发现你是我这批学生里边最有灵性的,所以打算让你担任我的手术助理。”
“你可一定要好好表现!”陈知文说完之后拍了拍林向东的肩膀。
后世三千块钱的司机不好找,但是三千块钱可以找到一个有驾照的法学生,而且人家还会屁颠屁颠地过来,没有一丝不情愿。
五千块钱的保姆也不好找,但是八百块钱就能找到一个精通医学技能的实习规培医生。
现在的上海租界护士不好找,但是陈知文可以从医学院里边找到愿意不要工资,只要提供机会的医学生。
林向东对于自己得到这样的机会非常高兴,认为这是陈知文对他的奖励。
手术之前进行手术方案分析的时候,林向东才知道原来不只是自己得到这个机会,只不过自己的工作要更加特殊一点,那就是在手术工程中提着肿瘤,不让肿瘤影响陈知文的手术视野。
手术全程长达五个小时。
陈知文也没想到这场手术的时间要这么久,主要还是剥离血管花费了很长一段时间。
这个病人的肿瘤是肝脏上的,陈知文本来是想将肿瘤与肝脏组织进行一次简单的分离,尽量保存肝脏。
结果没想到病人的肿瘤直接和大半个肝脏进行连接,已经没有分离的必要,于是陈知文直接将病人的大半个肝脏给切除。
接下来是更加危险的血管剥离,陈知文在x光的片子里看到只有两根血管是被包围在肿瘤里的,但是实际打开查看之后才发现,这个肿瘤里边包含了至少七八根血管。
而且这些血管都不能出现缺口,因为一旦出现缺口,肿瘤细胞就有可能进入血管里边,之后在其他地方形成新的肿瘤组织。
陈知文在认真做手术,就是惨了在旁边的林向东。
举一个五斤重的东西一分钟两分钟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举好几个小时这就要人命了。
还好陈知文看见林向东的手已经开始颤抖,于是让另一个学生把他换下来。
林向东下来之后两只手都是颤抖的,而且能看出来这两只手没有个两三天是恢复不过来的。
不过林向东感觉这都是值得的,因为他在举肿瘤的时候能够看到陈知文在肿瘤上面用手术刀进行手术。
林向东看完陈知文的手术之后只想表达一个观点,玩鸡蛋还是有用的。
陈知文同样是在用镊子还有手术刀在肿瘤和血管之间进行剥离,要知道血管是很细很薄的,陈知文只要手抖一点就会将血管给弄破。
但是他拿着这样锋利的手术刀,硬是一次都没有将血管给弄破了。
要知道林向东自己每天早上用刮胡刀给自己刮胡子的时候,都会在自己的脸上留下伤痕,看见陈知文的操作,就像在刀尖上跳舞,林向东连大气都不敢喘。
所谓眼见为实,在看见陈知文做手术之后,他决定以后一定要按照陈知文的要求,努力锻炼自己的手术能力。
陈知文终于完成了这台手术,他擦了擦自己头上的汗,对周围的学生说,“以后你们每天都要坚持跑步,至少要跑个五公里,把自己的体能给锻炼出来,要不然连手术都没办法一次性完成。”
十一位学生就这样围在手术室里,看见陈知文完成手术之后,都松了口气。
五个小时,虽然他们当中好多人都没有动手,只是在旁边看着,但是也都感觉自己的腿已经发麻了。
他们不光对陈知文的手术能力感到敬佩,对他的体力还有身体素质也感到非常敬佩。
“老师,您简直就不是人。”
这是林向东的心里话,但是他不敢讲出来。
不过陈知文说的不是开玩笑的,他决定一定要督促自己的学生们每天早上坚持跑步,加强身体锻炼。
这次的手术五个小时在学生们看来时间已经很长了,但是陈知文知道这时间算不上什么,要知道,后世有时候做手术能做个八九个小时,而且这个手术时间不是医生的限制,而是病人麻醉时间的限制。
陈知文将切下来的肿瘤放在秤上,惊讶地发现这个肿瘤的重量已经超过七斤。
这是陈知文这一世切掉的最大的肿瘤,值得他再发一篇国际顶级的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