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泉在舍友的一番劝告下终究还是放弃了去松井部队的想法。
此时的松井三郎还在自我安慰,至少自己这次过来开宣讲会不是剃光头,至少还是有点成果的。
松井三郎这次可是花了血本。
除了小泉,他只招到几个学生愿意去自己的·部队,而且其中只有一个硕士。
这样的成果可谓是前所未有。
但是松井第二天再来学校的时候就收到了让他吐血的消息,原本谈好的几个学生在经过一晚上的考虑之后都纷纷反悔。
于是这下子他的希望彻底落空,这次宣讲,毫无收获。
而且他也预料到自己之后的情况可能也是这样,在这母校都是这样的待遇,那去其他的学校,他应该也不会取得什么成果。
松井想得没错,当他来到东京帝国大学的时候,他是直接吃了个闭门羹。
东京帝国大学以学生没有时间为由拒绝了他的宣讲,于是乎,他堂堂一个少将,居然在学校大门外白白等了一个多小时,从始至终都没有人出来接待自己。
松井在受到这样的待遇之后,他的脸是越来越黑,但是他还不能放弃,他还要坚持下去。
但是他接下来的几次拜访,都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要么也是被拒绝宣讲,要不然就是举办了宣讲会,但是预期的结果不是那么好,或者说就是毫无结果。
在这样的情况下,松井三郎终于意识到一点,自己的名声在日本医学界好像已经莫名其妙地坏得不能再坏了。
他有点纳闷,自己有做什么出格的事情吗?
这样的事情好像并不稀奇。
压榨下属的难道就自己这一个吗?这不是所有人都在做的事情,好像不管在哪里,都有这样的情况。
区别对待下属的就自己一个人吗?好像也不是啊。
日本的潜规则就是这样,在学校里,学弟要完全服从学长的要求,学长可以随意打骂学弟。
但是在学校外,学长要有大家长的风采,在外边就要关照自己的学弟,自己对来自京都帝国大学的学弟有些优待,都是按照要求来的。
但是没人愿意去听他的辩解,他终究只能灰溜溜地离开。
另一边,陈知文是在全程关注松井三郎的情况。
在松井三郎看不到的地方,陈知文也是做了很多的努力。
在他的努力下,松井三郎的名声已经传遍了整个学术圈。
陈知文感觉松井三郎应该感谢自己,要不是自己的帮忙,他的名字可能还不为人所知。
但是要是松井三郎真的知道这一切都是陈知文做的,他应该会拿武士刀和陈知文拼命地。
松井三郎的招聘行动以失败告终。
接下来就轮到陈知文做这件事了。
其实在陈知文看来,研究所的人已经差不多够用了,不需要再去招聘。
但是所长大人认为陈知文还是要出去招揽一下人才的。
“中村君,这就是你的不对了,虽然招揽那么多的人才我们可能在短时间内用不上,但是你要知道,这些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是我们最好的人才来源。你尽管去招人,招到人就算爆满了,我也有办法去安排他们,大不了就去我的军医部当军医嘛。”
陈知文也没想到所长大人居然这样灵活,他很同意这样的看法,只是一些学生就要倒霉了。
陈知文想到一点,这不就是以后的捆绑销售,和着名的大类招生吗?
为了满足所长大人招收军医的需求,他将研究所的招聘和军医部的招聘放在一起。
进来的都要经过考核,考核成绩不错的能进研究所,但是那些考核结果一般的,他就只能进入军医部门成为军医。
不得不说,这真的是一个好方法,就是估计会坑坏很多的学生。
于是陈知文也带着任务前往自己好久没有回去的东京帝国大学。
在回到自己的母校之前,他首先要回家看一看。
虽然陈知文从来都不认为这是他的家,但是这里确实是他要经常去看一看的。
在拜访了家中的老爷子还有家庭成员之后,陈知文只感觉人生真的不一样。
日军已经开始要求全民征兵了,但是中村家族还有许多没有去参军的年轻人。
他们也参军了,只是他们加入了只是本地的预备役部队,这个预备役部队只要求士兵每周有两天过去训练就行。
和自己合作做生意的中村次郎很亲切地接待了陈知文。
两人的合作让原本只是个小老板的中村次郎现在变成了整个县城最有钱的人。
在日本这里,身为华族,只要有钱,就能拥有权力。
中村次郎很兴奋地介绍了中村公司发展的情况。
“知文,我不得不敬佩你的商业天赋,你要求的那些商品现在都已经赚钱赚到数不清了。”
中村公司在发战争财。
首先通过军队采购,将一些手术器材生产出来之后送到前线。
然后就是残疾士兵的战后恢复。
中村公司生产的假肢,现在已经成为埼玉县最出名的产品。
中村公司生产的假肢凭借性价比还有精良的做工和设计,已经占据假肢市场的九成份额。
剩下的那一成份额不是被其他公司占据,而是被传统的木质假肢给占据,因为还是有很多人支付不起假肢的费用。
陈知文对这个情况非常满意。
他首先就是查账。
所谓亲兄弟,明算账。
更何况陈知文对他并不感到亲切。
查完账之后,陈知文发现公司的账目确实是非常清晰的,利润情况中村次郎也都是按时打进自己的账户里。
只是自己之前一直都没有关注自己的这个账户。
今天一看账户,惊觉发现自己原来也已经接近百万富翁的水平。
“这一年的时间,我们公司确实赚了很多钱,按照分红你应该能分到六十万。但是因为公司还要继续进行研发,所以我按照比例划出了一部分分红,所以现在给你凑个整,给你五十万。”
“然后不仅如此,我还有一个礼物要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