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在营帐中反复审视着各项准备事宜,粮草辎重堆积如山,兵器铠甲寒光闪烁,士兵们在日复一日的严苛训练下,早已磨去了初时的稚嫩,眼中满是肃杀之气。他觉得时机已然成熟,内心那熊熊燃烧的野心再也无法抑制。
这一日,晴空万里,安禄山身着厚重的铠甲,威风凛凛地站在营帐前,面前是整齐列队、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士兵。他深吸一口气,而后声如洪钟般喊道:“兄弟们!咱们在这苦寒的边疆,风餐露宿,受尽了苦楚,为的究竟是什么?难道就该一直如此,默默无名地终老?如今,命运的转机就在眼前!现在就是咱们扬眉吐气、出人头地的时候!跟着我,打进京城长安,推翻这腐朽的大唐王朝,荣华富贵、锦绣前程就在前方等着大家!咱们都能过上好日子,成为人上人!”
“杀进京城!推翻大唐!” 士兵们被安禄山极具煽动性的话语点燃了热血,他们挥舞着手中锋利的兵器,声嘶力竭地呼喊着,那声音汇聚在一起,仿若滚滚雷鸣,震得人耳鼓生疼。
安禄山大手一挥,发出了进军的命令。刹那间,战鼓擂动,号角齐鸣,大军如汹涌的潮水般浩浩荡荡地朝着京城长安进发。一路上,安禄山的军队仿若猛虎下山,所经之地,唐军毫无招架之力。那些原本驻守在边境的唐军,平日里懈怠松散,毫无防备,面对安禄山军队突如其来的凶猛袭击,顿时被打得晕头转向、措手不及,纷纷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安禄山的军队仿若一股无法阻挡的黑色洪流,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向京城涌来。快马加鞭的信使将这惊天噩耗传入京城,一时间,整个长安都炸开了锅。大街小巷里,百姓们惊慌失措,面色惨白,匆忙收拾着家中细软,拖家带口地朝着城门奔去,试图逃离这即将到来的灾祸。而朝堂之上,官员们也都乱了阵脚,平日里的镇定自若早已消失不见,他们交头接耳,神色慌张,全然没了主意。
李隆基在大明宫的宫殿中,听到安禄山起兵叛乱的消息,整个人如遭雷击,呆立当场。过了许久,他才如梦初醒,懊悔之情如汹涌的潮水般将他淹没。他狠狠地跺脚,满脸的自责与愤怒:“朕真是糊涂透顶啊!当初就该听从主战派大臣们的进谏,还有杨妃也曾多次提醒朕,可朕却优柔寡断,犹豫不决,没有早做准备,以至于落到今天这般绝境!”
然而,此刻后悔已然来不及。安禄山的军队仿若风驰电掣,迅速逼近京城。没过多久,安禄山的大军便气势汹汹地兵临京城之下。安禄山骑在高头大马上,抬头望着京城那高大巍峨的城墙,脸上露出了志得意满的得意笑容。“李隆基,你做梦也想不到会有今天吧!这大好江山,马上就要改姓安了,天下马上就是我的囊中之物!” 他狂妄地大笑道。
京城内,已然陷入一片混乱。大街小巷弥漫着恐慌的气息,哭声、喊声交织在一起。李隆基心急如焚,紧急在朝堂之上召集大臣们商议应对之策。可大臣们此时也是面面相觑,一个个眉头紧锁,毫无办法。“陛下,如今该如何是好啊?安禄山的军队训练有素、兵强马壮,咱们仓促应战,恐怕难以抵挡啊!” 一位年迈的大臣声音颤抖,焦急地说道。
“是啊,陛下,咱们早该料到会有这一天,只可惜悔之晚矣。如今局势如此危急,咱们到底该怎么办呢?” 另一位大臣满脸无奈,长吁短叹道。
李隆基看着朝堂上乱作一团的大臣们,心中既愤怒又无奈。他深知,大唐王朝此刻已然陷入了生死存亡的巨大危机之中,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正是自己的犹豫不决,以及杨国忠那错误的判断。