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之中。
半空的浑黄烟云摇颤不已,上面已经遍布裂纹,好像顽石将溃。
钟明越劈越顺手,胸中剑意愈盛。
自从他把剑丸由胸中移到性光之中后,这剑丸便成了他心性的一部分。
倘若他心有滞碍,剑气就要弱上几分。
反之,要是他有一往无前的气势,敢于向一切阻碍挥剑,剑气就会与他相和,更添两分锋锐。
而钟明自从入道以来,但凡遇上挡路的,不管是人是鬼,都是直接杀了,从来没有过半分退避。
不过一条机缘巧合成就的飞僵罢了,在我剑前,也当低头!
似乎是感受到他这股澎湃无比的斗志,天中风车般疾驰的剑光嗡嗡急颤,隐约传来雀跃之意。
这一刻,本性似乎与剑心合于一处,钟明不假思索,只顺着心意而动,周身法力猛然灌注其中。
心神之中似乎有一层轻纱被拂去,剑光虹芒大盛,仿佛久被埋藏的明珠,此刻终于洗净铅华,铮鸣一声,便合在一处。
下面的千鹤等人只听到一声悠远清越的剑吟,天中仿佛出现了一枚熠熠生辉的灵珠,霎时一道光芒射去,刺目之极,几人都忍不住闭上了眼。
等他们反应过来,睁眼看去时,半空之中,碧霄如洗,空明澄澈,滚滚黄烟已经消失不见。
阿南阿北大受震撼,都张大了嘴巴,呆呆的看着,怎么也合不上。
千鹤愕然,紧紧注视着半空正在下坠的小黑点,那是飞僵真身,此刻宛如一个石雕,巴掌大小,中间有一道骇人剑痕,几乎要把它劈成两半。
“去,去捡回来。”
好半天,千鹤才回过神来,一拍徒弟,“小心尸毒。”
阿南阿北这才回过神,接过师父递来的八卦镜,小心翼翼的走过去。
钟明在原地静静体会片刻,才缓缓吐了口气。
也不知道是冥冥之中天注定,还是怎么着。
《少伤剑经》与他心性非常契合。
仿佛是量身定做的一样。
如果我当时选择主修雷法呢?
会不会跟现在有所不同?
钟明脑中不由浮现出大师伯的样子。
好吧,估计结果跟现在也差不多。
说到底,这些法术都只是一个工具,怎么用,还得看用它的人。
比如菜刀,有的用来切菜,有的用来切人。
王德发等人在战斗开始时就躲到远处了,只是被斗法的煊赫场面惊呆了,没看住驴,反应过来才发现,驴跑了。
正当他想要去找的时候,就发现了山坡上多出了大约二十来人,身上都带着枪,一看就知道是军中汉子,只是此刻他们一个个目瞪口呆,如见仙佛。
王德发收拢了手下,暗暗警惕。
……
“师兄。”
“师兄。”
阿南阿北小心收拾了飞僵的“尸体”,抬头就见钟明走了过来,顿时如同小迷弟一样围了上来,夸赞的话滔滔不绝。
钟明含笑应对。
别说,这种感觉还挺好。
远远望见千鹤道长走来,钟明上前见礼,“师叔。”
千鹤回礼,然后略带犹疑地打量了一下钟明:“阿明,你是不是性光已成?”
这没什么好隐瞒的。
钟明道:“也是刚刚有所成就。”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听到钟明亲口承认,千鹤还是恍惚了一下。
自己的性光修了多久?
快二十年了吧。
阿南阿北这俩刚开始烧穴,根本不知道钟明话里的意思,只知道自己跟师兄的差距好像挺大的,傻乎乎的问着没营养的话。
“哇,师兄你已经开始修性功了?”
“这好修吗?”
“……”
好半天,钟明才找到说话的机会,“师叔,这东西……”
他指了指阿北手里装着僵尸“尸体”的八卦袋子。
千鹤整理了下心绪,沉声道:“不错,是僵尸!”
“不是,我是说——”
“说什么?”
“嗯……”
钟明有点不太好意思张嘴。
……战利品。
怎么分?
虽然这么跟一个关怀自己的长辈较真有些畜牲。
但是,这boss确实是他先开的,补刀也没落下。
钟明甚至不确定这僵尸死了没,他隔着袋子都能感觉到其中那浓郁的戊己土精气。
五行之中,土生金。
他冥冥之中有种感觉,这东西对自己会有帮助。
千鹤仿佛看出了钟明的想法,呵呵一笑:“飞僵非同寻常,几乎等同于魔头,很难彻底杀死。”
“没死?”钟明讶然。
千鹤点点头:“若不妥善处理,要不了多久,就能重新出来害人。”
“那怎么处理?”
“嗯,这事你师父比较擅长。”
千鹤笑了笑,转头对徒弟道:“阿北,把东西给你师兄,让他带去给你四目师伯处理。”
“师兄,给。”阿南伸手一递。
钟明接过后,隔着袋子摸了摸,发现这僵尸尸体并不硬,而是软软的,很q弹。
千鹤看着钟明摆弄,问道:“对了,你怎么会来这里?南区那边不忙吗?”
最近南洋很多术士偷渡,到处作奸犯科,他以为南区也会受到冲击。
钟明并不知情,老实道:“也没什么事,开始修性光的时候,有了心魔,就来找我师父想想办法。”
千鹤奇怪道:“你还能有心魔?”
啊?
“我为什么不能有心魔?”
把我当石少坚了吗?
千鹤摇头,“我听说过你在南区做的事,跟大师兄的性子很像。”
这样的心性,不应该有心魔的。
也正因此,这种人在修性功的时候,能够事半功倍。
钟明本来还想说点啥,就在这个时候,背后突然传来一声嘶声裂肺的呐喊。
“钟天师!!!”
钟明一愣,回头看去。
山坡上正有一堆人挥舞着手,狂奔而来,一个个神色激动,仿佛见到亲人一样。
王德发带着一个班的人根本拦不住。
千鹤也看到了,脸色怪异的看了一眼钟明。
“天师”可不是谁都能叫的,这是一个尊号,意为帝王之师,天子之师。
道教已经很久没有人能正式冠名“天师”了。
明朝时期,朱元璋弥合南北,再造神州,功绩赫赫,便趁机革除天师府掌教的“天师”称号,改授为正一嗣教真人。
当然,当时天师府之所以能接受这种事,也是因为朱元璋下圣旨时,写了一句“永掌天下道教事”。
自这之后,天师府就成了三山符箓万法宗坛,正一道的老大。
对了,朱元璋还干了一件事——敕封天下城隍土地。
也就是说,他以极强的手腕,迅速的完成了对神道、鬼道和人道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